很多肝硬化朋友讓我幫忙評估目前發展到什么階段了,算不算控制住了,我想跟大家強調一點:控制住≠治愈,而是指病情穩定、進展延緩、并發癥減少。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講講。
這3個標準是關鍵
1.臨床癥狀緩解
肝硬化患者常出現乏力、食欲減退、腹脹、腹痛、黃疸等癥狀。當病情得到控制,這些癥狀會明顯減輕甚至消失。例如,患者不再感到極度疲倦,食欲恢復正常,腹脹、腹痛等不適基本緩解,皮膚和鞏膜黃染消退。
2.并發癥得到控制
肝硬化可能引發多種并發癥,如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這些并發癥不會出現,或即使已經出現,也能通過治療得到穩定,不再進一步惡化。比如,腹水明顯減少,通過藥物治療或其他干預措施,腹水不再反復生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通過內鏡下治療或藥物預防,未發生破裂出血;肝性腦病患者經過治療,精神狀態和意識水平恢復正常,且不再復發。
3.肝臟各項指標趨于正常
肝功能指標趨于正常:反映肝功能的指標有很多,如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膽紅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等。在肝硬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ALT 和 AST 會逐漸降低至正常范圍或接近正常,膽紅素水平下降,白蛋白水平上升并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凝血酶原時間也逐漸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這表明肝細胞的損傷得到修復,肝臟的合成、代謝和解毒等功能有所改善。
影像學檢查結果穩定:通過肝臟超聲、CT 或 MRI 等影像學檢查,可以觀察到肝臟的形態和結構。肝硬化控制良好時,肝臟的大小、形態基本保持穩定,沒有明顯的進行性萎縮或增大,肝臟表面的結節也沒有明顯增多、增大或融合。
肝臟硬度值下降:通過瞬時彈性成像檢測,肝硬度值需<7.5 kPa(正常范圍2.5-7.5 kPa)。若從失代償期(如硬度>12.5 kPa)降至臨界值以下,提示纖維化逆轉。
血常規:其中的血小板通常與脾功能亢進有關,指標逐漸回升,趨于正常值。
醫生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的控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需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規范的治療,包括病因治療、對癥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并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