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少華
編輯 | 李昊飛
出品 | 華山論劍V(iauto-ilife)
5月15日下午舉辦的吉利汽車(HK.0175)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以諸多重磅新聞迅速刷爆整個汽車行業乃至社交平臺。
其中,除了業績外,外界討論最多的莫過于回歸“一個吉利”戰略整合后,大吉利體系的最新高層人事安排:李東輝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安聰慧任吉利控股集團CEO,全面負責吉利控股集團運營管理工作;淦家閱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車集團CEO,下設吉利銀河事業群和極氪科技事業群;戴慶任吉利控股集團輪值總裁。
這個最新的人事任命,也正式拉開了“一個吉利”戰略落地的大幕。
從去年11月宣布對極氪、領克股權結構進行優化和整合,到此次將極氪私有化,徹底回歸“一個吉利”,不難看出,吉利對于外界環境變化和自身調整的感知能力非常強,而且有極強的決策和執行力,這在當下整個行業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正如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執行董事桂生悅所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175(HK.0175)只有改變過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亂的現象,進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資源凝聚成一個拳頭,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取得勝利。”
但是在整合過程中,發現了兩方面的主要問題:一是整合效率和溝通成本。吉利汽車集團和極氪科技集團是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很多事情都要通過各自上市公司的批準,導致緩慢、效率低下,溝通成本非常高;二是利益不一致。兩個集團都有各自的員工激勵機制,因此,雖然整合工作表面上完成,但實際運營中一定會出現各自團隊為各自所在公司爭取利益傾斜的情況,會讓整體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要想讓整合真正顯示出它的效果,必須從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回歸“一個吉利”。“今天的中國市場,已經不給我們容錯的空間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快速的解決問題,要快速的通過整合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坦誠、通透、一針見血。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吉利的此次戰略調整和人事任命?我想把當下的業績和對于未來整個汽車行業的影響先按下不表,從吉利的價值觀和文化綱要說起。
因為,如果不能追本溯源,就無法理解吉利為何會做出如此大的轉變,也無法看清回歸“一個吉利”后,吉利到底會向何處去。
在今年的新年致辭中,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明確表示:“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嚴格落實《臺州宣言》各項內容,時刻把握《臺州宣言》精神,確保企業走在正確的發展軌道上。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內卷式惡性競爭,態度明確地堅守吉利企業核心價值觀。”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落實吉利9月發布的《臺州宣言》,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吉利控股集團發布了《吉利文化綱要(2025版)》,煥新企業文化理念,明確長期的發展目標和價值導向,引領同路人攜手向前,為吉利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元氣。
在這份新的文化綱要中,除了明確“讓世界充滿吉利”的使命,以及“引領綠色智能通行生態”的愿景,更首次提出了“用戶至上、戰略引領、元動力保障”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李書福坦言:“企業的成敗在于企業的元氣,企業的元氣在于員工的信心,員工的信心在于管理層的信心,管理層的信心在于企業的價值觀,在于吉利的元動力。”
可以說,我們看到的戰略調整和人事變化,都是基于《吉利文化綱要(2025版)》的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和經營管理方針來制定的。
而其背后,是對吉利38年發展歷程的經驗總結;是緊跟時代步伐,應對外部政治、經濟、技術、環境等變化的調整舉措;更是吉利獨有的人才培養體系所賦予的底氣。
一直以來,吉利素有汽車行業“黃埔軍校”之稱,無論是安聰慧、淦家閱、戴慶等從大學畢業后就加入吉利,與吉利共成長的管理層;還是不久前,分別兼任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和首席座艙科學家的極氪副總裁陳奇、姜軍等外來的技術大拿和職業經理人等,都能在吉利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價值,這體現了吉利重視人才、讓人才最大限度發揮作用的基本理念。
其中,安聰慧是最典型的代表。他1996年大學畢業就加入吉利,先后干過研發、生產制造等領域,自2011年擔任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以來,更是帶領吉利實現了設計、研發、制造、品質、營銷、服務等領域的體系化提升。
2021年,在安聰慧51歲的時候,他丟掉過往的榮譽,帶領極氪再次創業,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在過去4年多的時間里,極氪憑借極致的產品力,已成長為國內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新能源品牌,不僅掌握整車架構、三電、電子電氣、智能輔助駕駛、智艙等產業鏈核心技術,而且涵蓋純電、混動、燃油全能源形式。
在業內人士看來,僅用4年時間,極氪就實現高端新能源領域的探索,成功打造全球豪華科技品牌,徹底改變了曾經由海外豪華品牌定義并一直主導的豪華汽車市場,成為代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新名片”,以“極氪速度”跑贏智能電動新時代的“第三賽道”,是中國傳統車企打造全球豪華新能源品牌的最佳實踐。
據財報披露,極氪科技一季度總營收220億元,其中整車銷售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6.1%;整車毛利率為16.5%,同比提升3.4個百分點,綜合毛利率達19.1%,創歷史新高。
銷量方面,極氪科技4月銷量41,316臺,同比增長18.7%,環比增長1.5%;1-4月,極氪科技銷量155,327臺,穩居中國新勢力高端豪華銷量第一。
這一次,隨著安聰慧執掌吉利控股集團,更是生產制造實業本位的全面回歸,也是吉利、領克、極氪等幾大核心品牌如何協同作戰、優勢互補的關鍵決策。
再比如“80后”的淦家閱。2003年大學畢業后就加入吉利,歷任吉利子公司財務經理、經營管理高級總監、采購公司總經理等職務。2021年3月,淦家閱出任吉利汽車集團CEO。
在同年7月星越L(參數丨圖片)上市活動上,很久沒有參加新車發布會的李書福, 親自給淦家閱站臺,他說:“淦家閱年輕有為、斗志昂揚、胸懷偉大理想,我應該為他站臺。”
在過去4年時間里,在淦家閱的帶領下,吉利推出了銀河品牌,并在過去25個月時間里,累計銷量近100萬輛,每45秒就新增一個用戶,成為最快達到百萬輛銷量的新能源品牌。
數據顯示,一季度吉利品牌銷量達59萬輛,同比增長55%。其中,吉利銀河品牌一季度銷量達26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00%。按照這個速度,有望提前完成2025年100萬輛的銷量目標。
如今,淦家閱再次被委以重任,統籌極氪、領克、銀河和中國星四個品牌。另外,為培養年輕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出生于1983年的原CFO戴慶也已被任命為吉利控股集團的輪值總裁,向安聰慧匯報工作。
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一方面,吉利正在進一步踐行干部年輕化;另一方面,吉利是純粹的業務導向型車企,所有調整的目的,都是有利于幾個品牌資源的真正整合和降本增效。
按照規劃,回歸“一個吉利”后有三大降本目標:生產降本目標要大于3%,研發優化目標要達到 10-20%,管理增效目標也要達到 10-20%。
淦家閱表示,整合后會讓產品品牌更強化各品牌的差異化,打造四大品牌的生態圈:極氪會繼續定位在豪華、極致、科技的定位;領克將會定位在潮流、運動、個性;銀河主要還是定位在高價值的主流新能源品牌;中國星將會繼續聚焦節能化的燃油車、智能化的燃油車維度。
“對于組織未來的變化,我的觀點是業務在哪,組織就要在哪;組織在哪,人才就要在哪。圍繞著業務,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打造爆款,打造明星產品,在每一個細分市場上都要形成爆款能力,這種爆款能力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體系、一個方法論,體系和方法論建立起來了,未來持續打造各細分市場爆款產品的可行性就會越來越大。”淦家閱如是說。
從昨天下午開始,全網鋪天蓋地都是關于吉利此次業績發布會和“一個吉利”戰略整合計劃說明會的報道,但如果僅僅停留在對業績和人事的關注,就很難理解背后的底層邏輯。
因此,我們不妨換一個視角,聚焦吉利的價值觀、文化綱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來看吉利的品牌整合和人事調整,就會更深刻地理解李書福的深謀遠慮和遠見卓識。
在新年致辭中,他給出的企業戰略方向是——穿越周期、韌性成長、穩健前行,“讓世界充滿吉利”。
如今的吉利,正朝著這個目標,韌性成長,穩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