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剛剛完成發射工作,陳冬擔任指令長帶領航天員“新人”陳中瑞和王杰執行為期六個月的太空飛行任務。
隨著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發射入軌,也意味著神舟十九號飛船飛行任務返回地球,在航天員返回地球的時候除了一些個人物品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科學實驗樣本跟隨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在中國空間站內航天員發現了微生物新物種,科研人員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被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據悉此次的太空新物種是2023年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期間,三名航天員使用無菌采樣擦巾獲取的,再通過低溫的方式進行存儲。跟隨載人飛船下行之后,科研人員對擦巾提取物進行分析,在其中發現了這種特殊細菌的存在。
通過研究發現它屬于全新的微生物物種,與近緣物種相比較來看它頗具特色,能夠完美地適應太空環境。科研人員把它描述為“六邊形戰士”,可想而知它的“異變”在太空環境中就是有利的一面。
很多人或許并不清楚這意味著什么,所謂的新物種是與其它任何物種都存在生殖隔離的,是生物的基本單元。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地球生物的發展演化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和選擇,它沒有所謂的優劣之分,只顯現出最重要的兩個字,那就是“適應”。無論是好的性狀還是不好的性狀,只要是適應了生存環境,就意味著被選擇下來。
在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內,這種選擇或許并不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隨著“異變”的積累,最終會出現一道鴻溝,也就是原本屬于同一個物種的兩個群體之間出現了生殖隔離,這往往也意味著新物種的出現。
例如馬和驢就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但是它們的親緣關系相對比較接近,交配后可以生出騾子,但是騾子是不育的,這也意味著基因不會因為馬和驢的交配就傳遞下去,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生殖隔離,老虎和獅子之間也會發生類似的生殖隔離。
其實地球生物的發展壯大,在漫長的歲月里經歷無數次的物種滅絕事件,最終都沒有倒下去,就是因為新物種的不斷出現,總會有大自然的佼佼者!
但實際上新物種的出現極其漫長,它需要漫長時間的積累過程。
但中國空間站是在2021年發射并開始構建,前后時間其實并不長,但正是這幾年的時間在太空特殊的環境之下,微生物新物種就出現了,速度上來看的確是有點快。當然,這得益于很多因素,首先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十分驚人,從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考慮,那就是更新迭代的速度快,變異積累的速度就快。
其次,太空的微輻射環境,對于空間站內的生物來說就是基因突變的最不穩定因素,基因突變給物種進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再加上快速的繁殖周期,微生物新物種的出現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把微生物放入太空,經過漫長的時間它們又會發展到何種程度?例如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宇宙深空中飛行了將近半個世紀,如果有微生物存在又會發展到什么樣?
當然了,空間站內除了重力,幾乎是模仿的地面環境,細菌等微生物得以生存。在宇宙深空就是絕對真空,微生物其實也是難以抵抗的!
除此之外空間站內短時間內就會出現微生物新物種,也可以說明輻射相較于地面是比較大的,除此之外還有失重環境,那么對于航天員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影響。
未來,隨著空間站的持續運營,或許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現!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