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 李 百
涉及14億國有資產流失的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一審判決了,一個在判決書上出現的女人也進入了公眾視野。判決書把這個帶著幾分神秘叫做李?媛的女人稱為“特定關系人”。
趙偉國的一審判決書上多次提到了李?媛。
2018-2021年,趙偉國與李?媛共謀,由李?媛實際控制的公司低價購買原本應當由紫光集團購買的房產,獲取房產溢價利益,非法占有價值4.7億元的國有資產;2014-2021年,趙偉國利用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職務便利,將本單位的盈利業務交由李?媛等特定關系人經營,或者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向李?媛經營管理的公司購買代建管理服務,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8.9億元;2019年,趙偉國還指使紫光集團的上市公司董事,將公司項目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租賃給李?媛實際經營的公司,致使上市公司遭受經濟損失4645萬元。
趙偉國創立的健坤投資帶著100萬元到新疆投資房地產,賺了45億回到北京,2009年被引入到當時經營困難的紫光集團,2010年以2.8億元的價格拿到了紫光集團大約35%股權,到2013年,健坤投資持有的股份增加到了49%,清華控股持有51%。
按照官媒統一口徑,趙偉國掌舵之初,紫光集團的資產規模是13億元,到2020年6月變成了2966億元。據此計算,趙偉國入股紫光集團時的估值還是相對合理的。至于以什么樣的方式拿到49%股份,公開信息沒有披露過。
趙偉國控制下的紫光集團最突出的特點是“到處買買買”。趙偉國和李?媛都在2022年被查,在這之前的6年時間里,趙偉國對外發起了不下60起收購要約,涉及資金超過千億。被認為成功的收購主要有三宗,2013年以17.8億美元收購展訊通信,獲得中國首個4G芯片技術;2014年以9.1億美元拿下銳迪科,補足了射頻芯片短板;2015年花25億美元控股新華三,號稱要從芯到云統治全產業鏈。
趙偉國的胃口大得驚人,全球第二大內存顆粒制造商美國鎂光、全球第三大存儲芯片廠商韓國SK海力士、全球最大硬盤廠商西部數據,甚至臺積電都被趙偉國打過主意,這些項目有公開出價的并購資金就超過300億美元。對臺積電的收購夢想還驚動了董事長張忠謀,張忠謀公開說,“想買臺積電,至少得拿出300億美元才行。”
后面的這些并購項目最后都不了了之,但即便如此,到2020年,紫光集團已經是全球第三大、中國最大的手機芯片廠商,現在市值700億的紫光股份和550億的紫光國微都是其成員企業。
應該說,趙偉國通過并購解決國產芯片的卡脖子難題有一定的預見性,只是步子邁得太大扯到了蛋,最后導致消化不良。趙偉國可能跟許皮帶的造車思路一樣,認為通過買買買就可以拼成一艘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芯片航空。事實上,芯片并購完成后,后續仍需應對技術路線融合、客戶資源重疊、供應鏈協同等挑戰。
在趙偉國“重并購輕研發”的指揮棒下,紫光集團一方面在關鍵領域不斷錯失戰略機遇,另一方面用短期借貸做長線投資的資金錯配方式,在金融去杠桿政策下演變成了流動性危機。到2020年6月,紫光集團總負債2029億,連工資都發不出來。2021年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趙偉國公開質疑司法重整工作,并向多個部門實名舉報管理人。這一切并沒有改變重整節奏,相反的,在紫光集團股權交割不久,趙偉國和李?媛一并被查。
網上關于李?媛的公開信息很少。根據中國房地產報2021年7月13日的報道,2005年趙偉國和李義、李?媛共同成立了健坤投資,趙偉國持股70%,李義和李?媛各持有15%。從那以后,李?媛長期擔任趙偉國助理。
按照芯智訊的調查,趙偉國在入主紫光集團的同時成立了紫光置業。2016年紫光置業更名為紫光科技服務集團,主營產業園的興建和運營,李?媛開始擔任紫光科技服務集團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在紫光科技服務集團,李?媛控股的北京冠華展業是持股49%的最大股東,趙偉國的健坤投資只間接持股36%。
一審判決書稱,趙偉國身為國企管理人員,利欲熏心,肆意妄為,背棄職責使命,公器私用,化公為私,將所管理的國企視為私人領地,處心積慮巧取豪奪國有資產,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根據媒體信息,李?媛的案子沒有公開審判,趙偉國則因犯貪污、為親友非法牟利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三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趙偉國可能是個創業能手,但因為自己的公器私用也受到了嚴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