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咋回事啊?
按理說昨天中央定下的的新規定,完全是利好啊,怎么評論區那么多陰陽怪氣的?
比如說領導干部不得租用酒店、賓館房間作為辦公用房;接待原則上不準上酒,以工作餐為主;購買公務用車優先選用國產新能源車。
這些規定不都是利國利民、能有效減少腐敗滋生的大改革嗎?
再看看評論區都酸成什么樣了
有人狂懟:“把機關食堂關閉,讓他們走上街頭與民同食,既活躍了市場又能親民,還能防止福利腐敗,省得有些人餐補吃不完,各種物品往家拿,造成極大浪費及不良影響。”
額,好像也有那么一點道理,但也只有一點而已,因為這兩者完全不矛盾啊。
“既然要過緊日子了,那你的待遇是不是也該減減了?”
“這點小錢省給誰看?大錢怎么不查?”
“趕緊落實財產公示制度,與世界接軌”
不過也有人直接在評論區懟:“特朗普的財產公示了,一天賺幾個億,然后呢?該賺還不是繼續賺,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你公示了又有什么用?”
其實這些爭議都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
因為任何一個政策都是要經過局部試驗才能鋪開,不然一旦暴雷那就將一發不可收拾,而且我們國家確實在官員財產公示制度上進行了多次試點探索,自2009年以來,全國已有二十余個市縣區開展過不同形式的試點,只不過目前還沒有成熟罷了。
幸運的是,這一次的“緊過日子”改革其實我們早就經過了驗證。
新規中最受關注的“三把火”——禁租酒店、禁酒令、新能源公車——其實早有伏筆。
早在2013年首版《條例》出臺時,公務接待“四菜一湯”標準就被無數人詬病過了,當年網絡上的酸味比今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不過那時候的公務員接待確實也有問題,在這十二年間,個別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操作從未斷絕,想必大家肯定多多少少都聽說過某省某縣的公務員們把茅臺裝進礦泉水瓶、某市又將超標的公車掛靠在私企門下以躲避審查的“光輝事跡”。
總之這些個花樣翻新實在讓人眼花繚亂,更令人咋舌。
既然是好事,那就支持,不然要學美國一樣原地踏步甚至往后退嗎?
其實,中央此次發布文件要求領導們過緊日子,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于發展所需、民生所盼,推動建設節約型機關,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濃厚氛圍。
從長遠來看,這對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都是有益的。
不過網友們的意見和建議,也為政策的完善和執行提供了參考,雖然可能有1450在渾水摸魚,但只要質疑有道理,那就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政策目標,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