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參數突破萬億級、生成式AI掀起內容革命、智能體交互催生新商業模式——技術迭代速度遠超人類認知邊界。
然而,當行業沉浸于參數競賽與算力軍備時,一個關鍵命題逐漸浮現:如何讓AI真正跨越實驗室與商業場景之間的“死亡之谷”,在真實市場中創造可持續價值?
長江商學院EMBA35期校友、躍盟科技創始人兼CEO王冉掌舵的 北京躍盟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長軌跡,為這個時代命題提供了獨特注腳。這家以跨越信息鴻溝為初心的AI企業,在經歷技術試錯、戰略迷茫、團隊重構的八年淬煉后,成功將冪訊架構落地于電商廣告、操作系統推送等主流場景,創造出單日處理億級用戶需求的智能決策網絡,使電商平臺訂單轉化效率提升超300%,2024年帶動商家交易規模突破百億,卻保持著不足百人的精干團隊。這種反常識的成長路徑,揭示了AI創業在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之間的動態平衡藝術。
長江商學院滕斌圣教授、王小龍研究員在最新發表于《企業管理》雜志的文章中通過解構躍盟從技術理想到商業落地的完整歷程,剖析其通過“業務需求牽引技術創新”的獨特路徑,揭示技術、商業與初心如何在動態市場中找到平衡,激發企業管理者關于未來智能社會的更多思考。教授指出,這場始于“信息效率”的探索,正悄然重塑著AI時代的商業邏輯與價值創造方式。
作者 | 滕斌圣 王小龍
來源 | 《企業管理》雜志
滕 斌 圣
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
戰略研究副院長
新生代獨角獸全球生態體系研究中心主任
創業第一階段——初心、嘗試、沖鋒
躍盟創始人王冉有計算機學科的專業背景,畢業后持續從事與算法相關的技術工作。通過對行業及用戶需求變化的觀察,他意識到信息鴻溝是人類面臨的一大挑戰,信息過載與繭房效應使個體難以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信息。2016年,王冉創辦躍盟(Deepleaper),希望從底層解決信息效率問題。
2016年,隨著AI技術在搜索領域普及,業內信息處理能力開始有了明顯進步。躍盟依托AI技術探索多個方向,包括基于預測性推理的深度搜索,并嘗試將技術商業化。然而,大型企業往往選擇自建或收購技術團隊,躍盟未能形成穩固的商業閉環,不得不調整策略。
王冉認為,這一階段躍盟的問題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技術沒有絕對壁壘;二是沒有帶來讓客戶難以拒絕的高收益;三是客戶擔心大量用戶行為數據為外部公司所掌握。
這三條理由相互關聯,結合專利及知識產權的相關環境,讓躍盟并沒有通過領先又有價值的技術實現商業閉環。創業公司的任務往往不是“從0到1”,而是找到自己真正能有所作為的“0”領域。這種尋找往往有幾次機會,能夠第一次就找對的創業公司鳳毛麟角,絕大多數公司在尋找過程中已耗盡資源。多次嘗試后,2019年,陷入自我懷疑的王冉去商學院讀EMBA課程,公司發展方向并不明確,團隊在戰略上也存在分歧。
挺身而出的合伙人
李梅是躍盟的運營合伙人,此前有在上市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兩人在能力上有較高的互補性。在困難與迷茫的環境中,李梅看到電商平臺有大量預算用于發展新用戶或喚起老用戶。其中以阿里媽媽發起的“大航海計劃”為代表,她負責對接這部分業務,采用最原始的人工運營方式,不依靠任何技術,一點點摸索著進行廣告投放,獲取傭金收入。2021年3月啟動,從每個月收入約50萬元做起,到年末為公司實現了2000萬元利潤。
這一階段王冉對公司的認知有了更新。
第一,務實是創業團隊的生命線。在資源有限、方向不明的情況下,只有務實策略才能讓公司活下去。李梅用實際行動證明,商業價值的核心在于解決客戶問題,而非單純追求技術領先。
第二,信任的力量。在最困難的時刻,團隊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李梅的領導力不僅體現在戰略執行上,更體現在對團隊信念的重塑。
2022年,李梅帶領團隊創造了更大的業務機會。源于“大航海計劃”中的突出表現,淘天集團的另一部門“淘寶聯盟”為了發展用戶,與躍盟達成合作, 2022—2023年,躍盟依靠這一領域業務的迅速發展,同時與多家手機廠商達成深度合作,開發了手機操作系統的負一屏、系統消息推送等廣告業務的新市場。
相較于業務團隊的“長征”,幾年間,大模型、ChatGPT、人工智能等成為最火熱的話題。王冉帶領技術團隊,依然潛心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技術,一直圍繞“跨越信息鴻溝”的初心經營自己的根據地。
王冉抓住微軟在中國逐步減少研發投入,以及大型平臺公司發展變化的時機,邀請到包括Office AI中華區負責人、研發負責人,Office 365研發及架構師,字節跳動數據平臺總架構師,支付寶平臺商業化產品與運營負責人等資深專業人士成為合伙人。
王冉的頓悟
2019―2023年,王冉一方面攻讀EMBA課程,另一方面支持李梅的業務發展;一方面持續研究技術,另一方面組建更專業的團隊。同時,他觀察公司及行業發展趨勢,對業務、技術等都有了新的理解。
第一,業務方面,接地氣、為效果負責、 3 ?5倍的提升才有市場。
一是AI要從業務出發。如果自認為是AI專家,那么必須先成為業務專家,再向客戶宣傳,這樣才有人聽、有人信。
二是直接為效果負責。技術要為客戶真正想要的效果負責,這樣客戶的支出預算才沒有上限,企業自身成長也沒有天花板。如果不能為效果負責,技術壁壘就很低。
三是3?5倍的效果提升。如果在客戶不考慮自建或收購的前提下,想要讓客戶為技術買單,那么要為客戶帶來3?5倍的效果提升。效果提升指用戶、交易額、收入、利潤等整條價值鏈上核心環節的直接增長。
第二,技術方面,直面終局的架構。
王冉認為,現行的AI出發點是輔助人類決策,從Copilot模式成為人類各種指令的助手,到Agents模式能夠滿足人類許愿,無論如何都依賴于人所設立的任務,但人的能力差別巨大。這種模式下AI的發展受人類能力制約,人與智能體的交互和學習效率很低,遠不如智能體和智能體之間協同解決問題。
所以,原本思路下一個人和一個AI交互,可以發展為兩個人和兩個AI交互,而兩個AI之間同時交互。AI一方面了解人的需求和習慣,另一方面從另一個AI得到專業的解決方案,然后反饋給用戶——即直接給用戶答案。
這被稱為Mission機制(冪訊機制),與大模型奠基理論Attention機制都屬于AI應用的工程方法。其含義類似于人類的專家效應,一個社區通過集體經驗解決個人問題,當參與進來的人(背后的智能體)越來越多,智能體之間的學習效率會變高,這個群體的決策效率也會越來越高。瞬知智能體冪訊工作流如圖1所示。
來源:企業提供
例如,一個初級消費者為進入騎行圈準備買一輛專業自行車,另一個資深消費者在此領域有十年經驗;初級消費者因為沒有相關知識,不知道什么樣的裝備適合自己,資深消費者則早已忘記十年前的想法,以及一步步成長的細節。通過冪訊架構,初級消費者的智能體了解其消費習慣、各類偏好,向這個社區發出信息,資深消費者的智能體則“記得一切”。
兩個智能體之間相互學習,這種學習是一瞬間就可完成的,初級消費者會得到立即反饋,并且這種反饋不是提出一系列文章或一系列備選商品,而是直接給出一兩個商品——相當于AI直接給出決策。
這與DeepSeek和Manus等當下流行的現象級AI模型理念有所契合。比如DeepSeek在智能體架構上提出更靈活的角色分配機制,使不同智能體可以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動態調整職責,Manus則強調AI決策與執行的協作路徑優化。
躍盟的冪訊架構,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更聚焦商業化場景的實踐路徑,即通過智能體間的實時知識共享,使AI在業務落地過程中具備更高的響應速度和精準度。這意味著AI不僅能輔助人類決策,更能像Manus的Agent架構一樣,直接承擔業務邏輯的優化責任。
這背后也蘊含著哲學層面的思考與表達。知識的力量不再依賴個體的積累,而是源于群體協作效率。當智能體之間的學習與反饋超越人類的理解與表達時,超越個體智慧的集體智能形態誕生——它既是對人類有限性的補足,也預示了未來決策的全新邏輯:從孤立到協作,從復雜到簡單。
王冉認為,AI不是全知全能的創造者,而是人類社會的合作者。通過協作與網絡化學習,AI成為連接個人需求與集體智慧的橋梁。這是一種平等、平權,是 “跨越信息鴻溝”。
業務與技術“勝利會師”
廣告投放業務快速發展,靠人工投放是不行的。2023年,李梅與王冉對業務進行了深度交流和展望,提出要用技術實現各種投放功能的需求。
這是一種模式的徹底轉變:AI創業團隊往往先有技術,再尋求技術實現商業化。如今則是先有業務,“看技術是不是在其中能夠創造價值”。這種結合并不是讓技術“為了掙錢而妥協”,而是利用AI技術實現廣告的優質投放,甚至不再局限于傳統廣告,這本身就是為了讓用戶“跨越信息鴻溝”。
從躍盟的角度,這種視角看似只是簡單的切換,但如今有太多大模型或創業公司“用一把40米長的大刀看哪里可以砍幾下”。從業務視角出發,則能清晰看到哪個環節可以用AI技術提高效率。
從客戶角度,也有一種視角的切換。客戶不會考慮AI技術的先進性或企業團隊的夢想與初心,而是考慮使用AI后對戰略、業務結構以及當前KPI的影響。對此,躍盟經過實踐,王冉認為“3?5倍提升”中,如實現3倍提升,客戶會愿意談合作;如能實現5倍提升,則可以迅速讓合作落地。
在業務需求下,帶著頓悟的靈感轉換全新視角,王冉組織團隊開始針對性開發產品,隨著來自微軟的幾位技術合伙人加入,以及團隊數年來的技術積累,并伴隨行業的發展與進步,一切變得水到渠成。
躍盟認為,AI技術的應用應該是“交互極致簡單,背后技術復雜”。在這一階段可以感知的產品,都是極致簡單的交互,例如手機上淘寶的消息推送,以及華為、OPPO等手機操作系統的消息推送和智能助手的對話推薦等。
相對于DeepSeek等大模型,躍盟甚至認為不應該靠人輸入需求。躍盟提供的消息推送為了把滿足用戶消費需求的商品告訴用戶,本質上是一種預測推理的搜索結果展示,不是廣告。背后體現的是躍盟冪訊架構的AI算法,其價值突破是每一條推送只告訴用戶一個確定商品,讓用戶選擇是否交易。用戶因為感興趣打開之后,以接近50%的比例完成了交易。
與DeepSeek等大模型相比,這是實現人工智能的多種工程方法之一,是不同場景下的落地實踐,目標是完全一致的。根據躍盟綜合計算,相對于這套技術加入前,億級用戶規模下,商家每花費1元,可以獲得30元的GMV,是以往通過廣告產生訂單效率的5.6倍。
商業模式與未來發展
“以前我們的護城河不夠寬,是點創新,現在是一個體系。”王冉表示,“我們業務和技術的背后,還有多年來建立起的一套大規模涉及用戶消費知識的理解推理,以及商品交付關系的數據集。”躍盟之所以在這方面有所積累,一是做得早,二是隨著業務增多,每天每一筆交易下發、點擊、交易的系統自動反饋與更新,都在冪訊架構下形成了獨特的數據能力。
這種數據集在冪訊架構下,與用戶ID、用戶隱私沒有關系,同一用戶在淘寶、京東、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的行為并不涉及打通的問題,使用決策系統的人是誰并不重要,冪訊架構關心的是這種行為的相似性,所以其定位是背后的智能體——這與王冉對AI的思考相一致。
在此基礎上的冪訊架構是躍盟首創,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多項專利。結合當前百億量級的交易額,躍盟成為全球范圍內實現大規模AI場景落地的公司之一。
預測性推理是AI行業的熱潮和方向,對躍盟而言,應用場景就是用戶的下一次點擊和下一次交易,在冪訊架構下,預測和推理背后是智能體與智能體之間的交互和學習。王冉認為,“AI發展到極致,就沒有傳統廣告存在的意義了,因為對智能體投廣告是沒有效果的,智能體的理性客觀對誘導交易免疫。”
當前躍盟的團隊規模只有80人,但支撐了上百億元交易額的產品和系統。先吃透電商場景,隨后可以進入金融、教育等多個領域,“AI時代的公司將會與過往的成本結構完全不同。”王冉認為,AI創業屬于精英創業,未來公司的體量也不會很大,但可以實現千億元交易額的規模。
躍盟科技創業啟示
躍盟的實踐為AI創業公司,以及技術驅動型企業提供了一套從實踐到戰略的方法論。這些方法論既扎根于躍盟的真實經歷,也具備在更廣泛情境中適用的普遍性。
第一,從務實中尋找確定性。躍盟的創業路徑表明,成功往往源于在模糊中找到確定性能力。創業成功的核心在于將技術與市場需求結合,如表1所示。
第二,技術驅動下的自主協作與生態共創。躍盟科技通過冪訊架構,從另一個視角以適合的工程方法,在AI時代創造了多邊商業價值,如表2所示。
第三,團隊的互補與創業的曲折性。躍盟的成功不僅依賴技術與商業的結合,更離不開團隊的互補性和在挫折中的能力重塑,如表3所示。
躍盟的實踐證明,在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創業公司需要從失敗中提煉經驗,失敗是重要的學習來源,通過調整方向找到真正出路。堅持初心與市場結合,在動態市場中,始終圍繞最初的愿景尋找具體落地的機會。用業務連接技術和愿景,用技術連接客戶與生態。主動探索高效、深層次的協作形式,實現跨領域、跨系統、跨個體的知識與資源整合。
通過對躍盟案例的回顧與提煉,本文展示了一個創業公司的成長軌跡,以及技術如何在復雜市場中找到落地路徑。
● 一是從孤立到協作的必然趨勢。AI時代,集體智能和網絡化協作是技術價值實現的關鍵。從個人智能到群體智能的轉變,為未來企業效率提升提供了全新思路。
● 二是務實的創新路徑。技術的真正價值在于商業場景中的落地效果,AI技術更是如此,企業需在實踐中找到創新與務實的平衡點。
● 三是客戶驅動的戰略邏輯。無論技術如何迭代,滿足客戶需求始終是企業成功的核心。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邏輯是所有商業活動的根本。
超越個體智慧的未來圖景
躍盟的實踐不僅是一個創業公司的成長故事,更是一幅關于未來智能社會的預示圖景。
在冪訊架構下,躍盟探索從個體智能到群體智能的躍遷,通過智能體之間的高效協作,實現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AI技術不再局限于工具,而是成為生態網絡中不可或缺的智能節點,用協作與學習推動整個系統的效率提升。
未來的AI發展方向,也許不再僅僅依賴于單一通用大模型的突破,而是逐漸向行業垂直化和場景專用化邁進。在廣告投放、醫療服務、金融分析等各個領域中,垂直模型能夠更加貼近具體需求,提供高效、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技術的價值不在于孤立的創新,而在于能否解決實際問題。
與此同時,這種深度結合不僅實現了技術落地,也推動了企業效率的整體提升,體現了從孤立到協作、從復雜到簡單的升華,為技術驅動企業乃至社會的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這不僅是躍盟的未來圖景,也是AI技術融入人類社會的全新起點。
聲明
本文摘編自案例《躍盟科技:獨角獸如何走出迷霧 成就大規模AI業務落地》(案例編號:2025-8-1-579-1)。部分內容有刪減。案例由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滕斌圣指導,案例中心高級研究員王小龍撰寫。該案例僅用于課堂討論,而非管理決策或活動是否有效的證明。本案例版權歸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所有。
文中圖片來自圖蟲創意,轉載需獲授權。
長江案例
end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長江商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