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書香世家
一生致力于農業機械研究
是 我國第一位將輪式拖拉機開進水田的專家
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的奠基人之一
他 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培養出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在內的
一批優秀農業工程專家
他就是
我國著名的農業工程專家和教育家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邵耀堅
將輪式拖拉機開進水田第一人
1927年2月,邵耀堅出生了。作為嶺南大學邵堯年博士的長子,生于書香門第的邵耀堅深受父親影響,自小立志成為一名對國家有貢獻之人。 1952年 , 從中山大學工學院畢業的 邵耀堅調任至華南農學院(今華南農業大學)任教,他的科研之路就此展開。
當時美國等國家研制的拖拉機以旱地為主,而中國南方耕地大多為水田,旱地拖拉機在水田很難發揮作用。邵耀堅清醒地意識到: 研究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研究。 目前亟待解決的,就是“拖拉機下水田難題”。
水田拖拉機5號曲面葉輪
他率先開展了水田拖拉機驅動輪的研究。 1958年,邵耀堅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他發明的水田拖拉機5號曲面葉輪,使輪式拖拉機能下水田作業, 成為我國最早成功將輪式拖拉機開進水田的專家,開創了我國地面機器系統在華南地區研究工作的先河,奠定了華南地區地面機器系統研究的基礎。
20世紀60年代,邵耀堅在田間觀察拖拉機輪子與土壤相互作用時受到啟發,經過研究在國內首次提出了用共軛嚙合定律分析輪葉與土壤之間的相互關系,并由此推導出計算水田葉輪幾何參數的整套計算公式, 研究成果于1979年在加拿大的ISTVS地面機器系統國際研討會上發表,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轟動。
邵耀堅使用過的打字機
70年代至80年代,邵耀堅帶領科研團隊對水田驅動輪的運動學與動力學進行了深入研究。其間發表的論文《水田葉輪動力學的研究》系統地總結了70年代以來在水田拖拉機驅動輪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一生主持了多項國家級和省 部級科研課題,出版專著10部,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1990年獲農業部能源環??萍吉勅泉劊?997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生命,科研,這二者對于邵耀堅而言早已融為一體,科研成果被他視為自己的“子女”。長女出生時,他正忙于研究水田葉輪,所以取名“葉”。進行紅外線干燥機的研究時,又逢次女出生,就取名“紅”。1963年大旱,邵耀堅緊急研究人工降雨技術,恰逢小女出生,則取名“霞”,因“霞”字由上“雨”下“叚”兩部分組成,簡單的一個“霞”字滿載著邵耀堅對于科研課題突破的期盼。子女是個人生命的延續,科研是個人成長的追求,未來與當下在此鐫刻為永恒。
邵耀堅全家福(1984年)
培養“邵氏三杰”
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招生,邵耀堅深刻地意識到國家發展復興急需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才俊投身于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建設之中,于是他積極響應國家恢復招收農業機械化研究生的號召。1979年,他招收了羅錫文、張泰嶺和區穎剛三名碩士研究生。
邵耀堅對學生要求嚴格,堅持讓學生到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與研究生一起上數學課,而且要上六門。據羅錫文回憶:“那時候到華工上課比較困難,要走很遠的路,但邵先生要求嚴格,一定要我們上好每一門課。邵先生認為學習農機應該有良好的數學基礎,所以讓我們跟華工的研究生一起上課。他不僅親自給我們上課,還安排系里最好的李偀才老師給我們上課?!?/p>
1988年在愛丁堡國際會議期間[邵耀堅(左二)
與弟子羅錫文(右一)、區穎剛(左一)]的合影
邵耀堅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培養方案。同時,他不會將自己的理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循循善誘,進行啟發式教學。有一次上課,邵耀堅與學生們討論問題,本科為數學專業的區穎剛用數學方法把邵耀堅一篇文章中的一個公式推導了一遍,對他說:“您的公式錯了?!鄙垡珗孕α诵?,不批評也不反駁,只是說:“這是種研究方法,你慢慢會明白的?!痹诤髞淼难芯繉W習中,區穎剛才明白:現實中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純粹的數學推理并不完全適用于復雜的物理現象。
區穎剛回憶道:“在農機研究所工作的人往往只注重實踐,如怎么設計、怎么畫圖、怎么制造。但是來到華農以后,邵老師對我們說,‘你們要轉變角色,既然是做科學研究,那么就要特別注重農機的基礎理論,學會一些研究的方法,弄清楚一些農機的結構原理和性能,關注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p>
邵耀堅(前排左二)和學生
邵耀堅樂于 提攜后進,為青年學者們提供學習的機會。 擔任導師期間,他經常帶著學生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羅錫文至今還保留著1983年跟隨導師到昆明參加全國學術會議的論文集。厚厚一沓泛黃的紙張滿載著老師對于學生的期望和學生對老師的敬重與感激。
據區穎剛回憶:“當時年輕人普遍對留學沒有什么概念,覺得留不留學都無所謂,所以開始時我們都沒有報名去爭取?!钡垡珗哉J為搞科研就需要走出去“看看人家怎么搞”,他送學生出國留學,期望他們可以學習到國外先進的技術,然后歸國促進科研發展,以羅、張、區為代表的眾多研究生不負眾望,學成歸國,極大地推進了中國農業機械與世界接軌的步伐。
邵耀堅(左一)和學生在機械實驗室
羅錫文、張泰嶺在教學科研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天賦,于是邵耀堅力薦他們兩人由教員破格提升為副教授,成為當時“華農八大金剛”之二。在邵耀堅悉心培養下,羅錫文成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泰嶺曾任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區穎剛曾任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邵氏三杰”的故事傳為佳話。
建成國家重點學科
1958年5月,根據國家對農業機械化人才的需要,華南農學院決定以農學系農業機械教研組為基礎,在農學系增設農業機械化專業。教研組決定成立農械廠,邵耀堅任廠長。邵耀堅帶領工人和下廠教師一起大搞技術革新,將舊式的皮帶傳動車床改為齒輪傳動,提高了加工精度,還自制了生產齒輪的滾齒機,建造了熱處理車間。
1978年,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和學科建設成為高等院校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1979年邵耀堅任農機系主任,他積極組織申報,將這兩項任務作為系里的重要工作親自抓。 1981年華南農學院獲批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的碩士授予權,1986年獲批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的博士授予權。
邵耀堅教授在操作學院自制的電器試驗臺
邵耀堅一手抓研究生教育,一手抓學科建設。他親自為研究生制定教學計劃,為研究生授課,指導研究生做試驗,甚至為研究生購置或制作試驗器材。為了加強科研團隊建設,邵耀堅帶頭組建了農業部農業能源動力研究室,是當時華南農學院為數不多的幾個部級實驗室之一。
在學科建設方面,他主持的水田行走機構的研究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三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動了我國地面機器系統力學的發展,協助陳秉聰院士成立中國地面機器系統力學學會。組織建設實驗室,為農業機械化工程和農業工程學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全國農業工程相關學科專業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學術研討會
在邵耀堅的帶領下,華南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學科建設躋身全國農業工程學科前列,其中二級學科農業機械化工程1999年被評為農業部重點學科,2000年、2003年和2007年三次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農業工程學科2012年被遴選為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在2012年和2016年全國第三輪和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分別列全國農業工程學科第5位和第4位。
2000年2月27日
這位堅持凡事親力親為的老教授
這位熱愛學生的嚴格導師
離開了他奉獻一生的三尺講臺
但他那務實求真的品格
慈愛質樸的笑容
將永遠地鐫刻在華農人的心中
/華農寶藏館“升咖”啦!8大“寶貝”,這么看!/
/哥倫比亞教育部部長訪問華農!原因是……/
/??華南農業大學2025年高考招生章程發布/
-SCAU-
來源 | 《璀璨華農?人物傳第一輯》
編寫 | 陳源 陳文浩 林志峰
圖 | 區穎剛 《華南農業大學百年圖史》
編輯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王澤墁 李湘君
初審 | 安沛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左下點擊標簽閱讀更多,右下點贊、分享、推薦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