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市因境內華鎣山而得名,是四川廣安代管的縣級市。華鎣市比較年輕,從1979年10月設立華云工農區開始,至今還不到50年。如今華鎣經濟不是很發達,可能知曉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在三線建設時期可不得了,擁有包括國營紅光儀器廠在內的八大三線廠,其地位不輸于八十年代初期的深圳。
華鎣市八大軍工廠沿著華鎣山脈分布在祿市至溪口一帶,因為多數軍工廠的名字中都帶有“光”字,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八大光”,這其中都有國營紅光儀器廠的功勞,位于華鎣市祿市鎮紅光村的猴兒溝,地處華鎣市西南側城郊位置,距離城區不遠,只有不到10公里的車程。
國營紅光儀器廠是在原廢棄煉鐵高爐基礎上建成的三線廠,建廠的基礎比較好,建設速度比較快,1965年10月開工,不到一年于1966年8月就建成投產,主要生產強五魚雷機、航空瞄準具、避開射擊儀、火炮瞄準設備等多個軍品,是地地道道的兵工廠,隸屬于五機部,出于保密需要,對外聯絡就用軍工代號348廠。
猴兒溝因紅光廠的進駐更名為紅光,并且沿用至今,可見紅光廠當年有多么輝煌,廠區員工家屬有上萬人,本身就是一座小型的城鎮,福利待遇好,配套設施也完善,除了三線廠常規配套的學校醫院、俱樂部和郵局外,還有自己的奶牛場,奶牛廠生產的牛奶,首先滿足員工家屬的需要,這種待遇在當時絕對少見。
1969年年底,國營紅光儀器曾經創下兩個月研發、生產4.3萬只防滑帽的生產任務,有力地支持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但是除此之外,并沒有多少業績,工廠為了維持運轉,于1973年就開始生產移動式電影放映機,以及設計、試制照相機等民品,這比起其它大多數三線廠轉型,已經提前了近10年。
雖然國營紅光儀器廠轉型時間早,但是耐不住山溝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終于在1997年整體搬遷到成都,從此紅光廠成了再也聽不見機器的轟鳴工業舊址,并且工廠是整體搬遷,并沒有留下管理人員,30多年過去了,上好的青磚樓房無人管理,門窗已經脫落,人字形屋頂已經垮塌,磚瓦散落在地上,成了殘垣斷壁。
當年三線廠在選擇廠址的時候,過多注重安全,廠址多數選擇在大山里面,安全是保證了,但三線建設結束后,廠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又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國營紅光儀器廠也是如此,為了生存,只好往大城市搬遷,看著大量樓房、建筑被遺棄在山谷中,無人管理,成了殘垣斷壁,想想令人惋惜,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