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5月19日,“故宮之聲”國寶音樂會在故宮博物院暢音閣上演,這也是“故宮之聲”主題音樂會的全國首演。
暢音閣。房瀟/攝
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唐峰介紹,音樂會以故宮的八大作響(中國古代官式建筑營造中的八種核心工藝——記者注)、金編鐘鳴、紫禁落雪、千龍吐水、故宮生靈等聲音為創作靈感和音效素材,從一個全新的聽覺維度,去體味故宮以及其背后的中華文化。
音樂會現場。房瀟/攝
從“看”故宮到“聽”故宮,10名作曲家以這些聲音素材為主線,創作出《百工頌》《鐘鳴賀》《丹宸雪》《雨中天》等10首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民族音樂作品。“今年恰逢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中央民族樂團建團65周年,在這樣的時間節點為大家呈現5年來的創作成果,意義更加重大深遠。”唐峰說。
金編鐘鳴。房瀟/攝
中國著名錄音師李大康擔任錄音總監,他帶領團隊深入故宮,歷時5年,在暴雨、暴雪、大風中,為故宮中的自然之聲留下聲音的軌跡。金編鐘、鐘表等鳴音發聲,為故宮數百年珍藏的文物記錄下珍貴的聽覺資料,最終形成近千條聲音素材。這也是這些獨特的“故宮之聲”600多年來首次被系統性、高規格采樣。它們不僅成為音樂作品的創作靈感,還作為獨特的音效出現在作品中。
音樂會由《國家寶藏》節目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擔任主持人,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劉沙執棒、胡琴演奏家金玥擔任首席。
5月26日,中央民族樂團將在上海“2025時代交響——全國優秀樂團邀請展演”的舞臺上,為觀眾呈現“故宮之聲”劇場版的全國首演。
音樂會節目單。中央民族樂團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