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這一次,終于將順應中國的市場了。
但這不是一句情緒化的感嘆,而是一次真實發生在iOS系統底層的大轉向。iOS 18.6首批曝光的信息清楚地告訴我們一件事:蘋果終于愿意在AI這件事上,為中國市場單獨打造一套“合規玩法”。
這一點,從系統里的核心AI合作方就能看出端倪——不是OpenAI,不是ChatGPT,而是百度文心和阿里云。
這背后,代表的可不僅是技術選型,更是一次涉及政策、安全、數據主權的多方博弈。
目前得到的準確消息,蘋果想要百度與阿里成為Siri在中國市場的ai工具大腦,這不是站隊的問題,這是必須要走的一種商業模式。
更微妙的是,在蘋果做出這一妥協的同時,美國那邊卻開始反手給了限制。
根據目前消息,美國商務部已經明確表達了對蘋果與中國企業AI合作的“擔憂”,甚至考慮未來限制iOS系統向中方模型開放底層能力。
這個節奏,說白了就是中美之間對AI底層控制權的一次正面對撞,而iPhone用戶,剛好站在了風暴眼的正中間。
從更新角度講,iOS 18.6確實是一次點版本,但內容遠比以往更“重磅”。
它不僅優化了老機型性能(像iPhone 11、12的續航和流暢度都有明顯提升),還把AI服務重新打包成了“雙模型架構”:云端處理復雜生成任務,本地部署輕量模型保障隱私。
更重要的是,這整套架構的運算、數據處理、模型調用全部限定在中國境內,這已經不是“本土優化”,而是“合規封閉”。
尤其是語音助理這部分,Siri不再是那個“你喊她十句、答你一句”的廢物AI。
當百度的文心大模型接入后,Siri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復制粘貼的模式了,將真正成為一種人工智能,而且還能更好的成為身邊的生活指南——比如你說“附近哪家餐廳好吃”,Siri可以結合高德地圖+支付寶口碑數據直接反饋。
可以說,AI這塊,蘋果把自己以往“全球統一”的邏輯,徹底拆了。
蘋果為什么這樣做?
說白了就是壓力到了。國產安卓陣營這一年AI體驗的突飛猛進已經把蘋果逼到墻角。小米、華為一個個都把大模型玩得風生水起,用戶體驗也越做越細,蘋果再不接地氣,真有可能在中國市場徹底邊緣化。而中國區營收的連續下滑,也讓庫克明白,再高冷下去,中國用戶真不買賬了。
但蘋果讓步并不代表它放權。百度和阿里雖然進來了,可模型必須接受蘋果對接口、芯片、算力的適配要求,數據也全部走蘋果安全策略。
從用戶視角看,這種合作到底好不好?我個人覺得是好事。一方面我們能享受到真正符合中國語境和需求的AI服務,比如比價購物、文生文、圖生圖都更接地氣;另一方面,本地模型的落地也確保了我們的數據不會輕易外流,隱私安全更有保障。
當然,也不能忽視一個潛在風險:如果未來美國真下令“封鎖”蘋果與中國企業的AI合作,那這些新體驗可能會被迫中斷。蘋果該如何平衡合規與國際政策,將決定iOS AI路線是否能持續下去。
這一次,蘋果的確改變了。不再全球一刀切,也不再只用自家的AI方案,而是真正“聽”中國市場的聲音、理解本地用戶的需求。而我們作為用戶,也正站在這場全球科技和政策競合下的第一線,見證一次可能改變iPhone命運的大調整。
從iOS 18.6開始,蘋果在中國市場走出的,可能不僅是一條技術路線,更是一種姿態轉變。而這一步,會不會成為未來全球AI格局重構的“起點”,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