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小米汽車又出事了!當雷軍試圖用互聯網思維,憑借營銷掀起滔天流量,在汽車行業復制手機行業的神話時,他可能想不到小米會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接連遭遇四次重擊,同時自己也被輿論狠狠討伐。
從云端到泥潭,雷軍這一次跌落神壇。
1. 小米汽車質量危機
顯而易見,小米進入多事之秋,輿情風波一件接一件,令人目不暇接。
日前,小米SU7(參數丨圖片)爆發質量問題,引發消費者廣泛關注。
根據多位小米SU7車主反映,車輛大燈與翼子板接縫處,存在鼓包、翹邊現象,用手按壓時出現上下起伏。
雖然這一問題不至于危及行車安全,但是對車輛美觀度會造成極大影響。
浙江省消保委汽車專家汪英表示,該問題是由于翼子板設計尺寸偏大,與車燈裝配過緊,熱脹冷縮效應下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汪英直言,從業12年從未見過原廠車出現這種情況,這一問題屬于“設計制造汽車經驗不足”所引發。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中國汽車質量網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車質量排行(純電車型)》榜單上,小米SU7在29個車型中排名墊底。
2. 接連遭遇四次重擊
這已經是一個多月來,小米出現的第四次負面消息,真可謂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首當其沖的是3月底,發生在安徽高速的血色車禍。駕駛小米SU7的三個年輕女大學生,全部葬身火海不幸去世。
該事故讓已經15歲的小米,遭遇“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從雷軍到員工小米上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
其后,小米又爆發工時風波,引發外界對于小米“加班文化”和“績效壓力”的批評。上述這兩件事,還只是小米陷入輿論風暴的開始。
緊接著發生的小米SU7 Ultra退車事件,更是讓小米和雷軍深陷信任黑洞中。
1548匹馬力被鎖至900匹,4.2 萬元機蓋成了“智商稅”,諸多小米車主們的怒火被徹底點燃。
他們紛紛組建維權群,要求無損退車,甚至找律師提出“退一賠三”的訴求。
于是,小米簡直被逼到了絕境。據傳聞,小米擔心一旦同意用戶退訂,將“直接造成小米汽車崩塌”。
3. 雷軍從云端到泥潭
京東劉強東等商業大佬們都公認,小米和雷軍是最擅長營銷的。
雷軍深諳流量之道,他有一整套互聯網營銷的方法論。無論是做手機還是造汽車,小米都掌握著互聯網的流量密碼。
雷軍帶著數億米粉的期待,將小米手機的營銷神話復制到汽車領域。他簡直成了行走的“流量圣體”,其一舉一動都會掀起流量盛宴。
基于此,小米首款車SU7成為汽車圈的網紅產品和爆款車型。
今年的兩會上,雷軍在聚光燈下的風采,宛如站在浪潮之巔的弄潮兒,來到了其作為企業家的巔峰時刻。
然而高處不勝寒,頂峰往前一步就是懸崖。物極必反,流量從來都是一個雙刃劍。
流量的放大鏡效應,在將產品投射到網絡每一個角落時,也會將產品瑕疵無限放大。
從高速車禍的血色警示,到工時風波的資本獠牙,從SU7 Ultra的退車風波,到鼓包翹邊的質量危機,四記重錘將雷軍親手搭建的 “造車神話” 砸得粉碎。
每一次風波,都像潮水般沖刷著小米的“新手保護期”,讓曾經的網絡寵兒,在風暴中心受刑。無須諱言,小米汽車和雷軍正在經歷一場“流量反噬”的煉獄。
流量如同狂風,可以吹動船帆,也可以掀翻輪船。流量的雙刃劍效應在此刻盡顯:它能將你捧上神壇,也能將你摔得粉碎。
未來的路,小米和雷軍需要放下流量狂歡的迷醉,回歸汽車工業的本質,用技術、質量、服務等扎扎實實的點點滴滴,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