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文化大家談
【開欄語】以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為契機,華南農業(yè)大學正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文化。
如何將質量文化融入師生日常學習工作,讓抽象的理念標準轉化為生動的教育實踐,實現從“教得好”到“學得好”的良性循環(huán)?為深化師生對質量文化的認識,進一步凝聚育人共識,官微特別推出“質量文化大家談”專欄,全方位探討質量文化建設的華農路徑。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BE)強調
“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
這對構建高校質量保障體系
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首期“質量文化大家談”
我們將聚焦OBE理念的
認知與實踐
傾聽不同學科教師
在理念落地過程中的思考
探討如何破解
從理念到行動的轉化難題
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李培
李培認為,只有先明確育人目標,才能從教學設計、課程安排等方面落實OBE理念,推動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以國家一流課程《林木遺傳育種學》為例,我們基于對學情和課情的研究,將教材內容揉碎重構,把遺傳學的知識點融入育種工作的‘引、選、育、測、繁’五大環(huán)節(jié),采用‘一課一樹’的問題導向法,結合‘項目驅動、真題真做’的小組任務和翻轉課堂,讓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李培談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原來我的專業(yè)是做這個的”,以及“我的專業(yè)還可以做這個”,進一步實現課程“選育優(yōu)良單株,培育健康苗木”的教學目標。
獸醫(yī)學院 梁曉歡
如何將OBE理念貫穿于教學全環(huán)節(jié)?梁曉歡認為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教學目標破舊立新。以“成果導向”的高階能力目標錨定教學起點,讓學生實現從“學會知道”到“學會做到”進而“學會創(chuàng)造”的轉變。
其次,新目標領動新方法,帶動新評價。通過行業(yè)項目驅動、數智技術賦能、專業(yè)思政融合,促進學生運用知識解決關鍵問題。
最后,親其師才信其道,關注師生情感聯結,核心在于增加老師對于“教師”身份發(fā)自內心的認同,關鍵在于以頂層設計推動教師發(fā)展。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的同時,讓教書也成為美好體驗。
她表示,教師始終須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問題,課程教師不僅要有課程視角,還要有專業(yè)視角,國家社會需求視角,才能提煉出有效的“成果目標”,最終從根本上決定OBE推動教學效果提升的成效。
海洋學院 嚴慕婷
嚴慕婷表示,OBE教學理念需要教師打破原有的教學思維,因為傳統(tǒng)教學關注“教師教完了什么”,而OBE關注學生“能做什么”。
“我講授的《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評價》是應用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所以我們進行了一些改革。”嚴慕婷介紹,團隊將“認知實習”環(huán)節(jié)從大二調到了大一,通過組織學生在各個環(huán)境監(jiān)測部門參觀,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熱情。
此外,在教學內容與評價上,團隊還把配套的實習課改為了實驗課,讓學生掌握一些新型污染物的監(jiān)測,并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同行評價”的方式讓評價主體多元化。“這些舉措根本上改變了學生對課程的認知,進一步實現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建構能力。”
生命科學學院 白玫
“教育的本質是點燃火種。”白玫介紹,在《植物學》課程中,團隊通過逆向設計、智慧教學、動態(tài)評價和產教協同,推動OBE理念落地。
一是采用逆向設計構建課程體系,以“情感、認知、技能”三維目標為導向,細化教學目標,明確學習任務,倒推教學重點,實現精準教學。
二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啟發(fā)式與探究式教學、項目式學習(PBL),深入淺出地將科研工作融入教學中,并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輔助學習。
三是建立動態(tài)評價機制,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緊扣學習成果指標,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
四是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將生物育種、水果花卉品種改良、中藥材采收等產業(yè)實際問題引入教學,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增強專業(yè)自信,提升育人實效。
工程學院 孫振剛
“電氣工程專業(yè)的做法是,先設計發(fā)電廠、變電站電氣部分這樣的實際項目,然后讓學生邊做項目邊學理論。”孫振剛介紹,學生在完成各個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形成了“項目帶動學習,理論指導實踐”的良性循環(huán)。
他談到,在設計項目時需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給學生足夠的發(fā)揮空間,二是要能融合多門課程的知識,三是要緊跟行業(yè)前沿。這樣,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不僅能切實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還能培養(yǎng)專業(yè)認同感。
材料與能源學院 易欣
易欣以木材科學與工程、家具設計與工程專業(yè)為例,介紹了學院基于OBE理念,明確培養(yǎng)目標、開展產學研協同育人的經驗做法。
他談到,學院通過調研索菲亞、宜家等頭部企業(yè),明確了培養(yǎng)“懂技術、會創(chuàng)新、能落地”的復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標;圍繞“設計創(chuàng)新、工程實踐、跨界整合”三大核心能力,構建了“基礎層-技術層-實踐層-拓展層”四級培養(yǎng)模塊,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課程壁壘。
開設的“索菲亞班”采用“駐廠實習+真題真做”模式,進一步提升育人實效。“實際教學中,我們引入AIGC工具,幫助學生掌握AI制圖技術,提升其全流程數字化能力,無縫對接企業(yè)需求。”
電子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 陳欣
“OBE理念要求我們以學生未來的能力和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陳欣談到,以人工智能專業(yè)為例,團隊結合行業(yè)認證標準、企業(yè)實際需求來設定教學目標,并以此對課程設計和內容進行優(yōu)化。
“例如在計算機編程課程中,引入當下熱門的人工智能算法應用案例,讓學生在編程實踐中,理解如何運用代碼實現智能數據分析與預測。在內容組織上,我們打破了傳統(tǒng)的章節(jié)順序,按照實際問題解決的流程進行編排,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她表示,還可以通過開展小組項目教學、與企業(yè)合作等方式,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真正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
人文與法學學院 李飛
如何以OBE理念為指引做好課程設計?李飛認為有以下四個要點。
一是要做好一項研究和兩項調研,包括課程內容的研究,對學生的自我預期的調研、對行業(yè)發(fā)展的調研。
二是要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學生的中心地位、尊重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比如教學資源庫可以發(fā)動學生來協助建設,教學難點可以轉換為科研項目讓學生來揭榜掛帥,拓展性內容可以用頭腦風暴法組織課堂討論。”
三是要克服“只有實踐課才需要實踐,理論課就不需要實踐”的誤區(qū)。“如我自己上的《美學導論》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但是每一年,我都會帶學生走出去看藝術展覽,也指導過學生排演舞臺劇。”
四是要積極應對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把挑戰(zhàn)轉變成教學改革的動力和機遇。
藝術學院 鄭琳喆
“在《舞蹈鑒賞》課程教學中,我們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鄭琳喆介紹,以OBE理念為指導,團隊首先明確了課程的核心目標:通過“文舞相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判斷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人文素養(yǎng)。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團隊特別注重將舞蹈藝術與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多維度理解舞蹈藝術的魅力;通過劇場觀摩、親身體驗等方式,加深學生對舞蹈的理解,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此外,團隊不僅關注最終的學習成果,更重視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成長,確保每位同學都能真正學有所獲。
馬克思主義學院 何艷玲
“我認為,‘問題’是思政課‘入心’的起點和路標,因此我建議以‘問題鏈’式教學促進思政課提質增效,進一步落實OBE理念。”何艷玲談到,問題是教育的契機,學生的認知和思考從哪里開始,教學就應從哪里開始。
“例如教材中的內容是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這是結論、觀點和目標,如果轉換成為問題就是人生的路向何處去,要走哪條路。”何艷玲表示,這樣的一個轉換既抓住了學生的困惑點興趣點,也讓“高大上”的信仰問題變得“接地氣”,更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
“因此,要在全面了解社會熱點和學生思想狀況基礎上,調研問題、篩選問題、聚焦問題、歸類問題,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遞進的教學內容。”
落實OBE理念
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引擎
學校將持續(xù)推動OBE理念的
教學探索與實踐
凝聚共識、形成合力
不斷推動本科教育教學實現新突破
/13項特等獎!刷新紀錄!/
/這本書,認真讀!/
/本周日,來華農看湖上賽龍舟!/
-SCAU-
來源 | 本科生院(招生辦公室)
編輯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邱盈月
初審 | 曾子焉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左下點擊標簽閱讀更多,右下點贊、分享、推薦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