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
美國國防部長宣布計劃為“金色穹頂”下一代導彈防御系統撥款250億美元
據美國防部5月20日消息,美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就美國“金色穹頂”下一代導彈防御系統發表聲明,宣布正與國會合作,爭取在《美麗大法案》中撥出250億美元資金,用于確保美國國土免受當前和未來空中威脅所需的關鍵能力建設。根據特朗普第14186號行政命令,“金色穹頂”系統將包括天基攔截器和傳感器等,未來該系統將分階段部署,優先防御“威脅最大”的地區。
美國與阿聯酋建立重要防務伙伴關系
據國會山5月19日消息,美國特朗普政府與阿聯酋建立重要防務伙伴關系,并啟動“指導加強軍事合作、聯合能力發展和兩國長期防務協調的路線圖”。美國防部還宣布美國防創新部門與阿聯酋塔瓦宗經濟委員會間的一項“新戰略舉措”,旨在進行聯合研發以及擴大兩國的工業和投資伙伴關系。此外,阿聯酋將加入美國國民警衛隊國家伙伴計劃,與德克薩斯州國民警衛隊配對,“加強軍事現代化努力,并加強在綜合防空和導彈防御、網絡安全、災難響應和作戰規劃方面的合作”。
美國空軍啟動部署人工智能卓越中心
據Federal News Network網5月16日消息,美國空軍正在建立人工智能卓越中心,以加快人工智能的全軍種部署。該中心將通過整合人員、資源和政府部門以提高運營效率,消除人工智能部署障礙。據悉,美國空軍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運營人工智能加速器,并成立了空軍-斯坦福人工智能工作室,以滿足美空軍的人工智能服務需求。
歐盟與英國達成安全與防務伙伴關系
據歐盟委員會5月19日消息,歐盟與英國達成安全與防務伙伴關系,并將基于這一關系“迅速探索任何互利加強合作的可能性”,加強在國防工業、軍事物資和人員的流動性、太空安全、網絡問題、應對混合威脅以及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方面的合作。此外,雙方還將加強在以下海事安全相關領域的合作:船舶和港口設施安全(特別是與《國際船舶和港口設施保安規則》相關的安全);海上網絡安全;海上自主水面艦艇的安全問題;國際海事組織海事安全舉措。
信息
美國OpenAI公司以65億美元收購蘋果前設計總監人工智能公司IO
據路透社5月21日消息,美國OpenAI公司將以64億美元全資收購前蘋果iPhone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的人工智能設備初創公司IO,這一交易將推動OpenAI進軍硬件領域。收購完成后,艾維并入OpenAI內部,并承擔OpenAI和IO的深度創意與設計職責,同時艾維的創意團隊Love From將保持獨立。OpenAI表示,此次交易將支付50億美元,因為其已持有該公司23%的股份。此次收購也是OpenAI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
美或釋放大量頻譜用于拍賣,以保持美在WiFi、5G和6G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據CTOL Digital Solutions網5月20日消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發布推文,倡導一項強有力的國家通信戰略。在推文中,特朗普表示,為保持美國在WiFi、5G和6G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將推動兩件:一是釋放大量的頻譜用于拍賣;二是促成國會將600兆赫茲放進“美麗大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中。該技術性聲明標志著政府對無線通信計劃的承諾,有望產生高達5000億美元的聯邦收入,同時從根本上重塑美國未來幾十年的通信格局。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推出芯片刻蝕突破性技術,或支持下一代電子產品開發
據cnBeta網5月20日消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團隊推出名為DirectDrive的突破性技術。該技術的關鍵在于快速切換射頻電能,從而在半導體蝕刻機內產生并驅動等離子體。具體而言,DirectDrive技術每秒快速脈沖射頻能量數千次,實現更精確地控制等離子體,從而可靠地以埃級精度蝕刻更小、更密集和3D的半導體器件。同時,基于這項技術的最新等離子刻蝕設備,等離子體響應速度將提升100倍,減少EUV圖案缺陷,并支持環柵(GAA)晶體管、6F 2 DRAM和3D NAND器件的微縮,并可擴展至4F 2 DRAM、互補場效應晶體管和3D DRAM。該技術為等離子蝕刻工藝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精度,有望支持下一代電子產品的開發,尤其是用于人工智能系統、需要高度緊湊和超高速電路的電子產品。
美國英偉達推出人形機器人新基礎模型,顯著提升機器人訓練效率
據AIbase網5月20日消息,美國英偉達推出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Isaac GR00T N1.5。該模型的顯著優勢在于其訓練效率的顯著提升,傳統人形機器人模型通常需要近三個月的時間完成數據采集,而通過全新的GR00T-Dreams工具,生成合成數據的時間可以縮短至僅36小時。同時,GR00T-Dreams采用“用AI生成AI訓練數據” 的方式,使機器人在學習新行為時不再依賴耗時費力的實體測試,極大地提升了開發效率。在實測中,新模型在適應新環境、工作空間配置及指令識別方面均有顯著提升。目前,波士頓動力、Agility Robotics和富士康等行業領軍企業已接入NVIDIA Isaac平臺。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這一模型將成為“下一代工業革命的核心構建模塊”。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發出全新人工智能芯片,無需云端服務器或互聯網即可運行
據中國科技網5月21日消息,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發出全新人工智能芯片AI Pro。該芯片擁有約1000萬個晶體管,核心優勢在于其創新的類腦神經形態架構使其能夠在本地進行即時計算,從而確保了全面的網絡安全,且大幅降低了能耗。一方面,得益于“超維計算”原理,AI Pro芯片的計算單元與存儲單元實現了高度集成,使芯片能夠識別相似性和模式,而無需依賴數百萬條數據記錄進行學習。另一方面,類腦思維意味著極具優勢的節能性,在完成某示范任務的訓練過程中,這款芯片的功耗僅為24微焦耳,而同類芯片所需能量則是其10至100倍。目前,半導體制造商格羅方德已在德國德累斯頓生產了首批原型芯片。
美國耶魯大學和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員首次實現多能級量子系統糾錯
據中國科學院網5月20日消息,美國耶魯大學和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員首次實現多能級量子系統糾錯。研究團隊利用一種名為戈特斯曼-基塔耶夫-普雷斯基爾(GKP)玻色子碼的糾錯方法,實現了對三態和四態量子單元的量子信息編碼與保護,超越了量子誤差糾正領域的重要里程碑——“盈虧平衡點”。此外,驗機團隊還開發了多項技術,包括利用強化學習優化的糾錯協議。優化后,系統在三態量子單元實現了1.82的糾錯增益,在四態量子單元上糾錯增益達到1.87。該發現為突破傳統二進制架構提供了新路徑,拓展了構建更高效量子計算機的工具箱,有望推動更高效、更緊湊的量子信息處理硬件的發展。
生物
ARPA-H率先推出創新的癌癥治療方案,旨在適應整個治療過程
據ARPA-H官網5月20日消息,美國高級衛生研究計劃署(ARPA-H)宣布,將為“精準癌癥治療高級分析”(ADAPT)項目的合同團隊提供1.42億美元資金,通過三種技術平臺的開發,實時調整臨床試驗中開發、測試和實施新的生物標志物,以更準確地追蹤腫瘤變化,預測癌癥發展軌跡,并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這種先進的腫瘤學方法有望徹底革新個性化癌癥治療,成為快速有效癌癥管理的金標準。
英國藥監局將啟動關于使用真實世界數據的咨詢,旨在建立更快、更有效的臨床試驗系統
據英國政府5月20日消息,英國藥監局(MHRA)將啟動為期六周的關于使用真實世界數據的咨詢活動,探討真實世界數據在臨床試驗外部對照組中的應用,有望加快療法審批,尤其是在隨機對照試驗可能不符合倫理或不可行的情況下。真實世界數據包括電子健康記錄、疾病和患者登記冊、患者報告結果數據,以及來自其他來源的數據。
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世衛組織《大流行病協議》
據WHO官網5月20日消息,世衛組織成員國在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正式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流行病協議》。這項協議闡述了在一系列領域加強國際協調的原則、方法和工具,為建立新的自愿性病原體獲取與惠益共享(PABS)系統鋪平了道路,旨在加強預防、防范和應對大流行病的全球衛生架構,包括公平及時地獲得疫苗、治療和診斷工具。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設定最惠國定價目標
據HHS官網5月20日消息,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宣布,將執行特朗普“向美國患者提供最惠國處方藥定價”的行政命令,要求制藥商在沒有仿制藥或生物類似藥競爭的市場中,將美國所有藥品的定價與經濟同行國家的最低價格保持一致。
美國參議院提出立法,以提高藥品供應鏈的可見性
據homelandsecurity網5月20日消息,美國參議院提出《美國藥品供應地圖法案》。該法案旨在改善聯邦協調和藥品供應鏈的可見性,指示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與其他機構及私營部門協調,定期更新、維護和發布基本藥物清單,評估醫療供應鏈,繪制供應鏈地圖,識別漏洞和威脅。法案還要求國防部報告依賴中國藥品的情況,由多位參議員聯合提出。
BioNTech將在未來十年內在英國投資10億英鎊
據英國政府5月20日消息,德國生物制藥公司BioNTech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向英國投資10億英鎊,建立專注于基因組學、腫瘤學、結構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的新研發中心和一個人工智能中心,將利用AI開展醫學研究。根據BioNTech與英國科學大臣共同簽署的協議,該公司將擴大英國癌癥疫苗試驗渠道,英政府將在10年內提供1.29億英鎊的撥款。
美國FDA限制新冠加強針在健康人群中的使用
據路透社5月21日消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計劃將新冠疫苗的接種資格限制在65歲以上和高風險人群,要求對65歲以下健康成年人接種新冠加強針開展新的臨床試驗,以驗證其接種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國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生成式AI模型,推動生物識別技術革新
據BioArtMED公眾號5月19日消息,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納伊夫阿拉伯安全科學大學開發出生成式AI模型Difface,僅憑DNA序列即能精準生成3D人臉圖像,標志著基因數據與生物識別技術的融合邁入全新階段,為從遺傳信息中直接復原個體面貌提供了全新的實現路徑。
海洋
美國公司建立伙伴關系,推進無人系統反潛探測
據美國Ultra公司網站5月20日消息,美國Ultra Maritime公司與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GA-ASI)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MQ-9B“海上衛士”型無人機與小型聲吶浮標集成,探測與跟蹤敵方潛艇。此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無人機和小型聲吶浮標在反潛戰中的能力,特別是在GPS受限的環境下。此外,Ultra Maritime公司提供的小型聲吶浮標體積僅為傳統型號的一半,將使MQ-9B“海上衛士”型無人機的部署容量翻倍。據悉,此次合作成果將從今年起在印太和其他地區進行操作演示。
德國公司推出用于海上監視與特種行動的輕型無人水面艇
據海洋科技新聞網5月20日消息,德國公司FLANQ推出該公司首個無人水面艇Q-RECON。該艇是一款輕型、兩米長、兩人即可完成部署的無人水面艇,專為情報、監視、偵察和戰術攔截而設計。該船由雙向矢量噴氣驅動器提供動力,可實現靈活機動和高達30節的爆發速度。其導航套件集成了包括機載自動駕駛儀、全球定位系統(GPS)、慣性測量單元(IMU)和推算導航功能在內的多種導航系統,可在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NSS)受限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導航能力。
芬蘭公司實現全球首個船舶雙化學電池系統
據海洋新聞網5月20日消息,芬蘭公司Foreship在混合動力渡輪項目Aurora Botnia中實現全球首個雙化學電池系統,預計每年可減少23%的二氧化碳排放。該方案在不更改船舶電氣基礎設施的情況下,采用高功率鎳錳鈷(NMC)電池和磷酸鐵鋰(LFP)電池的混合方案。升級后的船舶電池容量將從2.2兆瓦時提升至12.6兆瓦時,將滿足船舶總能耗的20%,使LNG動力系統始終以最高效率運行,減少發電機組的使用數量。此外,船舶在港口停靠期間將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充電,實現零排放。
美國內政部啟動海上礦產租賃出售評估程序
據海事科技新聞網5月20日消息,美國內政部宣布啟動對美屬薩摩亞近海水域潛在礦產租賃銷售的評估程序,這是30年來首次采取此類行動,可能為開發外大陸架關鍵礦產鋪平道路。與此同時,國際海底管理局(ISA)對美方行動提出質疑,指出美國既參與ISA框架談判,又單方面推進深海采礦許可,可能沖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際治理體系。此前,美國公司Impossible Metals和The Metals Co分別提交國內及國際海域采礦申請。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對中國建造船只及港口起重機等征收費用舉行聽證會
據國際船舶網5月21日消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就對中國建造船只及港口起重機等征收費用舉行第二輪聽證會,引發多方強烈反對。中國船東協會駁斥美方301調查結論,強調中國設備有效提升美國港口效率且網絡安全指控無實證,反對破壞全球供應鏈的關稅措施。美國港口協會(AAPA)指出,對中國岸橋起重機征收100%關稅將導致港口額外承擔70億美元成本,無法推動本土產業。世界航運理事會(WSC)批評該政策超出法定權限,損害航運業長期投資,尤其對高效船舶和汽車運輸船收費方式“武斷”。
能源
美韓合作開發高溫超導體與磁體技術,支持核聚變技術攻關
據CNF 5月22日消息,韓國聚變能源研究院(KFE)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離子體科學與聚變中心(MIT PSFC)在高溫超導體及高溫超導磁體方面達成合作協議。韓國聚變能源研究院在低溫超導基礎核聚變堆用大型磁體領域積累深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離子體科學與聚變中心在高溫超導磁鐵領域具有優勢,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未來3年內圍繞以下領域開展共同研究:核聚變堆用高溫超導體特性研究;導體電流傳輸及穩定性分析;高溫超導磁體的失超檢測及解析技術開發;核聚變堆用高溫超導磁體設計與制造的技術研討等。韓國聚變能源研究院表示,希望通過與美方合作,使韓國搶占核聚變能源商業化所需的核心技術。
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在納米尺度下觀察到固態電池內部的短路變化過程,為后續固態電池研發提供重要支持
據科技日報5月22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原位透射電鏡技術,首次在納米尺度下觀察到固態電池內部的短路變化過程,成功找到固態電池短路的原因,并揭示短路變化背后的鋰金屬析出的具體機制。研究人員發現,固態電池短路的原因主要與內部缺陷有關,比如晶界和孔洞。對此,研究人員利用具有彈性和絕緣性的聚合物網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無機/有機復合固態電解質,有效抑制了固態電解質內部鋰金屬的析出和互連,從而有效避免了電池短路問題,大幅提高了電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會刊》。
日本政府計劃向核聚變領域追加6900萬美元投資,加速核聚變相關研究
據CNF 5月21日消息,日本內閣府和文部科學省宣布,計劃向日本三大核聚變研究機構投入100億日元(約合6900萬美元),加速核聚變相關研究,目標是在2030年代實現核聚變商業化應用。日本三大核聚變研究機構分別是: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QST)、日本國立核融合科學研究所(NIFS)和大阪大學激光工程研究所(ILE),這三家研究機構的技術路線分別是:托卡馬克、仿星器和激光聚變(與美國國家點火裝置同技術路線)。日本政府部門還計劃將這三個研究機構打造成企業、政府和學術界合作的基地,并向私營部門開放這些研究所的升級設施,加快核聚變關鍵技術攻關。
澳大利亞啟動全球首個采用塑料反射鏡的經濟高效聚光太陽能熱示范項目
據雙碳情報5月21日消息,南澳大利亞大學宣布啟動全球首個采用塑料反射鏡的經濟高效聚光太陽能熱示范項目。該項目采用南澳大利亞大學研發制造的輕型塑料反射鏡,具有耐用反射涂層,相較于傳統玻璃鏡,成本更低且更易運輸和安裝。項目第一階段將在查爾斯特大學的“未來葡萄園”建造并測試2個由16塊熱成型涂層面板組成的全尺寸模型,這些面板采用多層鋁硅反射涂層,通過物理氣相沉積技術確保其耐用性和最佳太陽光反射率。
材料
美國Clarios公司將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建設關鍵礦產加工和回收工廠
據CALARIOS 5月20日消息,全球最大的低壓電池制造商和回收商美國Clarios公司將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建設關鍵礦產加工和回收工廠。新建的關鍵礦物加工和回收工廠將利用尖端技術從回收材料中提取銻和其他關鍵礦物,從而提高回收過程的效率和可持續性。該選址有望成為未來低關鍵礦物先進電池制造和下一代技術開發的投資中心,以增強美國電池供應鏈,同時為國防儲備關鍵礦物。
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大學開發了新型薄膜材料,可顯著提高鈣鈦礦/有機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性能
據Tech Xplore 5月19日消息,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大學(UN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型薄膜材料,可顯著提高鈣鈦礦/有機串聯太陽能電池(POTSC)的性能。研究人員通過混合兩種自組裝分子開發出空穴傳輸層(HTL),實現了全球最高的開路電壓(VOC)2.216 V和24.73%的功率轉換效率(PCE)。VOC反映了電池在無電流流動的情況下能夠產生的最大電壓,是器件性能的關鍵指標。此外,該器件在長時間暴露于65°C高溫和持續光照后,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80%以上,展現出卓越的長期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
美國銻公司正在建立銻供應鏈,以減輕美國工業和國防面臨的風險
據METAL TECH NEWS 5月19日消息,美國銻公司(USAC)正在美國建立銻供應鏈,以減輕美國工業和國防面臨的風險。USAC將從美國阿拉斯加州的Stibnite Creek銻礦開發高品位銻礦石,并于2025年8月份運送至蒙大拿州的銻冶煉廠加工,預計年產量為300噸。
美國特朗普政府準備出售美屬薩摩亞沿海的采礦權
據MINING.COM 5月20日消息,美國特朗普政府準備出售美屬薩摩亞沿海的采礦權。美國內政部計劃向公眾征求信息,并評估各公司對探索該地區的潛在商業興趣。該舉措是美國30多年來的首次此類行動。
制造
英國原子能管理局通過3D打印開發能夠耐受聚變反應堆極端條件的部件
據3D Printing Industry 5月21日消息,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選擇Kingsbury公司和Additure公司協助推進聚變能研究,開發能夠耐受聚變反應堆極端條件的部件。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是使用鎢來實現結構的高耐久性。Kingsbury和Additure將在UKAEA的設施中安裝一臺尼康SLMSolutions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系統。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與英國制造技術中心合作建造了太空測試設施,用于檢驗3D打印材料的結構完整性
據3D Printing.com 5月20日消息,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英國制造技術中心(MTC)合作建造了NextSpace TestRig太空測試設施,用于檢驗3D打印材料的結構完整性。該設施配備了一個特殊的真空室,可以產生零下150攝氏度至250攝氏度之間的溫度,且能夠施加高達2萬牛頓的力來破碎樣品,然后在真空條件下分析其特性,確保在軌道上3D打印的陶瓷、聚合物和金屬材料能夠承受外太空的極端物理壓力。
航空
美國Dragoon與Teledyne FLIR公司聯合推出新型“煤渣”自主攻擊無人機
據armyrecognition網站5月20日消息,美國Dragoon與Teledyne FLIR公司聯合推出新型“煤渣”(Cinder)自主攻擊無人機。該無人機配備FLIR Boson熱成像相機與Prism AI軟件套件,航程50-300千米,具備全自主導航及抗電子戰能力,可基于熱信號識別高價值目標并執行精確打擊。該無人機作為美國防部“阿波羅”項目的一部分,旨在研發可應對GPS或射頻受限環境的自主型攻擊無人機,未來將主要用于執行復雜環境下裝甲目標、移動導彈發射器和指揮節點等精確打擊任務。
美國洛馬公司與丹麥國防部完成F-35戰機跨國協同作戰的互操作性演示
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網站5月20日消息,美國洛馬公司臭鼬工廠和丹麥國防部聯合完成F-35戰機跨國協同作戰的互操作性演示。此次演示證明了F-35作為力量倍增器的能力,支持美國及其盟友能夠快速部署覆蓋整體戰場的協同作戰網絡。演示期間,丹麥F-35戰機于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思堡起飛,通過DAGGR-2收集、分析和共享機密數據。據悉,DAGGR-2是美導彈防御局開發的開放系統網關,通過商業衛星通信將數據傳輸到丹麥的Skrydstrup空軍基地。
美國和法國合作推進“陣風”戰機為“超級大黃蜂”等戰機進行空中加油的認證工作
據armyrecognition網站5月19日消息,美海軍空中測試與評估中隊聯合法國海軍艦隊正合作推進法國“陣風”戰機為F/A-18“大黃蜂”“超級大黃蜂”以及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等進行空中加油的認證工作。“陣風”戰機可掛載法國賽峰公司開發的NARANG新一代加油艙吊艙,以每分鐘750至100升的速度輸送燃油,可在距航母400海里(折合740.8千米)范圍內輸送達兩噸的燃料。美海軍表示,此次加油機認證合作旨在為盟軍空中力量擴展作戰范圍并增強互操作性鋪平道路。
航天
美國導彈防御局接收首部升級版“薩德”雷達,可用于跟蹤高超聲速武器
據breakingdefense網站5月20日消息,美國雷神公司向美國導彈防御局交付了“薩德”反導系統(THAAD)的首部升級版雷達。該雷達是第一部采用新型氮化鎵(GaN)陣列的AN/TPY-2探測雷達,能提供更高的靈敏度,擴大監視范圍并支持高超聲速防御任務。新版AN/TPY-2雷達的探測距離較老版雷達增加了一倍,可獨立部署,為“標準”系列、“愛國者”和“薩德”反導系統等導彈防御攔截器提供目標坐標。
法國Anywaves公司部署全球首個商業化反射陣列天線,為小衛星高數據率通信提供支持
據satelliteevolution網站5月20日消息,法國Anywaves公司完成全球首個反射陣列天線(Reflectarray)商業化在軌部署。該天線采用可展開平板設計,在Ka波段基礎上兼容X、Ku等多頻段頻譜,為近地軌道星座和深空探測任務提供高增益解決方案,可使衛星數據速率提升2倍或功耗降低50%。此前,反射陣列天線曾在NASA的ISARA、MarCO等任務中部署,旨在為小衛星高數據率通信提供支持。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在未來3年投入1750億美元用于建設“美國金穹”下一代導彈防御系統
據defense網站5月20日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在未來3年投入1750億美元用于建設“美國金穹”下一代導彈防御系統。同時,特朗普任命美國太空軍將軍邁克爾·蓋特萊恩(Michael Guetlein)擔任這項計劃的首席項目經理。據悉,該系統將包含天基傳感器和攔截彈,并可能將加拿大納入其中。
美國SpaceX公司發射第262批26顆微版“星鏈”v2.0衛星
據SpaceLaunchSchedule網站5月17日消息,美國SpaceX公司利用“獵鷹”-9火箭于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發射262批26顆微版“星鏈”v2.0衛星。本次發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鏈”衛星發射數量達到8650顆,包括3936顆微版“星鏈”v2.0衛星。目前,大約有7502顆“星鏈”在軌。據統計,本次發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61次發射任務,也是微版“星鏈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