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淡人”,減少焦慮,守好自己。
那么什么是“淡人”?有人給出這樣的解釋,那就是對什么事情,都是一種“淡淡”的心態。主打一個隨遇而安。
正如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一個人如果能夠以從容之姿減少焦慮,就能夠守好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當然,我們也要明白“淡”并不是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算了。而是有自己的主見、看法、追求,只是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不在意。
的確,“淡”并非消極避世,也不是向生活妥協,而是知道什么適合自己、什么不適合自己,并且有著明確的目標。
就好像《蠟筆小新》里面的阿呆,他總是頂著一顆蘑菇頭,慢悠悠地拿著石頭收集冊,在小伙伴們追逐打鬧時,他則是安靜地蹲在路邊觀察石頭,對旁人的評價和外界的喧鬧毫不在意,用獨屬于自己的節奏詮釋著 “淡人” 的真諦。
當然,我們也清楚并不是一開始我們就能夠有這樣的心態。很多時候,我們也常常會因為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而陷入焦慮。
就比如看到別人升職加薪,便懷疑自己的能力;看到同齡人結婚生子,就開始焦慮自己的人生進度。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
正如有一句話說得好“草色人心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不必為了迎合他人眼中的 樣子,而打亂自己的步伐。
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做個 “淡人”,把更多的目光放到自己身上,這樣才能擺脫焦慮的束縛。只是有的時候我們也要區分,這樣的“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時候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那就是長時間改變不了困境,于是就選擇了擺爛。就比如對于有些事說“算了吧”,其實并不是真的看開了,更多的是一種破罐子破摔。這種“淡”其實就是一種消極。
是啊,對于生活中的很多時候,尤其是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我們都應該明白挫折和失敗只是暫時的,雖然時間的長短不一樣。
但是我們更要明白不能因為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更不能夠因為未發生的事情而杞人憂天。
所以,做個 “淡人”,不是讓我們放棄努力,而是以一種更從容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在追求目標的路上,不被焦慮裹挾,不被他人影響,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走屬于自己的路。
正如有這樣一段對聯說得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在面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都應該學會減少焦慮,守好自己。
是啊,我們都應該要守好自己,這個“守”字,并不是讓我們固步自封,而是守護住自己一開始的目標和原則。
尤其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只要我們守住內心的底線,不隨波逐流,不被欲望支配,就能在喧囂中保持清醒,就不會走錯路。
所以,我們不僅要守好自己,也要學會接納最真實的自己。我們都有優點和確定,可是這樣才是真實的自己。
確實,很多事情都在告訴我們,做個“淡人”,減少焦慮,守好自己。就會發現生活原本可以這般美好而自在。任憑外界風雨飄搖,內心依然能保持內心的安穩與平和。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