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 李 百
關稅戰打了幾個回合后,“浙江豬王”張邦輝實質推進了對天邦食品進行預重整,以廈門建發物產為首的財團最終成為天邦食品的白衣騎士。從預重整到實施重整還有一段路要走,對天邦食品來說,卻可能是現有經濟環境下唯一的選項。
張邦輝去年3月主動申請對天邦食品進行預重整。天邦食品的預重整有股斷壁求生的味道,2023年剛巨虧29億,這并不是天邦年景最差的年頭,2021年巨虧45億。2022年張邦輝砸鍋賣鐵不斷變賣資產,天邦食品才勉強實現了將近5億元的盈利,不過負債總額卻達到了156億。
只用了三年時間,天邦食品就由盈利常客變成巨虧將近70億元,負債率87%。天邦食品承認,“無法清償到期債務?!?/p>
張邦輝和師兄吳天星1996年在浙江余姚創立了天邦飼料,專攻特種水產。靠著技術宅的干勁,天邦飼料很快成了行業隱形冠軍。2007年天邦飼料登陸深交所,成為水產飼料第一股。
2013年,天邦飼料收購艾格菲農牧的養豬資產,把戰線拉到了生豬養殖。這一腳油門踩得夠猛,2014年天邦出欄生豬不到46萬頭,到2020年飆到了300多萬頭,直接導致盈利32億,所賺利潤超過了過去十幾年總和。
那個時候的張邦輝,儼然是“豬中巴菲特”,連媒體都夸他“逆周期布局眼光毒辣”。然而,天邦食品如日中天的時候,張邦輝卻突然在2020年退居二線。
現在去看,正是張邦輝的激流勇退才鑄成了今天仍在極力挽回的大錯。
那一年,張邦輝把董事長的位置讓給了職業經理人,他當時的解釋很佛系:“想找更專業的人管公司,自己忙點別的。”但現實很打臉,新團隊上任后不是考慮如何團結一切力量帶領天邦前進,而是瘋狂清洗老員工,連老板張邦輝都想干掉。
天邦食品巨虧45億后,張邦輝不得不重出江湖。為了救天邦食品于水火,張邦輝由此開啟了賣賣賣模式。然而,職業團隊的管理不力加上肉價下行周期,2023年天邦出欄了712萬頭豬,均價卻只有14.75元,賣得越多虧得越狠。天邦投資10多億建成的亞洲最大屠宰場,產能利用率只有30%。
肉價下行周期下,養豬成了高危行業。
在天邦食品的預重整公告下,包括建發物產和南寧漓源在內組成的財團當了白衣騎士。天邦食品在今年5月9日公告了引進的財團名單,同時也延長了預重整周期,把期限延長了半年。
正式實施重整必須在預重整獲得通過之后。一年多時間沒有搞定預重整,并且把時間延長,可見雙方還存在著較大分歧。事實上,天邦食品在公告里反復強調了這一點,并且提到了重整失敗有破產清算的可能。
關稅戰后的天邦食品太需要一場快馬加鞭的重整了。日內瓦會談后,中美雙方達成了部分緩和,但我國從美進口農產品仍然保留著10%的對等基準關稅。美國的大豆玉米高粱可是豬飼料的原材料,對繞不開周期的生豬養殖行業來說,10%的稅率絕對是一筆不能忽視的成本。
養豬成本面臨增加,偏偏養豬行業又迎來了新周期。從天邦食品的財報不難看出,去年由于肉價上漲,天邦食品盈利了15億元。今年來由于肉價下調,天邦食品第一季度只盈利了1.3億元,下降了將近八成。
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天邦食品的求生欲望必然更強了。這或許是天邦食品推進預重整一年多,最近突然加速的原因。
從公開信息來看,引進的重整財團對天邦食品具有很強的互補作用。建發物產是農產品供應鏈龍頭,具備飼料原材料的整合能力,南寧漓源是飼料生產大戶,搭檔另外兩方財務投資人錢管夠,引入的重整投資人對馳援天邦食品具有相當針對性。
能不能實施重整,接下來就要看雙方能不能談攏合作方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