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5日早上5點25分,遼寧男籃的一則官宣直接把張陳治鋒送上了熱搜,22歲生日當天,俱樂部第一時間送祝福,這操作看似暖心,實則信號滿滿,懂球的都明白,官方這波推送,除了人情味,實打實帶點“立場——張陳治鋒續約基本板上釘釘,遼籃下賽季的內線布局,已經悄悄給出答案。
這事擱在幾年前,估計沒人會拿一個年輕內線當大新聞,不過現在嘛,遼籃老一代的內線核心韓德君、李曉旭,合同到期加上年紀擺在那兒,狀態確實下滑肉眼可見,球隊要想維持競爭力,必須得推新人上位,內線空檔誰來補,這成了全隊備戰期最大的懸念之一,張陳治鋒身高2米16,臂展2米22,站立摸高2米78,助跑摸高3米59,這一身硬件放現在CBA,絕對是頂配級別,遼籃官宣生日祝福,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官宣他新賽季的角色升級。
別看張陳治鋒去年才被提上一隊,出場機會少得可憐,9場比賽,場均7分鐘,數據就1.8分2.6籃板0.2助攻,投籃命中率倒是夸張,72.7%,但細看場上表現,更多還是定位藍領,拼籃板、護框、擋拆順下這些苦活累活全包了,上場時間不多,原因也不復雜,遼籃內線人太多,韓德君、李曉旭、付豪、劉雁宇、奧利弗、韋伯,外援+老將+青年才俊,競爭強度擺那兒,教練用人也得看時機,這事兒沒啥可爭的。
不過問題也來了,隨著韓德君、李曉旭逐漸老去,遼籃內線明顯缺乏下一代能獨當一面的核心,張陳治鋒能不能接班,能不能扛起大旗,這才是球迷和俱樂部最關心的點,這兩年遼籃在CBA屬于常年沖冠,陣容深度和化學反應都在線,但內線的老化、體能下滑、傷病隱患越來越明顯,韓德君打到這個年紀,體力分配、比賽強度,每場都得精打細算,李曉旭更是傷病史“拉滿,賽季關鍵時刻總讓人捏把汗,靠老將硬撐不是長久之計,培養新核心勢在必行。
遼籃這波操作其實很清晰,張陳治鋒去年剛簽品牌合同,俱樂部直接“捆綁資源,說明內部對他是真有期待,加上他個人履歷也不差,深圳體校、清華附中、清華大學一路打上來,國青、全運會青年組、U19銅牌、去年全國U21青年錦標賽直接砍下25分9籃板,統治內線,這種級別的內線苗子,在國內確實不多見,說白了遼籃這幾年青訓體系輸出乏力,能冒頭的都得重點培養,張陳治鋒正好趕上“窗口期,要說沒機會那才怪。
但冷靜想想,遼籃真的敢把下賽季的內線希望全押在一個22歲的年輕人身上嗎,這事兒其實沒那么簡單,首先,他雖然身高臂長,天賦肉眼可見,但CBA賽場的對抗、經驗、心理壓力完全不是青年賽能比的,尤其是關鍵比賽,球迷和媒體的“高倍放大鏡下,一點失誤都可能被無限解讀,遼籃沖冠窗口期還在,球隊不會容忍大幅度試錯,張陳治鋒想坐穩主力,除了努力,還得抓住每一次上場機會,快速適應CBA的節奏和強度。
再說,遼籃過去幾個賽季的主力內線,基本都是經驗派,尤其是韓德君,低位背身、擋拆順下、籃下卡位,都是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張陳治鋒的技術特點偏“功能型,護框、吃餅、補籃、拼卡位,進攻端還沒開發出穩定的自主得分手段,防守端要面對外援大外、國產頂級中鋒的輪番沖擊,能不能頂得住,還得看賽季實戰,別忘了,遼籃主打團隊籃球,靠單點爆發帶隊贏球的情況越來越少,新人要融入體系,不能只拼身體,得學會打有腦子的球。
當然,遼籃管理層和教練組也清楚風險,張陳治鋒短期內未必能像韓德君那樣“一夫當關,但以他現在的成長速度,配合球隊現有的輪換架構,逐步加大出場時間,先從角色球員做起,慢慢往主力靠攏,是更現實的方案,等到關鍵時刻再看他能不能頂住壓力,如果能在下賽季打出身價,成為球隊內線的新支柱,那遼籃沖冠的底氣肯定更足。
說到底,遼籃這波續約和官宣,既是順勢而為,也是無奈之舉,老將遲早要退,年輕人必須接班,這就像打游戲,老號能帶就帶,真帶不動就得讓新人上線,球迷期待新人崛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別捧殺,畢竟CBA不是養成游戲,場場硬仗,容錯率極低,張陳治鋒要想成為下一個“大韓,還需要時間、比賽、甚至一點點運氣,遼籃能不能順利完成新老交替,張陳治鋒能不能成為關鍵拼圖,等新賽季開始,咱們一場場看,誰也別急著下定論。
此情此景,或許只能說,遼籃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張陳治鋒能否接班,既看他個人努力,也看俱樂部敢不敢放權,畢竟,遼籃沖冠的故事,還遠沒到結局,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值得點贊、回懟、圍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