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速度”正在定義AI眼鏡的未來,重構穿戴新體驗。于近日舉辦的文博會與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上,一款AI眼鏡驚艷亮相——它功能強大,集拍照攝像、同聲傳譯、智能導航、沉浸式觀影等多種功能于一身。
隨著國產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可端側部署的人工智能模型性能顯著提升,AI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交互入口和通用計算平臺。專家分析認為,未來3-5年,AI眼鏡將實現量變突破,而深圳不僅具備傳統眼鏡產業的深厚根基,在AI大模型、算法領域也匯聚了眾多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在打造全球AI眼鏡第一城的征程中,已具備堅實基礎,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獨特優勢。
AI眼鏡走向多元實用場景
近日,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與文博會實現雙展聯動,全面展示深圳在人工智能終端領域的最新科技創新成果。在這里既有華為、榮耀、中興通訊、創維、TCL等頭部企業帶來的最新智能終端產品,也有AI智能毛絨公仔、AI陪伴機器人、AI伴讀臺燈等貼近生活的“端側智能”落地應用。
觀察展會不難發現,無論是在人工智能終端展,還是在文博會上,從功能演示走向實用場景的AI眼鏡成為參展觀眾關注的熱門單品。AI開始從實驗室走向主流應用,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方式。
記者在展會上看到,以榮耀、雷鳥創新、博士眼鏡、樂活眼鏡等為代表的企業,攜帶最新產品為消費者呈現視覺革新與多元應用體驗。
注意到,雷鳥創新計劃于5月27日正式發布的AI眼鏡雷鳥X3 Pro,同步亮相兩大展會,吸引不少海內外觀眾的體驗。記者了解到,雷鳥X3 Pro實現76克輕量化佩戴,38分鐘快充,搭載了獨家定制的多模態大模型與高通驍龍AR1旗艦級芯片,是全球最小可量產的全彩MicroLED光波導AR眼鏡,在AR光學及AI領域均有顯著的技術突破。據介紹,該款智能眼鏡打破五大核心技術壁壘,并首次推出AI Agent應用商店,帶來海量AI智能體,讓AI如空氣般融入生活。
雷鳥創新市場經理張志坤告訴記者,雷鳥AI/AR眼鏡連續3年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在今年一季度市場份額更是超過50%,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每2副AI/AR眼鏡中,就有1副來自雷鳥科技。
“深圳速度”定義AI眼鏡未來
“AI眼鏡的產品形態目前較為多樣,包括音頻眼鏡、音頻拍攝眼鏡,以及帶光學顯示的AR眼鏡,AI眼鏡領域將誕生全新的萬億賽道,甚至不亞于手機行業。”陀螺研究院院長諶鳳君告訴記者,AI眼鏡背后涵蓋大量的高精尖技術,芯片、微顯示、光學、圖形圖像算法、定向傳聲算法、空間定位算法等,也將帶動大量的科技公司加入其中。
如今,AI眼鏡正在打破“概念產品”的固有印象,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景,重構穿戴新體驗,叩開消費級市場大門。根據IDC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預計出貨量1205萬臺,同比增長18.3%。而中國市場消費增長更為顯著,CINNOResearch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國內消費級AI、AR眼鏡市場銷量達9.6萬臺,同比增長45%。
面對新的機遇和風口,深圳正以“深圳速度”定義AI眼鏡的未來。2024年12月,樂活聯合閃極科技、云天勵飛推出了“AI拍拍鏡”智能眼鏡,首批5萬副1天售罄;億境推出 AI眼鏡全鏈路解決方案,可接入主流大模型,實現實時翻譯、智能導航等場景化功能;5月27日,雷鳥創新將發布全球最小可量產的全彩MicroLED光波導AR眼鏡X3 Pro……
不過,諶鳳君指出,由于體積、散熱、存儲空間等限制,AI眼鏡目前還難以搭載高性能處理器,且大部分并不具備獨立的蜂窩網絡連接能力,當前階段的AI眼鏡在功能實現和用戶體驗上仍然與智能手機有著密切的關聯。
打造“全球AI鏡第一城”底氣來自哪?
5月22日,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上,深圳市AI眼鏡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劍指“全球AI眼鏡第一城”。聯盟匯聚眾多在AI眼鏡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市場推廣等環節的優秀企業以及相關科研機構、高校等,旨在打破行業壁壘,整合優勢資源,加速AI眼鏡技術的創新突破與產品迭代升級,推動產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深圳AI眼鏡產業集群。
深圳打造“全球AI眼鏡第一城”的底氣背后,有著堅實的支撐與清晰的邏輯脈絡。
基于其品牌力、供應鏈能力、市場渠道基礎以及生態優勢,未來智能手機企業將在AI眼鏡產業鏈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而根據Canalys數據,全球排名前10的智能手機廠商中,有8家來自中國,而其中6家均為深圳企業。
圖片來源:深圳產業會客廳。
“結合傳統眼鏡產業已有的優勢,目前深圳已經覆蓋AI眼鏡全產業鏈。”諶鳳君表示,深圳憑借橫跨40年的眼鏡產業積淀、創新企業的技術突破、政策的精準扶持以及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涌現出如雷鳥創新、逸文、影目、閃極、Gyges Labs、莫界、光舟、思坦、雷煜等覆蓋AI眼鏡品牌、光學、顯示等核心板塊的企業。除了在硬件制造上頗具實力,深圳還擁有多家在 AI 大模型、算法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公司。商湯、華為、騰訊、大疆等企業在 AI 領域的布局,也推動AI眼鏡實現更多場景覆蓋。
記者從深圳市工信局了解到,深圳AI智能眼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中分布在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等區域,憑借產業集群優勢,已形成“技術-制造-市場-政策”的閉環。
以龍崗區為例,作為世界著名的中高端眼鏡生產基地,其產業優勢在AI眼鏡的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統計數據顯示,龍崗眼鏡產業集聚區聚集了雅視光學、LOHO眼鏡等為龍頭的1500多家企業,占全市80%,眼鏡年產量1.25億副,在全球高端市場占比超50%,集中了全國90%的高端設計師,形成了從設計、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不僅如此,深圳還將智能穿戴納入“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出臺政策組合拳,用“真金白銀”推動產業升級。2014年-2020年,深圳累計投入35億元設立智能穿戴產業基金,對自主創新項目最高資助1500萬元;今年 3月,《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發布,將智能眼鏡列為重點賽道,明確在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耳機、AR/VR設備等細分賽道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標桿產品。
“深圳打造AI眼鏡第一城并非紙上談兵,而是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基礎。”諶鳳君認為,未來3-5年,AI眼鏡將實現量變突破,深圳傳統眼鏡產業與科技產業將發揮各自的優勢,加速推動傳統眼鏡AI化,并引領全球AI眼鏡產業發展。
內容來源:南方都市報 張艷麗、趙炎雄
編輯:張弛
審讀:黃淳 馬丹 張海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