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媒體報道:某家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推出了“2025菁英實習計劃”,新客戶存入1000萬資金、存量客戶存入500萬資金,即可為子女提供名企實習,宣傳圖片上的名單包括摩X大通、花 X銀行、中 X資本、普 X永道、 X軟、阿 X巴巴、谷 X、字節 X動……等等。此后,不少媒體做了跟進報道,據說該銀行的客服承認此實習計劃確實存在,但是報名已經結束。
根據我對行業的了解,上述報道大概率應該是真實的。不過,為了防止舉報,在此我們還是不提具體公司名稱為好。雖然這條消息引發了社交媒體熱議,但是客觀地說,這種事情一直存在,只是近年來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使得這種“不公平現象”變得格外扎眼,引發了格外的爭議。而且,這種情況還真不一定違法違規,尤其是在對方是私營企業、崗位又是實習而非全職的情況下。
依靠金錢和關系換實習崗位乃至全職工作崗位,早就不稀奇了,在金融業尤其常見。當年我在金融機構工作時,不論中資還是外資,每年都有幾個被安插進來的“VIP實習生”,其中有些很低調只為了刷簡歷,有些還真的承擔了一些工作。我見過最夸張的例子,是高中畢業、正要進入大學(當然是美本)的18歲少年,被安插當實習生并出席重要活動。等到人家真正進入大學了,肯定會去更好、更知名的企業(多半是美國本土企業)實習,又或許屆時人家已經看不上打工了,回去繼承億萬家業了也未知。
對于全職崗位,這種交換還有一定的合規風險,畢竟大型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都有嚴格的雇傭條件,還要防止涉嫌賄賂。但是實習崗位就大不一樣了,尤其是那種不拿錢(或只拿最基本補貼)的實習。實習生不是公司正式員工,他所需要的不過是一紙實習證明,或者把實習上司的名字寫到簡歷的“聯系人列表”上,僅此而已。所以,早在十年前,國內金融業就存在一個“付費換實習記錄”的黑色產業鏈,許多黑中介收了學生的錢,拿去賄賂金融機構從業者,實習生甚至可以全程不到崗,只要換來簡歷上的幾行字。只要不被抓現行,把戲其實是可以一直玩下去的。
附帶說一句:實習崗位操作得多了,全職崗位也就不用操作了。一位富二代,簡歷上不但有名校學歷,還滿是名企實習經歷,那他還用走后門拿全職嗎?經常有人諷刺歐美名校招生傾向于考察“社會實踐”“興趣愛好”,而只有巨富之家有條件提供“社會實踐”機會、讓子女發展“興趣愛好”;換到職場不是一回事嗎?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專業,有些學生苦苦追求卻連第一份實習都搞不定,有些學生在大一那年就拿過兩份高質量實習了,這兩人的求職難度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根本用不著后者去搞什么違規操作。
實習機會不平等,或者說“有些人更加平等”,對于大學生尤其是名校大學生而言,本來就是公開的秘密。不過,直到最近兩三年,很少有人公開聲討這種“秘密”。為什么?因為當初的市場增量足夠大,實習機會總能找到的。雖然金融業和外企的增量逐漸沒了,但是互聯網大廠的增量還是很洶涌,而且為各個專業乃至各個層級的學校都提供了機會。211下半區乃至“雙非”學校的學生,只要足夠努力、消息足夠靈通,在校期間拿一兩份大廠實習也是有可能的。你也有實習,我也有實習,盡管你的實習是天上掉下來的,我的實習是自己苦掙的,但是只要我也有,我不會在乎你是怎么有的。
現在,互聯網大廠早已進入了降本增效軌道,對于人力成本總體上控制得越來越嚴。實習生作為“基層重復性勞動者”,可替代性最強,哪怕不消耗工資(注:有些還是需要消耗的),往往也要消耗工位、補貼,還得消耗HR部門的精力,所以往往首當其沖。除此之外,最近兩年還發生了兩件對大學在校生影響深遠的大事:
后疫情時代,大學紛紛停止了上網課,完全改回了現場授課。這就使得在校生找實習的自由度大減,哪怕愿意翹課去實習,總歸要考慮交通等各種復雜問題。
生成式AI的流行,把各行各業的“基層重復性勞動”都打掉了不少。至少兩家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的管理層告訴我,它們已經用AI取代了一大批基層員工,實習生就更不在話下了。
于是產生了一個無解的循環:因為全職工作比較難找,在校生更重視實習機會,而實習機會本身也在減少,由此導致實習競爭的加劇幅度甚至更大。多年以前,我還在讀書時,學長們的經驗之談是:“牛人的第一份實習一般都是靠關系介紹的,然后靠這段簡歷去爭取第二份更好的實習,直到全職階段進入最好的公司。”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連第一份實習都找不到了,回頭一看,某些“牛人”卻還是可以依靠父輩的關系,輕松搞定第一流的實習。這種反差感和失落感,顯然不是前幾年可以比擬的……
我又想起當年,班上同學找實習過于積極,去實習的比例也過于高,導致老師不得不聯合出臺了一個規定:上課時間不準接實習面試電話,因為實習而翹課的一律嚴懲。那真是“實習崗位過剩”年代的特殊現象!今天的大學,無論多么好的大學,哪里還敢為學生找實習設置這么多障礙,人人有實習是值得敲鑼打鼓慶賀的事情。如果有老師天真地提出“找實習不能拖累學業”,恐怕會被從上到下集體鄙視為食古不化。
早在十多年前,很多人就在討論“階級固化”這個概念了。然而,從經濟學常識不難推斷出:“階級固化”只有在存量市場上最為明顯,因為只要增量夠多,新富者就會不停地涌現出來,從而打破“固化”節奏。一個更加冷峻的事實是:如果一個富人需要在一家國內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存款1000萬才能為子女安排名企實習,那么他甚至不能算“特別富裕”,只能算“一般富裕”罷了。
我很想更深入地討論上面的話題,但是直覺告訴我,今天只能討論到這里了。相信許多人的見解都會比我更深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