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李白是盛唐最傳奇的詩人,沒有之一。他一個人的詩,抵得上半個盛唐。若說杜甫是貧而不改其志的話,李白便是落拓而不改其狂。
李白寫的詩,起句總是不凡,比如下面這首《把酒問月》,將李白飄逸浪漫的謫仙人風范體現的淋漓盡致: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悠悠千年,明月的存在對于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里的奇跡,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這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就連蘇軾也對此句也愛不釋手,化為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為自己所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唯美至極。皎皎月輪如明鏡飛升,下照宮闕,綠煙散盡,清光煥發。以“飛鏡”作譬,以“丹闕”陪襯俱好,而“綠煙滅盡”四字尤有點染之功。
面對如此唯美月色,李白連續發問:“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只見月亮晚間從海上升起,哪知早晨在云間消失,究竟去了何處?月中白兔年復一年不辭辛勞地搗藥,那是為什么?嫦娥仙子碧海青天孤寂獨棲,有誰與她為鄰?
詩人的浮想聯翩,表面上是對神物、仙女深懷同情,背后其實流露出詩人自己孤苦的情懷。
詩人面對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從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實為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語備極重復、錯綜、回環之美,且有互文之妙。詩情哲理并茂,讀來意味深長,回腸蕩氣。
末句“月光長照金樽里”,形象鮮明獨特。從無常求”常“,意味雋永。全詩從停杯始,最后又從月歸到酒,筆隨意走,氣勢流動,一輪朦朧雅致恒久的月,一個出塵隨意的“我”形象煥然而出。
太白是真正意義上的浪漫主義者,他的才情和性情將他穩穩地托在云端,一杯酒,一斛春色,一座山,一把清風都能將他的詩情勾引而出。而我們能做的,只有仰望和贊嘆,別無其他。
讀書狗子
每天一首古詩詞
唐詩|宋詞|古文|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