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貿易法院(U.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剛剛宣布懂王于4月2日及其后宣布的一系列“報復性關稅”超出了他的總統職權。根據1977年頒布的一項法律,懂王宣布美國進入了“經濟緊急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可以無需經過國會同意,對關稅進行調整——但是法官認為,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不符合“緊急狀態”的定義,所以總統越權了。
就在同一天,伊隆·馬斯克宣布他已經結束了在“政府效率部”(DOGE)的顧問工作;雖然他從4月下旬開始就不怎么去白宮了,不過還是遠程指揮著“政府效率部”的工作,現在才真正出局了。馬斯克的出局主要是基于與懂王的兩個矛盾:首先是非常不滿于關稅政策,其次是不滿于懂王強推的“大美麗法案”(A Big, Beautfil Bill)——后者會增加美國聯邦財政赤字,與馬斯克最近四個多月的努力背道而馳。很顯然,馬斯克遠遠算不上所謂的“常務副總統”,在大政方針上發揮不了決定性作用。
上述兩件事情,只是懂王回朝的“頭130天”缺乏實際政績、不斷消耗政治資本的一個縮影。回顧過去130天,我們不難發現:懂王未能完成任何一項主要任務。他自稱“擅長做交易”,可是迄今未能完成什么像樣的交易,甚至看不到交易成功的曙光:
在貿易問題上,4月2日以來的一系列出爾反爾、朝令夕改的舉動,讓整個白宮貿易團隊看起來像個馬戲團,總統本人是馬戲團頭子。
在東歐和平問題上,涉事雙方都不給懂王面子,懂王只得交替對雙方使用大棒,發現大棒無效就改用胡蘿卜,依然無效就再重復一次。
在削減財政赤字上,即便按照樂觀估計,“政府效率部”也只完成了目標的20%,而且很快會被“大美麗法案”徹底抵消。
懂王宣稱TikTok是一筆“很容易做成的交易”,事實是現在離第二次寬限期到期只剩20天了,尚未看到任何交易成功的跡象。
懂王去海灣國家訪問確實做成了一些投資和軍售交易,但是其中大部分早在去年就在醞釀,而且無論誰當總統估計都能做成。
為什么?難道懂王真的老糊涂了,或者沉迷于炒股票賺錢,無視自己的政治生命與政治遺產了?要知道,這幾個月是他政治資本最充足的時期,如果他不能在此時此刻做成事情,那今后三年多恐怕更做不成事情了。我的觀點是:懂王其實在很努力地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包括制造業回流、削減財政赤字、在所有行業貫徹“美國第一”原則——總而言之就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但是,對建制派政客和華盛頓行政官員體系的不信任,導致他麾下缺乏可用之才,無法團結大多數力量,只能依靠自己的“直覺”一條路走到黑。
早在第一個任期內,懂王就對“建制派”以及聯邦行政官員體系抱有深刻的不信任情緒。2020年輸掉大選之后,他認為遭到了上面兩者的背叛,倘若回朝一定要予以整治。在2024年的競選綱領中,他提出全面擴大總統權力、削減聯邦政府規模,就是為了克服上面兩股“靠不住的力量”,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意志不打折扣地貫徹下去。
重返白宮之后,懂王主要依靠兩種人:第一是資歷較淺、完全乘著MAGA東風而崛起的職業政客,第二是他本人比較熟悉、認為忠誠的政治素人。在本屆懂王內閣當中,至少有四人是政治素人(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商務部長、能源部長),四人的資歷較淺且帶著明顯的MAGA烙印(副總統、農業部長、住房與城市建設部長、教育部長)。至于總統本人的顧問團隊更是充斥著馬斯克和納瓦羅這樣的政治素人。至于相對資深的政客,除非與懂王有深厚的個人關系,否則極難進入決策圈。
總而言之:在幕僚層面,懂王只聽取自己的小圈子提供的“情報”和“建議”;在執行層面,他只任命自己完全信得過的人去落實決策。“懂王一期”的白宮多少還帶著一點開放的色彩,“懂王二期”則完全變成了一個MAGA內部人士俱樂部。更糟糕的是,哪怕在這個封閉的小圈子當中,像馬斯克這種見識卓著而且頗具執行力的人,也混不下去——他與貿易顧問納瓦羅發生激烈沖突的結果,是他本人提前出局,對方還混得好好的。
簡直匪夷所思。懂王從政已經超過十年了,不但親手拉扯大了一批新人,還吸引了大批建制派投奔。可是事到如今,在他最想“出政績”的時候,他居然組織不起一個靠譜的班子。到底是其他人的問題,還是他自己的問題?如果他年輕二十歲,或許還能依靠本人的精力去解決問題;但他今年已經79歲了啊!
何況,在對付自己的兩大敵人——建制派和行政官員方面,懂王也只取得了“虛假的”成功。回朝以來,他從國會撈到的最大成就,是“大美麗法案”以區區一票的多數獲得眾議院通過,還得感謝今年以來先后有三位反對派議員去世。如果懂王推出其他重大立法舉措,沒人能保證國會能通過,所以他才繞過國會去調整關稅,然后遭遇了聯邦法官的痛擊。至于聯邦行政系統,“政府效率部”的一系列舉措與其說是為了削減開支,不如說是為了立威。雖然確實有很多文官接受了離職,但是懂王對行政系統的控制力有多少實質性的提升?
無論是懂王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必須承認:懂王回朝以來尚未取得任何重大政績,而且他的許多舉措是彼此矛盾的,例如“大美麗法案”就與削減財政赤字矛盾。如果他僅僅依靠口號統治,那他的政治資本就會迅速耗竭,并且讓MAGA運動進入事實上的崩潰狀態,而他本人也將以嚴重負面的形象被載入史冊。很多人認為,反正懂王不在乎這些,他只顧給自己撈錢、享受眾星捧月的快感,所以接下來他翻不出什么大浪了,由MAGA引發的風暴已經結束了。
然而,我認為上述想法太天真了。任何政治家走到這一步,都會考慮政治遺產和歷史地位問題。哪怕單純考慮“撈錢”,如果在退休時不能讓自己的派系繼續掌權,這幾年他撈到的錢也是注定保不住的。我們不能用陰謀論的眼光看待所有事物。例如,在貿易問題上的多次出爾反爾,與其說是懂王想“炒股票”,不如說是他太缺乏手腕和執行力,只有動用最激進的政策工具去促使對手走上談判桌(即便這樣也沒有真正促成什么交易)。為了維護自身威望,懂王必須裝成一幅“一切盡在掌握”的樣子,實際卻是一切都失控了。
作為一個意志堅定且睚眥必報的人,懂王肯定不會放任自己掀起的風暴在無聲中歸于消亡。他會努力尋找更高效的執行手段,重組身邊的幕僚團隊,或者干脆換個別的方向試試。而且我們必須牢記,聯邦法院的判決不是終局,懂王至少有三種手段奪回主動權:
白宮可以上訴到最高法院,盡管在上訴期間,之前加征的關稅仍將處于無效狀態。
白宮可以頒布新的行政命令,或者從其他法律尋找調整關稅的授權,從而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白宮還有可能謀求與國會合作,以國會立法的方式調整關稅,盡管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話說回來,簡單粗暴地提升關稅,本來就是一種低劣的手段。如果白宮通過其他方式施加限制,仍然有可能達到類似目的,只是需要更精細的計劃和更有效率的執行。說一千道一萬,懂王本人及其顧問團隊都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急躁和偏執。但是換一個角度想,假設他們竟然能夠稍微收斂一下這種急躁和偏執,轉而以更溫和、更長期的方式執行自己的意志,那么美國的貿易伙伴才真的有大麻煩了(美國自身或許也會有)。
因此,與其說我們正在目睹一場風暴的平息,不如說只是“中場休息”。風暴眼往往是最平靜的地方,會給人帶來一切如常的假象。盡管我們不能完全排除風暴在一夜之間突然消散的可能性,但理智的人不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這種可能性之上。中場休息是用來給下半場做準備的,不是用來提前開香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