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不少糖尿病患者說 “吃點東西就腹脹,體重還一直降”,尤其老糖友更明顯。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消化問題若不解決,血糖會更難控制,甚至陷入 “營養不良 - 血糖波動” 的惡性循環。
一、糖尿病腹脹、體重下降,可能是 “胃輕癱” 在搗亂!
這種情況可能是 “糖尿病胃輕癱” 惹的禍,那啥是胃輕癱?簡單說就是胃動力不足,吃進去的食物像 “堵在胃里的石頭”,半天排不下去。尤其是病程超過 10 年、血糖長期控制不好的人更常見。
正常情況下,吃進去的食物會被規律地研磨、排空到腸道。但胃輕癱患者的胃排空速度比正常人慢很多,食物長時間堵在胃里,就會出現飯后腹脹、惡心,時間長了營養吸收不好,體重自然就降了。
為啥糖尿病會傷胃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 神經“罷工”:高血糖腐蝕了胃腸的“指揮系統”
我們的胃腸蠕動靠神經信號指揮,就像電線傳遞電流一樣。長期高血糖就像 “腐蝕劑”,會損傷支配胃腸的自主神經,導致神經信號傳遞變慢甚至中斷。胃平滑肌得不到足夠的信號,收縮力量變弱,蠕動速度可能比正常人慢 ,食物就像“堵車”一樣堵在胃里。
2. 血糖波動:激素紊亂讓胃“動力不足”
血糖忽高忽低會打亂腸道激素的正常分泌。比如胃動素,它是專門促進胃蠕動的 “動力激素”,血糖波動大時,胃動素分泌會減少,胃排空速度自然就變慢了。另外,高血糖還會讓腸道里的氣體增多,進一步加重腹脹。
3.藥物刺激:部分降糖藥可能“傷胃”
像二甲雙胍普通片,有些人空腹吃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脹、惡心。這是因為普通片在胃里就開始釋放藥物,而腸溶片會到腸道才溶解,對胃的刺激更小。
二、吃飯記住 “三軟三分”,護胃又穩糖
改善腹脹,先從吃飯習慣改起!糖友的胃現在“動力不足”,得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記住這三個原則:
1. 食物加工“軟一點”,胃負擔減一半
主食選松軟:雜糧飯里的雜糧比例別超過 1/3,比如小米、燕麥比糙米好消化;全麥面包纖維太粗,換成去皮饅頭、發糕,或者軟爛的面條(煮久一點)。胃動力特別差的時候,甚至可以暫時吃白粥(但要注意血糖,少量吃,搭配雞蛋或青菜)。
肉菜煮“爛糊點”:牛肉、豬肉切成小丁燉爛,魚選清蒸鱸魚、鱈魚,比紅燒、油炸好消化;蔬菜別涼拌,改成菠菜蛋花湯、西蘭花濃湯,纖維碎一點,胃不用費勁兒磨。
2. 吃飯速度 “慢一點”,每口嚼 20 次再咽
飯時別著急,放下手機,專心咀嚼。唾液里的淀粉酶能提前分解食物,每口嚼 20 次,食物變成細膩的糊狀,胃就不用費勁兒消化了。而且細嚼慢咽能讓胃排空速度提高,腹脹感減輕。
3. 吃飯時間 “分一點”,少量多餐更舒服
別一頓吃太飽,改成 “三餐 + 兩加餐”:早餐吃 5 分飽,10點左右加個水煮蛋或一小把堅果;午餐6分飽,下午 3 點加半根香蕉或一盒無糖酸奶;晚餐5分飽。這樣既能避免胃過度擴張,又能防止低血糖。
三、每天 10 分鐘 “胃腸激活操”,讓胃動起來
適當運動能刺激胃腸神經,改善蠕動。推薦三個簡單動作,早中晚各做一次,躺著、站著都能完成:
1. 早上起床:摩腹 + 按足三里,喚醒胃腸
摩腹:雙手疊放在肚臍上,順時針方向畫圈,從內圈逐漸擴大到整個腹部,速度適中,每次100圈。摩腹能促進腹部血液循環,就像給胃腸做“被動按摩”。
按足三里:膝蓋下方3寸(4指寬),用拇指按壓至酸脹,左右各30秒。這個穴位是胃經的“動力開關”,按揉能增強胃蠕動,尤其適合早餐前做。
2. 午餐后:散步 + 提肛,幫胃促消化
餐后散步:午餐后 30 分鐘,以 “能說話不喘氣” 的速度散步 20 分鐘,比如每分鐘走 80 步。散步時身體輕微晃動,能帶動胃腸蠕動,研究顯示,餐后散步可使胃排空速度加快。
提肛運動:走路時有意識地收縮肛門,就像忍住排便的動作,每次收縮5秒,放松5秒,重復20次。這個動作能促進盆腔血液循環,間接改善胃腸神經功能,還能預防便秘。
3. 晚上睡前:腹式呼吸 + 靠墻站,減少反流
腹式呼吸:躺在床上,雙手放肚子上,吸氣時肚子鼓起,呼氣時收緊,每分鐘 8-10 次,持續 5 分鐘。腹式呼吸能調節神經,緩解焦慮(焦慮會讓腹脹加重),還能幫胃排空。
靠墻站:背部貼墻,雙腳離墻 30cm,雙手抱胸,堅持 10 分鐘。胃輕癱患者反流率比常人高,這個姿勢能幫助減少胃食管反流,避免胃酸刺激食道,減輕燒心、腹脹。
四、合理用藥 + 控糖,從根源改善消化
1. 調整降糖藥,減少胃刺激
如果吃二甲雙胍普通片后腹脹明顯,可以找醫生協調換成腸溶片或緩釋片,同時普通片飯后服用能減少胃黏膜刺激。
2. 嚴格控糖,避免血糖大起大落
血糖控制越好,對神經和血管的損傷越小。建議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0mmol/L,餐后 2 小時<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可以用動態血糖儀監測血糖波動,及時調整飲食和用藥。
胃腸好了,控糖才能更輕松
糖尿病患者的腹脹、體重下降,本質是長期高血糖對胃腸的 “慢性傷害”。記住:胃腸是身體的“后勤部”,只有吃好消化好,才有精力和糖尿病長期“抗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