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稀缺 穿透
價值玫瑰的時間灌溉
作者:喬治
編輯:聞道
風品:可樂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資本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
5月20日,攜程集團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業績,凈營收同比增長16.17%至138.3億元,歸母凈利42.77億元,同比跌0.8%;經調整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42億元。
結合市場環境,整合成績單不算錯,然市場似乎并不感冒。當日美股跌超5%,港股自20日起連續三交易日下降,5月29日收于510.5港元。若拉長時間線,雖然攜程宣布2025年擬回購4億美元股票,并派發2億美元現金股息,提振誠意滿滿,但自2024年12月創出歷史新高595.66港元后,近半年股價跌幅近15%。
不禁疑問,市場在躊躇什么?作為領先的一站式旅行平臺,攜程實力底色如何呢?
1
向上姿態VS邊際效應
反彈紅利吃多久
LAOCAI
首先,收入增長態勢需要肯定。
聚焦2025年一季報,各業務線均呈向上姿態:住宿預訂營收約55億元,同比增長23%,環比增長7%;交通票務營收約54億元,同比增長8%,環比增長13%;旅游度假業務營收約9.47億元,同比增長7%,環比增長9%;商旅管理業務營收約5.73億元,同比增長12%。
追其原因,離不開大環境復蘇的“連帶”效應。據央視網,自2024年5月實施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政策以來,上海、天津、大連等地的港口入境外國旅游團紛紛創下新高。2025年5月5日,上海郵輪口岸迎來年內首次四船同靠,當天口岸出入境人員量近3萬人次,創上海國際郵輪復航以來單日客流新高。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921.5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40.2%;其中免簽入境657萬人次,占71.3%。
水大魚大,攜程核心業務隨之拉升。2025Q1公司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約100%,來自亞太主要免簽地區的酒店預訂量增超240%。韓國、泰國等新興客源市場增長顯著,海外平臺搜索量環比激增61%。
出境游同樣不逞多讓。2025 年第一季度,攜程平臺交易總額(GTV)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20%,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機票訂單量恢復至95%,酒店住宿訂單量恢復至80%,度假業務訂單量恢復至70%以上。其中短線目的地訂單量增長迅猛,泰國、馬來西亞等市場預訂量已超2019年同期110%-120%。
整體來看,疫情后市場報復性反彈的紅利仍在,攜程營收增長是有邏輯的。不過,若拉長時間看,有喜亦有憂,需要警惕邊際效應、反彈可持續性。2023年,公司營收同比增幅122.12%,歸母凈利暴增606.91%,2024年則分別僅為19.74%、72.08%。若對比最新季報感觀會更明顯:2023一季度營利分別增長123.8%、441.25%、2024年同期為29.4%、27.76%,2025年同期為16.7%、-0.81%。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認為,疫情后的國內旅游市場已從“爆發式復蘇”轉向“常態化增長”,經歷一番高歌猛進后,資本市場擔心攜程的后續前景、發展后勁 。尤其最新季報凈利負增,在旅游市場整體復蘇背景下這自然引發疑慮,引發資本市場關注點從“恢復性增長”轉向“可持續增長”。整體看,喜憂參半中,攜程仍不能松勁,需講出更多增量新故事,提升營收的同時,優化成本結構、運營效率。
2
雙重挑戰與費用攀升
扎牢品控籬笆
LAOCAI
不算多苛求。在發布業績前,野村證券就曾研報指出,攜程業績指引未能滿足投資者期望。攜程預計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營業利潤率為27.5%,低于市場預期的28.6%;聚焦全年,攜程自身預計營運毛利率為28%,同樣低于市場預期。毛利率由2024年同期81.09%降至80.32%,相比預期81%偏低。
年報顯示,2024年Q4攜程毛利率同比下降1.2%至79.3%,也是2023年以來首次低于80%。疊加費用率上漲,經營利潤率下降三個百分點至18.1%。彼時市場擔心,后續利潤率可能有走低趨勢。
深入一層看,盈利不及預期有兩個考量。一方面,是營收結構上利潤率更低的海外業務占比走高。另一方面,酒店客單價和機票價格波動,加上費用成本增加,擠壓了利潤空間。
據華泰證券研報,與上年相比,國內平均機票價格與酒店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作為OTA平臺,攜程、同程旅行等均吃到“以價換量”紅利。不過隨著旅游業復蘇,平均機票價格與酒店價格終將恢復常態。據航班管家數據,國內平均機票價格已開始回升,2025年五一假期國內機票預訂平均價格885.70元,同比增長4.40%,較2019年提升8.60%。
為了打開更多成長空間,近年來攜程積極出海打造新增長極、平滑風險。據麥高證券,通過多筆海外投資,攜程完成了在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市場的布局,其中,Trip.com、Skyscanner組成了海外市場運營主體。
2024年,攜程國際平臺酒店和機票預訂量同比增超70.00%;2025年Q1,攜程國際OTA平臺整體旅行預訂量同比增超60%。成績單可圈可點,但整體體量仍顯羸弱,占比不足20%,全球化進程處于初步階段。
且海外業務擴張十分燒錢,一季度的增收不增利與加大海外布局不無關系。2025一季度攜程集團營業成本27億元,同比上升21%;產品研發費用35億元,同比上升13%;銷售及營銷費30億元,同比上升30%;一般及行政費用為10億元,同比上升11%。
如何做好擴張與成本間的平衡術,盡快打造穩定的出海盈利模型,是一道嚴肅思考題。雖然攜程方面未明確拆分海外平臺利潤,但2024年報中寫到:遵守適用于我們國際化經營的外國法律法規,增加了我們在海外地區開展業務的成本。
國內市場也不輕松。放眼在線旅游賽道,競爭正在加劇,飛豬等傳統OTA平臺全面發力。以2024年雙11為例,期間飛豬交易用戶數同比增長40%,新用戶占比達三分之一,多款“囤旅游”產品銷量刷新歷史紀錄,對攜程的市場份額構成威脅。
此外,老牌酒店集團和新興平臺如抖音、美團等也攻勢咄咄。美團憑借本地生活服務的高頻消費場景,積累大量用戶,搶占部分OTA市場份額;抖音則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優勢,銷售酒店和旅游產品,2023年酒旅市占率從2%提至3%,GMV達600億元。
大型連鎖酒店集團通過加強自身會員體系和直銷渠道,擴大規模和提高連鎖化率,來主動減少對OTA的依賴。華住酒店集團創始人季琦曾多次表示,企業要注意與OTA保持平衡關系的重要性。其透露華住酒店的客房,有85%通過自家APP售出。
林林總總、雙重壓力匯聚起來,攜程想來甘苦自知。上述銷售及營銷費的大增,被一些輿論解讀為一種應對競爭、開拓新局的應激措施。
只是,營銷只是面子,扎實服務質量的里子才是黏住市場的關鍵。瀏覽黑貓投訴,截至2025年5月29日,“攜程出行服務”累計相關投訴98897條,涉及霸王條款、訴求不處理、亂扣費等問題。
誠然,消費者千人千面,人人滿意不現實,上述投訴或有偏頗片面處,高回復高完成率也體現了重視程度。然而產品體驗、用戶口碑,畢竟是企業發展根基。面對聲聲質疑,多些查漏補缺、風險前置總沒有錯。唯有表里合一,才能真正坐穩行業龍頭、持續打開業績增量。
3
從規模優勢到大力拓新
長線價值遐想
LAOCAI
當然,如同硬幣兩面。得益于多年深耕,攜程已形成一定的市場、技術、產品等先發優勢。作為極具規模的全球領先一站式旅行平臺,較高的競爭壁壘為攜程打造了價值A面,也為其攻克B面留出騰挪空間。
以2024年為例,在各大OTA平臺中攜程規模效應最顯著:同程旅行全年營收173.4億元,同比增長45.8%。歸母凈利19.74億元;途牛旅游則剛剛扭虧為盈,在非美國會計準則下全年凈利8370萬元,同比增長近72%。2023年凈虧1.011億元。相比攜程的超530億營收、超170億凈利,顯然已不再一個段位。
截至2024年,攜程服務網絡已遍布全球138個國家,與超32萬家酒店和200萬條航線達成合作,每年服務用戶量達4.2億,旗下經營知名旅行品牌,包括攜程、去哪兒、Trip.com以及天巡。
除了傳統業務飽有規模優勢,攜程還在不斷開辟新增量戰場。3月21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攜程集團持有大樂之野母公司上海山海有野酒店集團有限公司67%的股權,成為大樂之野控股股東。后者以高端民宿運營見長,成立12年來僅開出27家門店,注重品質而非規模化擴張。
實際上,攜程早從2021年起便布局高端民宿,陸續開出34家攜程度假農莊。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國鄉村地區早已經突破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瓶頸,但在高端住宿產業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品質缺陷,也是現階段我國鄉村旅游的短板所在。”
酒店行業分析師周濤認為,攜程擁有平臺流量和資本優勢、大樂之野擁有運營經驗和成功的門店模型,兩者融合未來或能更好探索“酒店+旅行+文化”模式,在民宿度假領域開辟新可能。
另一廂,銀發經濟成為又一新曲線。攜程發布的《2025年春節旅游總結報告》顯示,郵輪游在50歲以上的銀發族中尤受歡迎,2025年春節郵輪訂單較2024年增長357%,其中50歲以上人群訂單增長近2倍。
據每日經濟新聞,2025年“五一”旅游市場一大亮點,是“一老一少”群體的強勢入場。去哪兒數據顯示,購買“人生第一張機票”的19至22歲大學生預訂量同比激增60%,60歲以上“新銀發”旅客機票預訂增幅40%,這一代銀發族拒絕“錯峰低價”,更看重出游質量。
種種跡象表明,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銀發經濟潛力巨大,成為攜程一個增長新亮點。以"攜程老友會"為例,攜程集團旗下專注50歲以上老友提供出行服務的子品牌。4月22日,其與銀發興趣教育平臺"喜悅盛年"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舉辦"世界舞臺任我秀"首屆銀發藝術節,雙方宣布將以"旅游+興趣教育"的創新出行模式,重新定義中老年群體的旅行體驗。
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認為,從高端民宿到銀發經濟,均顯示出攜程在應對市場變化和拓展新業務方面的積極努力。一方面基礎業務有規模優勢,一方面又飽有拓新活力、張力、韌性,雙管齊下不斷豐富著攜程的長線價值,打造了一道核心成長壁壘。
4
AI布局有深意 轉型自證
LAOCAI
面向未來,唯一不變就是變化。
2025年春節剛過,攜程內部就進行一場高層調整。馮雁出任大交通業務CEO,統籌管理機票事業群、火車票事業群及金融事業部;宋濤出任商旅事業部CEO,并兼任事業部CTO。陳剛出任集團首席產品官,牽頭集團AI相關產品的戰略制定。譚煜東出任集團首席科學家,負責集團及相關子公司的技術和并購戰略。
一系列變動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業內人士指出,在線旅游市場進入存量市場,競爭激烈,管理層的調整往往預示著戰略方向的轉變和業務重點的調整。
以陳剛為例,在攜程多年堪稱老將,擔任過去哪兒網CEO、途家CEO,而AI又是近年大紅大紫的戰略賽道,兩者結合自然讓外界不乏遐想。
據經濟觀察網,攜程將AI技術定位為“最高優先級”,通過智能客服、司導服務監控等應用,已節省20%人力成本。財報顯示,AI輔助內容生產工具將商家內容制作時間從8.5分鐘縮短至15秒,內容合格率超98.9%。此外,攜程計劃2025年新增200個國際版自助售票點,升級入境游數字基建,進一步優化供應鏈效率。
據攜程黑板報,為了提升運營效率、攜程持續增加技術投入,將AI融入客服流程,加強服務流程的自動化率。目前,攜程客服80%的咨詢問題都可由AI解決,AI讓攜程客服可以將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環節,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2024年第四季度,AI在客服求助的解決率提升19%。
長遠看,AI的加速落地有利攜程繼續做大做強,而背后離不開研發投入打底。以2024年第三季為例,攜程技術投入36億元,占當季營收的23%。
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認為,第一季度業績彰顯了我們平臺的優勢、旅游需求的韌性,以及我們在多元化市場把握增長機遇的能力。將持續專注提供創新、本土化且以客戶為中心的旅行解決方案,與時俱進地滿足用戶需求,努力為中國旅游業和中國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董事會執行主席梁建章也表示,憑借多元化的市場布局,我們已具備應對全球經濟波動并抓住新興機遇的優勢。
疊加開文的數億美元回購派息,資本市場雙向發力,攜程2025年的價值故事應不缺看點。在全球化與技術賦能的雙驅動下,攜程正從單一OTA平臺向旅游科技巨頭轉型,這個過程長期價值誘人,但短期不乏陣痛挑戰,2025年一季度的增收難增利或就是折射。
AB面交織中,想要消逝市場疑慮,攜程需更精細化經營、更精準高效的戰略布局。盡快發揮出旅游科技巨頭的規模效應,來打破盈利質疑。能否乘風破浪、擊破成長持續性疑云,攜程還背負著一道自證考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