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翻老師,現居日本東京。
在東京生活了10多年,從事房地產行業也有5年多,擁有日本政府認可的宅建士資格證、租賃住宅認證主管資格證,以及金融理財規劃師資格證,在房產投資及金融理財領域有豐富的實操經驗,幫助過數百名客戶實現家庭資產再配置。
我開設了《翻老師日本投資進階》專欄,持續為大家帶來關于日本東京的一切,生活、房產、投資等等。
如果你對日本東京感興趣,掃描下方二維碼進群,和翻老師一起聊聊。
關注翻老師,一起把握日本投資機會!
翻老師東京房產投資合集(點擊查閱??)
很多人以為自己買的是“房子”,但在日本,尤其是在東京,你真正買下的是“土地 + 建筑”這兩個資產維度的組合包。
而這兩者的價值權重,差距巨大:建筑會折舊,但土地長期不貶,甚至可能升值。
所以你評估一處房產時,最核心的問題不是“價格高不高”,而是——“這套房子里,土地到底值多少錢?”
買一棟樓,你買的不是房子,而是一塊地上的現金流機器。
當別人看房是從戶型開始、看面積、看裝修;
但當你投資的是一整棟樓,你面對的已不是“一個空間”,而是一個系統:
- 它的
土地”是你未來的保底值
- 它的“建筑”是你的稅務武器
- 它的“租金組合”是你現金流引擎
- 它的“修繕制度”是你運營杠桿
所以,懂整棟樓的投資邏輯,關鍵在于先能把土地與建筑的價值結構“拆清楚”
整棟樓的“價值主導權”,其實是土地決定的。
在東京核心區,哪怕是一棟建于1985年的RC公寓,只要它坐落在一個“稀缺宅地”上,哪怕樓已老化,它依舊值錢。
為什么?
因為這棟樓背后,是一塊擁有獨立產權、整塊控制權、完整容積率的“黃金地段”。
相比單戶型僅能“共享地權”或“持有數平米”,整棟樓投資人擁有土地的完整控制權,這是未來重建、翻新、甚至轉型運營的最大底氣。
建筑部分不是包袱,而是可以“抵稅”的資產。
日本不動產的折舊機制,正是整棟樓投資的隱藏優勢:
- RC造耐用年限47年,法人購買后可在一定年限內進行加速折舊
- 折舊并不影響實際現金流,卻能大幅壓低法人賬面盈利
- 建物部分即使老舊,只要定期修繕得當、管理制度健全,仍可維持穩定出租
買整棟樓不是“怕折舊”,而是“要折舊”——這是你對抗稅務、穩住回報的底牌。
怎么判斷整棟樓的土地值多少錢?
很多投資人以為整棟樓總價貴,就代表土地值錢,但事實上,“整棟樓里面土地值多少”才是真正決定這棟樓保值力的關鍵。
判斷方式不復雜,我們通常從三個角度來估算:
① 看“路線價” × 土地面積 × 修正系數:
這是國稅廳每年公布的標準地價,是最基本的“賬面估值”,也就是你這塊地的官方保底值。
② 看“同類整棟樓成交價”減去建筑殘值:
也就是“這棟樓去掉老房子后,剩下的地值多少錢”,這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凈值部分”。
③ 看土地大小與容積率:
地不在大,有“建得起的權利”才值錢。例如土地面積雖小,但容積高、道路條件佳,有可能未來可以加建或重建,價值就被放大。
總之,整棟樓的地段不是故事講得多好,而是這塊地能不能給你帶來未來的“穩”和“變”。
整棟樓投資策略比較表:
從“買單位”到“買結構”的躍遷。
投資整棟樓,不再是追價格、比單價的游戲,而是看透結構、搭建系統、配置現金流。
你要懂得:土地是底線,建筑是工具,租金是現金流,而你是經營者。
當別人還在選“第幾層、哪個朝向”的時候,整棟樓的投資人早已在測算“退場底價+折舊期+重建可能性”。
這就是維度的不同,也是真正資產投資者的思維差距。
如果你對日本市場感興趣,如果你想在東京做資產的分散配置,歡迎掃碼進入《翻老師日本投資進階》群,我在東京等你。
關注翻老師,一起把握日本投資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