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柳:扎根一線創新攻堅 以匠心技術破解行業難題
在轟鳴的機床旁,他十多年如一日,專注于雙螺桿膨化機的設計改造,鐫刻出了技術工人的匠心情懷;在技術攻關的征途中,他以創新為矛、以執著為盾,為企業突破難題、創造效益。他就是曹柳,四川眾鑫盛農牧機械有限公司科研中的心膨化工程師,一位用雙手詮釋“工匠精神”,用行動踐行“技能報企”的勞動模范。
2007年走出校門時,本就是機械制造專業畢業的他用了4年時間潛心打磨筑基,在專注雙螺桿膨化機各種配件的設計研究時,又下了很大功夫才真正接觸到設備核心技術。“設備設計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公司也不會把核心技術隨便給人看。”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他,白天跟在師傅身后學習,晚上就拿著各種舊產品測繪、研究,查資料找規律,并用一份近乎滿分的測繪參數答卷,為他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重要轉折點。
“因為雙螺桿膨化機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化工、醫療、汽車等行業都有涉及,這也給了我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不同領域設備的核心零件。”對于從小就有“鉆”勁兒的曹柳來說,每天都能面對不同挑戰讓他充滿了干勁兒,這也讓他在專注飼料機械設備賽道時,能夠博采百家之長,攻克一道又一道的技術難題。在他的帶領下,團隊累計培養技術骨干11人,獲授權專利6項,人均年產值突破500萬元。
2020年盛夏,當公司車間雙螺桿膨化機因能耗高讓企業陷入停擺時,他頂著42℃的高溫在試驗艙駐守了38天,在螺桿齒合角度上撕開突破口。
2021年冬天,他帶領團隊用了3個月時間,用激光掃描儀測繪2380個數據點,將“技術黑箱”拆解為可復制圖紙,并通過“等間隙齒合+動態補償”技術,使得國產設備在同等產能下壽命延長50%,其獨創的聯軸器過載保護系統可在0.3秒內完成動力分離,故障率驟降67%,目前,該國產替代方案已為企業節省采購成本超3億元。
2022年,由他主導設計的國內首臺三螺桿膨化機118X3問世,產能較進口設備提升23%、能耗直降18%,設備327個零部件的毫米級重構——螺桿與襯套間隙從0.1毫米壓縮至0.05毫米,使得剪切效率躍升40%,如今,該機型已覆蓋13省飼料廠,年節省電費超2000萬元。
“不管什么設計,最終都是為人服務的,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客戶才是最清楚的。”為此,他一年會有200多天時間奔赴在各地收集解決問題,回到公司后,也永遠都是在機床旁忙碌。
從青澀學徒到技術骨干,從基層員工到公司工程師,曹柳的工匠之路,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只有腳踏實地的默默耕耘,他用雙手與頭腦并進,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勞模精神的深刻內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