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老叮當
編輯 | 李昊飛
出品 | 華山論劍V(iauto-ilife)
在汽車行業里,如果要問哪個車企掌門人最有大智慧,那大概非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莫可。
這些年來,在雷軍的帶領下,包括尹同躍、朱華榮、魏建軍等中國汽車行業里排得上名號的掌門人紛紛加入了追逐流量的戰場,李書福是少有依然對鏡頭和流量保持克制的創始人。然而,即使是這樣不迎合流量、話題的做法,也沒有影響吉利持續上漲的發展勢頭。
根據吉利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25%。歸母凈利潤56.7億元,同比增長264%,盈利能力顯著提升。隨著新能源盈利能力的改善及規模效應釋放,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總額大幅提升至114億元,毛利率達15.8%。
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果,歸根結底在于吉利已經構建了非常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機制和職業經理人制度。
在5月23日,李書福出現在吉利集團內部“吉利大講堂”,圍繞“汽車與道”主題做出分享,他強調:“(吉利)不搞家族企業,在吉利公司,只要努力奮斗,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主要骨干分子。”
這是李書福給吉利人的承諾。
就在不久前的5月15日,吉利也公布了“一個吉利”戰略整合及高層人事變動:李東輝升任副董事長掌舵董事局日常與投融資,安聰慧出任集團CEO統管全局,淦家閱執掌合并后的吉利汽車集團,更年輕的戴慶被賦予輪值總裁的重任。
這樣的人事變革,充分展現了吉利在人才規劃與培養方面的體系優勢以及上下一心的發展面貌。
事實上,除了內部的人才架構體系調整,這些年吉利也為行業輸送了不少技術、管理、營銷人才。
事實上,據介紹,在吉利進入汽車產業的同時,就舉辦了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技師技工學院,同時并在全球校招各種專業人才進入吉利大家庭。長期以來,吉利已經在內部建立了一座完善的人才森林戰略。
在“依法合規,充分授權,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企業管理方略下,吉利也已經形成了以績效為導向的精準上升通道。
李書福也深諳“有所不為”的智慧,他將日常決策權充分下放,這種對制度的信任與對人的托付,筑就了吉利穩健前行的組織根基。
日前,李書福與韓紅一起做公益直播時,還曾說“如果沒有吉利,這些新勢力車企是不會造車的”。
關注李書福的人也知道,近幾年,李書福出現在鏡頭前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為了宣傳教育和公益,這也體現了李書福作為民營企業家的格局和胸襟,已經財富自由的他并不局限于企業的發展,而是放眼整個產業和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洞見論壇上,他提到:“汽車產業有其自身發展規律,任何形式的拔苗助長、吹牛欺騙、急于求成都是對用戶的巨大傷害,都是欲速而不達的自我殘殺。我們一定要發自內心地,謙虛地面對汽車產業的特殊性,一定要誠實地分析行業現實與友商耐力,一定要不斷地打基礎、練內功,一定要尊重‘汽車’與‘道’的基本規律。”
這段話,即道出了在汽車領域天地人之間的關系,也道出了吉利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對汽車行業保持基本的尊重,不斷打造內功。
面對外界對“吉利是資本運作企業”的評價,李書福首次嚴肅地辟謠:“吉利是制造業企業,不是資本運作企業,吉利投資收購多個在世界上受人尊重的,有真本領、硬功夫的百年老牌汽車企業,其目的只有一個,學習造車技術;學習車企品控體系;學習造車安全技術、空氣動力學技術、標準及標準的由來;學習如何與供應鏈企業友好協同;學習如何做好售后服務,如何培養各專業人才;學習如何打造受人尊重的品牌。”
在他看來,并購并購沃爾沃,是為了學習安全技術,怎么讓汽車變得安全,怎么讓用戶安全,怎么來打造一個有安全基因的汽車企業;投資奔馳,則是為了研究學習豪華汽車、舒適的汽車;收購英國的蓮花汽車,是為了研究空氣動力學;投資阿斯頓馬丁,是為了學習他們是怎么運營怎么管理的.....
吉利收購或者投資這些頭部汽車企業,是為了在對手身上學習有用的知識,從根本上傳承與發揚汽車企業基本功。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照貓畫虎’永遠是‘假老虎’。技術功底、人文素養、標準體系、質量體系、文化傳承、企業生態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每一家汽車公司的基本功。”
從企業建立之初就不斷完成的人才管理機制,到收購全球性車企,李書福的視野從來不局限于企業盈利的得失,而是產業格局的深遠變遷。
也正是因此,當行業陷入價格戰的泥潭,李書福才能始終一如既往清晰而堅定地呼喚秩序與理性。
“反對內卷式競爭”,是李書福近年來一以貫之的宣言。從一年前的兩會宣言,到最近的洞見講話,他多次強調“汽車行業要規范理性”,呼吁“合規經營”。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吉利在去年提出了《臺州宣言》,在五大戰略支柱的指引下,吉利拒絕卷入無底線的廝殺,轉而提出了“價值戰、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企業道德戰”的主題。
在李書福看來,商業精神追求的是一種商業利益,商業利益最終承擔的是社會責任,這是一對互為因果關系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雖然每個人都對金錢、財富有所興趣,但這只是最基本的初級追求。在商業競爭中必須思考真善美,必須思考社會責任,只有建立在深度理性基礎上的商業模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戰略。
從他的發言中,可以感受到李書福有大局觀,也有對商業本質的深刻洞察。他將真善美視為商業競爭的底層邏輯,強調“鋼鐵般的意志”與“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是實現目標的真諦。
也正是李書福這份超越短期物質追求的理念,才能塑造出吉利獨特的氣質。
為什么李書福要在選擇在此刻發聲,我想與近期車市的混戰是有很大關系的。
從比亞迪、吉利銀河、奇瑞掀起價格大戰,到魏建軍接受新浪財經采訪時拋出諸多爭議性話題,再到幾大汽車產業巨頭股價大跌,中國汽車的市場競爭又到了一個新的時間節點。
然而持續的價格戰對于各家企業來說都是傷筋動骨的,李書福的表態,恰恰讓我們看到了靜水流深的力量,越是混亂,越需要定力。
正如李書福在洞見結束時說:“汽車就是汽車,無論是什么汽車,都離不開汽車的基本物理特征;道既是車道也是人道,更是天道,大道(參數丨圖片)至簡,有理走遍天下。“
從“總體跟隨、局部超越”到“重點突破、合縱連橫”,再到“招賢納士、后來居上”,吉利用了二十多年,如今,“全面領先”的愿景近在眼前。當許多人被困在價格戰和流量的迷霧中,李書福希望喚醒人們對汽車工業的本質規律認知。因為他深諳汽車真正的力量,源于對“基本功”的敬畏、對“真功夫”的錘煉,以及對“大道”的堅守。
當潮水退去,唯有扎根產業本質、恪守商業正道者,才能成為最后的屹立者——在吉利的靜水流深中,我們正見證著這種力量的沉淀與生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