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長城汽車魏總在一次公開采訪中,毫不掩飾地提出了“汽車圈的恒大已經出現”的觀點,這一言論引發廣泛關注。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有很大一部分輿論矛頭直指國內知名車企比亞迪。看似簡單的輿論風波,背后卻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之路的荊棘叢生。
之所以會有如此輿論導向,主要還是比亞迪的負債總額高達531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了77%,這讓不少人開始擔心:比亞迪還能撐多久?但如果從更多的數據層面去看,可能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答案。汽車本身就是重資產行業,高負債率不僅是國內能看到,就算是全球其他有名的車企,看一下他們的資產負債情況,其實比國內的這些車企要高很多。
像福特汽車,23年的資產負債率84.34%,而25年一季度84.3。而且通用、奔馳、大眾這些車企情況都差不多,相比之前的資產負債率來說,不降反升。反觀現在國內主流車企的負債率其實好很多,像賽尼斯相比24年末減了10.5%,比亞迪也降低了將近4%,負債率有所下降。
而且比亞迪在2024年成績斐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52%,自主品牌國內市場占有率超60%,其2024年研發投入達542億,現金儲備1549億;相比負債里面,95%是應付賬款,真正要付利息的債是286億,足夠覆蓋5倍賬。我覺得只要研發跟得上,產品賣得動,合理負債反而是擴張了杠桿。
回顧歷史,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晚。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核心技術長期被封鎖,如同被扼住咽喉。比亞迪進入汽車領域時,面臨的是一個技術空白、市場被外資占據的局面。但它沒有退縮,堅持自主研發,打造出“技術魚池”。
長城魏總的暗指,不過是中國汽車發展歷程中諸多挑戰的冰山一角。每一次質疑、每一項技術封鎖、每一場市場競爭,都是中國汽車產業成長的磨礪。中國汽車能走到今天,是無數企業和科研人員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拼搏,是在困境中不斷突破自我、在質疑聲中奮勇前行的結果。中國汽車走到今天何其不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