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進軍浙江伊始,左宗棠認真分析了太平軍的兵力分布態勢,認為先由衢州或金華進犯皆不可取,因為這是李世賢的防御重點。
左宗棠督師犯浙,首陷開化
為此,他決定避實就虛,以嚴州為進犯突破口。他上疏說:此時官軍從衢州入手,則堅城林立,既阻其前,金嚴踞賊復擾其后,孤軍深入,餉道中梗,斷無自全之理。金華介衢嚴之中,城堅賊眾,臣軍若由金華進攻,則嚴州之賊必由淳、壽一帶潛出包抄,亦非妥策。臣軍救浙似以依傍徽郡,取道嚴州較為穩妥。1862年1月2日,為了進犯嚴州,他調遣各路湘軍集結皖浙邊界,以皖南婺源為前進基地,進攻矛頭直指浙江開化。
知州劉典率軍5000人,自江西廣信進駐安徽婺源,以阻擊乘虛蹈襲湘軍后路的楊輔清,同時準備入浙。18日,又令王開來由白沙關扼守華埠,左宗棠則駐婺源指揮戰事。同日,開化太平軍守將炳天義鐘明佳,理天義藍以道進逼大鏞嶺、濟嶺一線,試圖堵截湘軍入浙。25日,鐘明佳進攻大鏞嶺,被劉典在張村、中村一帶擊敗,鐘明佳等退守馬金街。2月13日,湘軍自安徽婺源分出大鏞嶺、濟嶺,大舉進入浙江開化。
16日,行至篁岸,大敗恃險守隘的太平軍。鐘明佳到馬金街后,筑壘數十里,防堵湘軍。18日,湘軍分道進犯,悉毀太平軍柵壘,太平軍被迫分走遂安、常山。左宗棠攻陷浙江第一座城池,飭王開來留守。(11)2.李世賢赴衢阻擊,初戰失利李世賢是太平軍在浙西、浙中、浙東的最高軍事統帥,坐鎮金華。聞開化失陷,立即調集將士馳赴遂安,以圖規復開化,他親率大軍直赴衢州,企圖截斷清軍后路。3月9日,左宗棠率軍在距遂安城20里處扎營。
是夜,湘軍三路圍攻楊村太平軍據點,守軍潰敗,遂安太平軍不戰而撤,縣城旋即陷落。因李世賢兵臨衢州,迫使左宗棠改變先取嚴州的戰略構想,不得不被李世賢牽著鼻子走,左軍主力遂自北而南,由左宗棠親率援衢,遂安則分兵留守,雙方戰爭重點移到衢州。3月15日,湘軍行抵常山璞石。其時,總兵李定太駐守衢州,李元度駐防江山。左宗棠援衢后,還嫌兵力不足,急令蔣益澧、劉培元馳援,準備與李世賢會戰。
李世賢動作迅速,3月19日,自浙江金華、龍游、壽昌兵分三路進至衢州之大洲、金旺一線,分兵據守招賢,以截斷江山與常山清軍之間的聯系。左宗棠急忙自常山水南督隊出擊,擊退招賢太平軍。之后,李世賢督師屯于江山楛竹街毛村。4月11日,李元度由江山進擊毛村,太平軍遂迂回進攻峽口。13日,左宗棠大軍抵江山,傳檄廣信防軍增援。兩軍于清湖接仗,太平軍潰敗,李世賢也差點被俘,湘軍乘勝追擊,分道進攻石門、花園屯。
16日,襲破石門太平軍營壘7座,但在花園屯遭到猛烈打擊,太平軍乘勝又收復石門。21日,湘軍再度大破石門太平軍新筑營壘,并擊退自花園屯馳援將士,爾后,又乘勝進逼花園屯。23日,李世賢棄守花園屯,回防龍游、壽昌、蘭溪,并分兵進擾遂昌,但被福建清軍擊退。(12)李世賢在衢州初戰中失利。正當衢、江戰事激烈時,嚴州太平軍乘虛反攻遂安。
3月20日,太平軍分東、北兩路攻擊遂安城垣,湘軍將領王文瑞負隅不出,太平軍無隙可乘,旋退去。23日,東路太平軍直逼城外營壘,被湘軍擊走。北路太平軍立即乘虛攻城,守城湘軍一面堵御,一面分股進襲,挫敗北路太平軍的攻勢。3月28日,因援兵由東亭鎮馳抵前線,太平軍聲勢復振,立即再次發動了強大攻勢。五六萬將士兵臨城下,并在城東筑壘試圖圍攻縣城。湘軍輪番出擊,與太平軍沖突,兩軍膠著相持。
之后,湘軍分兵由后路包抄,太平軍猝不及防,陣線大亂,只得分兩路撤離,一由淳安港口至嚴州,一由濟嶺至徽州屯溪、休寧。初戰后,左宗棠移駐常山。李世賢在龍游及衢南建立新的防線,并飭令壽昌太平軍于衢州東北一帶修筑堅壘,重新威脅衢州。之后,李世賢返金華組織后援,指揮全局戰事。他在金華“倚龍游、壽昌、蘭溪三縣為犄角之勢”,構成縱深防御體系。
而且,楊輔清聲援浙江,率軍由淳安威坪、梓潼源、港口一線進向遂安、界首、東亭一線,連營四五十里。遂安湘軍不斷告急,左宗棠只得把主力北移開化、遂安一帶,同時令劉典由華埠、馬金街進駐昏口,左宗棠也由常山移營開化,企圖打擊皖南太平軍。5月13日,楊輔清聞湘軍驟至,潛師宵遁,重返寧國。左軍主力北移,壽昌、龍游一帶太平軍趁機再度進逼衢州。(14)左宗棠南北奔忙,再次返軍衢州,往返勞頓,湘軍無力進取。
峽口會戰,李世賢敗潰
5月31日,左宗棠馳抵衢州。當時李世賢三路進逼衢州,已于北路峽口一帶連營30余座,并分兵在杜澤、云溪等村設防;南路于石寶街筑成4壘;東路太平軍在大洲、全旺、安仁埠等處各筑數壘,與峽口要塞構成犄角之勢。左宗棠面臨會戰,立即令新到的王德榜等湘軍會同劉培元部駐守江山,以防石寶街太平軍抄襲其后。左宗棠親督各軍進攻安仁埠,并分兵憑河堵截,以為援應。6月9日,左軍進駐云溪。
11日,兵分三路進撲里外黃、蓮花等處太平軍營壘。李世賢遣軍英勇抵御,先勝后挫。7月3日,左宗棠兵分三路:劉典自左路進攻里黃、外黃,楊昌浚右路分列艮山、涼亭一帶,為機動部隊,與中路會攻蓮花、洋塘、盈川。劉典行抵童村山,因外黃太平軍營壘堅固,不敢冒然進犯,遂頓兵備戰。里黃、外黃太平軍蜂擁出擊,遭到清軍的迎擊,敗退回營。清軍乘勝追擊,太平軍奮勇抵抗。
但湘軍楊鼎勛部由峽口繞至外黃后山,揚旗而下,抄襲太平軍側后,外黃將士腹背受敵,棄壘敗遁。中、右兩路清軍乘勢分道進攻蓮花,太平軍匆匆撤出營壘。清軍追擊,掃蕩了從盈川到里、外黃太平軍營壘30余座。7月5日,湘軍由南路繼續進犯,衢州東、南太平軍不戰而撤,退守龍游、蘭溪等地。李世賢再次進圖衢州又遭挫折。衢州兩次較量表明,太平軍素質不如左系湘軍,戰場指揮低能不力,多次一觸即潰,甚至不戰而撤。
李世賢南攻遂安受挫,改取防御戰略
這一弱點是李世賢連遭潰敗的主要原因。是時,曾國荃率湘軍進抵天京城外,首都告急。6月20日,洪秀全嚴詔李秀成兄弟火速援京。李世賢連次在衢州失利,不能輕易率軍離開戰場,必須擊敗左軍,扼住其進攻勢頭,才能赴京。于是,侍王又想在北路乘虛打擊左軍,率主力由嚴州、淳安南攻遂安,而令龍游將士堅守,牽制左宗棠。7月7日—8日,左宗棠迅速推進,抵達衢溪北岸,窺伺龍游。太平軍沿河堅守,左軍難以渡越。
而李世賢大軍前鋒已抵遂安東亭、四都一線。遂安守將王文瑞一面嚴守城池,一面向左宗棠告急。左自己留龍游前線,密令劉典率馬步9營倍道馳援,又飛飭知府魏喻義率桂勇2000名由常山取道華埠,扼扎昏口,防堵太平軍襲擊湘軍糧臺廣信。7月14日,李世賢率數萬太平軍分路圍攻遂安縣城,王文瑞據城轟擊,阻滯太平軍攻勢。適劉典援軍馳至,太平軍遭到突然攻擊,退回營地。16日,劉典由遂安南路進攻,雙方遭遇于三多、麥田,太平軍又敗。
李世賢蹈虛攻遂又遭失利,即于18日夜間,由壽昌回到金華。李世賢對摧毀左系湘軍喪失信心,只得改取守勢,增兵在龍游、壽昌、蘭溪、湯溪一線嚴密設防,構成拱衛金華的重要屏障。左宗棠看出,太平軍“趨重金華”,而金華府城“堅固異常”,“攻取之難十倍他郡”。為了占領浙江金華要塞,左宗棠之戰略對策是:“先拆藩籬,后克重鎮”,即“先將龍游、壽昌、蘭溪、湯溪等處次第攻剿,撤其藩籬”,爾后再集中兵力,攻取重鎮金華。
左宗棠決定先攻龍游,湘軍集結縣城周圍,進抵東門橋,與太平軍分遣隊遭遇。12日,湘軍分進合擊油埠,太平軍敗退太平、祝家、裘家堰、孟塘等處。
參考資料: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宮中朱批奏折》、《軍機處錄副奏折》,《革命運動·太平運動》,南京大學圖書館藏縮微膠卷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迄2001年已經出版26冊,其中第1—2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朱學勤等纂《欽定剿平粵匪方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