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紅色文化精神,創建紅色文化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鑄就強國之魂。大家好,我是紅色傳承人郝文武。這里是南下支隊紅色傳承第二百四十三講,今天探討的話題是:淞滬會戰為何不見八路軍和新四軍?
現在很多人提起中國全面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時會有這樣的疑問:全國軍隊都動員起來了,卻不見八路軍和新四軍。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首先是不懂歷史,所以今天有必要和大家簡單聊聊當時的中國史實。
中國全面抗戰始于1937年,被稱為八年抗戰,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是從九一八事變就逐步開始的。從1931年起,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愛國民主黨派、民主人士和海外華僑就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這些運動也影響到地主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甚至軍閥,他們的對日態度開始發生重大轉變。
淞滬會戰打了三個月,連川軍都參戰了,為何不見八路軍呢?首先當時八路軍還未確定下來,確定之后參加的是太原會戰。
淞滬會戰打得很慘烈,連川軍和桂軍都千里奔襲前往戰場。不見八路軍和新四軍是有諸多原因的,下面我們來講講這個問題。講這個問題,首先要捋清時間線。很多人認為,1936年西安事變之后,國共第二次合作就開始了,八路軍也就成立了。西安事變發生于1936年12月,到12月25日,蔣介石才答應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之后長達8個多月都是雙方談判的時間。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來又改為第十八集團軍,下轄三個師,分別是林彪的115師、賀龍的120師和劉伯承的129師。
那么淞滬會戰何時開始的呢?是1937年8月13日,也就是說,淞滬會戰都打了9天了,八路軍才成立。那為何不在成立之后立即投入淞滬戰場呢?因為當時不止上海在打仗,太原也在打仗,而且太原的戰事比上海更兇險。上海是70萬對22萬日軍,中日軍隊比例超過3:1;而太原是28萬對14萬日軍,比例為2:1。太原會戰只比淞滬會戰晚一個月,于9月13日開始,且和淞滬會戰幾乎同時結束(淞滬會戰于11月12日結束,太原會戰于11月8日結束)。這里的問題在于,為何同一時間會有兩場大戰,而且戰場相隔甚遠?這其實是蔣介石的決策失誤。
1937年7月,北平淪陷,此時日軍主力還在北面,與上海、南京隔著一個華北平原。上海雖然也有日本駐軍,但主力僅僅是一個5000人的上海特別陸戰隊,當然除了陸軍還有其他力量,但總體實力不強。所以蔣介石的想法是先捏軟柿子,把這伙日軍趕下黃浦江。所以淞滬會戰最開始的戰略目標很小,所謂牽制日軍、讓日軍改變進攻路線等說法都是事后編造的。國軍中沒人想到日本會直接從本土調兵增援,而且一次性調了兩個軍,即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所以淞滬會戰中全國不斷調兵,就是因為一開始沒想到敵人增援會如此強大。桂軍千里奔襲,第一天到第二天就打光了,士兵都是好士兵,都是英雄,但添油戰術是兵家大忌。而原本在北面的日軍也沒閑著,7月底占領北平一個月后,就兵分兩路,一路走北路繞到山西,一路走南路從石家莊包抄山西。當時山西被劃成第二戰區,看過《亮劍》的都知道,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是閻錫山,下轄三個集團軍,楊愛元的第6集團軍、傅作義的第7集團軍,還有第十八集團軍也就是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與其他軍相比差很多,比如傅作義的第7集團軍下轄四個軍,一個軍有兩到三萬人,總共約10萬人;第十八集團軍下轄只有三個師,僅相當于國軍的一個軍。就這樣,抗日戰爭的首場大捷是林彪的115師取得的。蔣介石得知消息后,都在電文里激動地說:“25日一戰,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征戰。”除平型關之外,八路軍還參加了諸多戰役,比如娘子關戰役就打得十分漂亮,甚至還夜襲了日軍機場,摧毀了24架飛機。
肯定還有人會問,八路軍參與了太原會戰,那新四軍去哪兒了呢?告訴你個冷知識,新四軍軍部于1937年12月25日才成立,地點是湖北漢口。謝謝大家,今天就講到這里,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