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黃維就是蔣軍的“孔乙己”,這肯定是低估了黃維的真實能力,但孔乙己孔乙己說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沒錯,而黃維研究“永動機”,則是違背能量守恒定律的。
黃維要真是孔乙己,也不會被老蔣任命為新組建的第十二兵團中將司令官——剛組建此兵團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司令一職應該由胡璉擔任,這一點連黃維自己也承認:“第十二兵團系由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編成。當時整編第十八軍(等于兵團的組織)軍長胡璉兼任整編第十一師師長,該軍則下轄整編第十一師(即第十八軍)和整編第三師(即第十軍),另外整編第十師(即第十四軍)也歸胡璉指揮。以上述部隊編成兵團,理應以胡璉任司令官。”
當時蔣家王朝軍方高層都明白,第十二兵團就是以胡璉的整編第十八軍為基礎組建起來的,而整編軍相當于兵團,整編師相當于軍,胡璉原本就已經是兵團司令級別了。
最后各方面爭斗和妥協的結果,是以“新制軍官學校校長兼陸軍第三訓練處處長”黃維為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胡璉為副司令官。眼看煮熟的鴨子飛了,胡璉的失落和憤懣可以想而知,他在大戰之前,也就是1948年10月底,就以其父病危和自己牙疼為由請假去了漢口,他父親病逝、他牙病痊愈也沒有歸隊。
直到第十二兵團被包圍,也就是1948年12月1日,胡璉才跑到到南京請求老蔣派飛機把他送到包圍圈里——這明顯是給黃維上眼藥:你把我的部隊帶進了絕路,看我如何帶他們逃出生天!
要說黃維在蔣軍中的人緣有多不好,估計他自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他是土木系干將,但進了功德林之后,所有的土木系被俘將領都不理他——在本集團內部不受待見,跟非陳誠嫡系將領的關系更是僵得一塌糊涂,連時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的杜聿明,也曾被他搶白得又羞又惱。
黃維在蔣家王朝官場打滾二十五年,得罪的人數都數不清,他的黃埔一期同學杜聿明,也差點栽在黃維手里——我們細看相關人員的回憶錄,就會發現黃維說話又臭又硬,真能把人噎個半死。
當年杜聿明從緬甸九死一生歸來,負責“點檢”的黃維不但沒有慰問的意思,還對杜聿明及其部下的奉承示好一通冷嘲熱諷,儼然一副大公無私的“欽差大臣”嘴臉。
黃維一向標榜自己清廉自守,但他的部隊卻比當年杜聿明的部隊強不到哪兒去,我們看看他當五十四軍中將軍長時的三個師長就知道了——其中那個楊文瑔,就是我們在電視劇《潛伏》中看到戴笠收拾的“九十二軍副軍長楊文泉”。
且不管黃維是不是只會照別人的手電筒,也不問他和杜聿明結怨孰是孰非,咱們還是言歸正傳,來看看胡璉為什么瞧不起黃維。
胡璉是一個很難對付的角色,他是不是“猛如虎”有待商榷,但狡詐如狐且是名副其實,他在黃維上任第一天的講話中,就看出“這家伙是個書呆子,不行!”
黃維確實不會說話,經常得罪人,甚至有時候評價自己,也是“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他上任第一天就明確表示自己只是個臨時工:“離開部隊久了,帶兵有困難,打完了這一仗,我還是回去辦學校。十二兵團我去過渡一下,兵團司令仍應給胡璉?!?/strong>
黃維這句話表面上看是向胡璉示好,但在胡璉聽來,卻是不折不扣的羞辱:十二兵團司令的位置原本就應該是我的,是你說讓就讓的?
大戰在即,軍心穩定是第一要務,黃維在關鍵時刻表示自己只是過渡人物,也就是說他沒打算跟十二兵團同生共死——打贏了他積功晉升,打輸了他還回去當他的“黃校長”。
黃維這樣說,造成了三個嚴重后果:其一,羞辱了胡璉;其二,離散了軍心;其三,削弱了自己的權威,導致手下軍長對他的命令討價還價甚至陽奉陰違,卻把胡璉當成了主心骨。
第十二兵團第十八軍少將軍長楊伯濤在《第十八軍從進攻到被殲》一文中毫不掩飾他對黃維這個“外行”的藐視:“兵團組合不久,各軍干部沒有互相往來的機會,彼此隔閡,兼之兵團部也根本沒有做政治鼓動工作,因此士氣低沉。蔣介石催促黃維進軍打到徐州去,本來是嚴陣以待,突然變為傾巢出擊,這樣大的變更計劃,黃維不僅沒有召集各軍長研究一下,就連對同住蒙城內近在咫尺的我事前也沒有通知。當我接到行動的命令時感到非常詫異,明知其不可為,但以命令既下,不敢違抗,只好照命令辦事?!?/p>
第十二兵團第八十五軍少將副軍長張文心在《第八十五軍的覆滅》一文中回憶:“胡璉從南京乘飛機到雙堆集,傳達了蔣介石調集大軍增援作戰的決心,要兵團固守待援,這對第八十五軍又注射了一支強心針。”
黃維倉促上陣,對老蔣又唯命是從,于是就在雙堆集被包了餃子,胡璉一看黃維已經陷入絕境,這才“主動請纓趕赴前線”,從胡璉面見老蔣請求用飛機把他送到雙堆集那一刻起,黃維這個兵團司令就已經徒有虛名了——老蔣后來直接越過黃維,幾次把胡璉用小飛機接到南京“面授機宜”,然后胡璉再回來讓黃維遵照執行,這樣一來,胡璉就成了傳旨欽差,而黃維則完全被架空。
黃維在《第十二兵團被殲紀要》承認,他已經失去了對第十二兵團的控制,變成了老蔣和胡璉的提線木偶:“胡璉轉告蔣介石的指示:‘你們可以突圍,不要管杜聿明,也不要指望李延年。’蔣并要胡璉立即回雙堆集維持部隊。我們對于蔣介石以上的指示,感到莫名其妙,以為蔣方寸已亂,已經沒有整個部署,而是零碎應付了?!?/p>
黃維當過軍校校長,還去德國學過軍事,對機械設備也頗有研究,但搞笑又玄妙的地方就在這里:胡璉和黃維分乘兩輛坦克逃跑,胡璉“逆行”逃之夭夭,黃維的坦克偏偏“壞”了。
有史料說是胡璉的坦克過橋后橋梁被炸,把黃維隔住了,那顯然是不符合史實的,與黃維前后腳被俘的楊伯濤知道得很清楚:“在戰車的配合下打開了一個缺口,黃維、胡璉的戰車跟著沖了出去,只胡璉逃脫,黃維則因戰車發生故障下車雜在潰兵中奔跑,為解放軍所俘?!?/strong>
曾任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副參謀長、代參謀長的文強在《口述自傳》中也證實了楊伯濤的說法,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也說胡璉和黃維都過了橋,卻把他坑了:“黃維派衛士指定我乘坐第三號戰車,緊跟黃維、胡璉所乘戰車之后行動。當行至玉皇廟渡河時,黃、胡所坐的戰車將浮橋壓壞,我所坐的戰車不能通過?!?/strong>
胡璉的坦克沒壞,吳紹周的坦克也沒壞,偏偏是黃維因坦克“故障”而被俘,要說這里面沒有貓膩,估計連“精通機械”的黃維也不會相信:黃維后來專心致志研究“永動機”,可能也跟這件事有關系——他受刺激了。
我們當然沒有理由懷疑是胡璉或胡璉的部下在黃維的坦克上做了手腳,但胡璉逃出去后很快就成為第二編練司令部改編的第十二兵團司令,也不用黃維“讓”了。
據說胡璉“扶正”后依然對黃維懷恨在心,并對前來領取撫恤金的黃夫人冷嘲熱諷甚至破口大罵,全然沒有半點“袍澤之誼”,這就給讀者諸君留下了比較有趣的問題:如果當年老蔣直接讓胡璉當司令,十二兵團能不能逃得掉?胡璉瞧不起黃維,是胡璉太狂妄,還是黃維確實不是適合當兵團司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