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的金融圈可真是熱鬧非凡,不是因為股市大漲,也不是因為有人中了彩票,而是因為一家名叫浙江永坤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永坤黃金)的“黃金大亨”出了點“小狀況”,這事兒可比肥皂劇還精彩,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事情是這樣的,永坤黃金號稱是一家黃金綜合服務商,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他們做黃金買賣,而且有兩種方式,線上和線下,就跟現在流行的網購和實體店購物一樣。不過,他們有個特別的“黃金托管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你買了黃金,但黃金并不在你手里,而是放在他們那兒。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自己只拿著一張“我是孩子親媽”的證明?這種模式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金店可能會“一金多賣”,就像賣票一樣,一張票賣給了好幾個人,到最后就容易出現擠兌或者資金挪用的風險,這事兒要是攤到誰頭上,那可真是比中彩票還讓人“驚喜”。
據《紅星資本局》報道,有個叫李女士的投資者,她在永坤黃金的線上商城投了將近40萬元。按照平臺的規則,你買了黃金之后,不能馬上拿走現貨,得等上28天到365天,這段時間夠你把頭發都等白了吧。而且不管你選提貨、賣出去還是退款,平臺都保證你“穩賺不賠”,這簡直就是傳說中的“天上掉餡餅”啊。可問題是,5月20日,李女士的朋友提醒她平臺可能出問題了,她趕緊去申請退款或者提貨,結果呢?申請一直“待審核”,就像你在網上下單之后,賣家一直不發貨,你只能干瞪眼。到了5月26日,更離譜的事情發生了,永坤商城的商品全都被清空了,客服電話也打不通了,這事兒要是放到古代,那可真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啊。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還有個叫陸女士的投資者,她是從永坤黃金的線下渠道買的黃金。她全家總共投了70萬到80萬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啊。線下買金其實是個黃金轉租合同,還附帶一份黃金保單,聽起來是不是很靠譜?永坤黃金每年會根據黃金的價值給陸女士利息,年化收益率大概在7%左右。這要是放在銀行,估計得羨慕死了。可問題是,這份保單后來被發現其實只保黃金因火災、爆炸、雷擊等客觀事件造成的損失,別的都不保。陸女士說,她敢在沒見到黃金的情況下付款,就是沖著這份保單去的,結果現在才發現自己可能被忽悠了,這事兒要是放到電視劇里,那可真是“反轉再反轉”。
更讓人揪心的是,永坤控股的自家員工也買了黃金。有個前員工哭著說,自己不僅工作沒了,家里所有的錢也都投進去了,還欠著款。這事兒要是放到現實生活中,那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啊。
據某眼查顯示,永坤黃金的經營實體是浙江永坤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實控人叫汪國海。除了永坤黃金,這家公司還投資了多家黃金相關公司,聽起來是不是很牛?可問題是,5月23日,永坤黃金和浙江永坤控股有限公司都被列入了經營異常名錄,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這事兒要是放到古代,那就是“查無此人”啊。5月27日,杭州上城區經偵隊確認已經立案了,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中,這事兒要是放到偵探小說里,那可真是“迷霧重重,真相待解”。
據《紅星資本局》報道,永坤黃金還出具了一份保單,保險標的是投資者寄存的黃金資產。截至4月28日,永坤黃金的在保黃金資產至少有41億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啊,相當于一個小國的財政收入了。可問題是,有財產險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為財產出保時,不必實地核查財產,而且保單上寫的黃金數量并不保證這些黃金真的存在,這事兒要是放到現實中,那可真是“畫餅充饑”啊。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京師律師事務所證券和投資基金法律事務部主任劉盼盼表示,非金機構不得開展黃金投資業務,也不得作出保本承諾,實物黃金類也不得出現保本字樣。高收益理財承諾(如年化超8%)多為騙局,大家可得警惕“實體背書+拉人頭返利”模式,這可是涉嫌傳銷、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行為的,這事兒要是放到法律課堂上,那可真是“活生生的案例”。
總之,永坤黃金這事兒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投資者們原本想著能穩穩當當賺一筆,結果卻陷入了這樣的困境。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查清真相,給大家一個交代,也希望投資者們能吸取教訓,以后投資的時候多長個心眼,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很可能是石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