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陣子,懂王正瞄準了哈佛大學,準備好好“改造”一下這所世界頂級名校。
按照他老人家的安排,聯邦政府將直接終止外國留學生的學業和相關資助,以及某些“沒事兒找事兒”項目的活動經費。
然后再把這部分錢撥給職業學校,培養更多的藍領技工,以振興美利堅工業。
隨著一大批高職高專院校的建立,美國制造業將會重煥發活力,這不就人人有工作有奔頭了嗎?
站在紅脖子的角度上看,猛地一聽,還確實挺激動人心,感覺把藤校經費撥給職業教育,那就是在助推“美國再次偉大”呢。
只是,你看滿大街蹣跚地扭動著肥胖而油膩的身軀,加減乘除都捋不清的美國基層民眾,他們離成為手藝精湛,擁有組織紀律性的產業工人,之間差距是幾年高職高專教育就能搞定的?
更何況,舒坦慣了的他們,還能安心去做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嗎?
還有制造業要求的全產業鏈基地,可不是吹口氣它就能自己冒出來的。不僅花時間,還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工程師,也根本離不開藤校的精英教育...
所以,作為局外人,咱們稍微琢磨一下也能察覺出來,懂王的這次出手,帶有明顯的私人報復色彩。
目前,一種說法是引援哈佛大學前校友會主席布魯克斯·紐馬克向媒體透露的某些信息——·特朗普之所以專整哈佛大學,主要是因為去年他的小兒子巴倫·特朗普申請入學哈佛時被拒。理由是成績過低,就算捐贈巨款你家兒子也夠不上。
而且不僅是哈佛,據說大部分藤校都拿了各種說辭婉拒了巴倫,甚至包括了懂王的母校賓大。好在,最終紐約大學商學院還算識時務,比較痛快的接納了巴倫·特朗普。讓懂王的小兒子好歹也有了個名校身份。
到這兒,你可能會說,經常被嘲笑“智商低”的小布什的高中成績更差勁,甚至一些科目僅僅是C和C+,但人家照樣上了耶魯。
但擱不住,他爸爸老布什,是耶魯校董會的成員。
要成為一個名校的校董,可不是光大筆去捐款就能搞定的,得先看出身和社會威望,尤其是上流社會的好評度。
而特朗普家族,相對于那些“波士頓婆羅門”的老錢“家族”,在很多藤校眼中,幾乎就是個上不了臺面的暴發戶,吸收他做校董,容易拉低學校的檔次。
你就看特朗普的“母校”,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沃頓商學院。
雖然特朗普給賓大捐過錢,還不止一次,但賓大卻從未給他建個雕塑,刻個磚什么的,甚至連活動從來都不帶特朗普玩兒,也沒請他來做過演講。
所以,特朗普這次出手搞哈佛,確實也不排除由于兒子上學導致他家和美國一眾藤校產生的積怨。
而懂王,又是個報復心理非常重的人。
另外,這么多年來,美國高校,甚至整個西方社會,素來是“多元化、公平與包容”運動的大本營。
這跟懂王的那一套“爸爸應該是男人、媽媽應該是女人”、“芬太尼是毒藥”、“移民都要被趕走”的理念截然相反。
況且,美國高校的“多元化、公平與包容”運動,其背后帶著濃郁的民主黨色彩。
懂王最大的敵人,不是俄羅斯,也不是中國,或許正是民主黨。
當然,目前最明顯也最有說服力的原因,還是跟以哈佛為代表的這些美國名校們“聲援巴勒斯坦”運動有關。
這方面,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在美國,罵美利堅隨便,但罵以色列就會有大麻煩了。
無關白宮里坐著的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總統。
于是我們看到,從2023年底開始,各大藤校紛紛被扣上“反猶”的帽子。
2023年12月,哈佛、麻省理工、賓夕法尼亞三所世界名校的校長曾專門被國會傳喚,參加了一個氣氛極為緊張的聽證會。
聽證會后不久,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伊麗莎白·馬吉爾和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都相繼辭職,麻省理工大學校長莎莉·科恩布魯斯也遭到持續施壓,差點被逼辭職。
原本,那次的聽證會名單上還有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米努什·沙菲克,但沙菲克以要參加在迪拜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為由,成功推遲了聽證會。
然而,被傳喚這事兒,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次年4月,哥大校長沙菲克還是被拉了去參加聽證會。
有了前車之鑒,沙菲克表現的十分配合,最終保住了自己的校長職位和每年4億美金的聯邦撥款。
注意了,這時候的美國總統,還是民主黨的老拜登。
時間再一晃,懂王如閃電般的歸來了。
面對特朗普的施壓,哥倫比亞大學依舊是身段最軟的那個,不僅嚴格限制學生們的反以活動,還麻溜的取消了DEI項目(就是前面說的那個“多元化、公平與包容”項目)。
然而,哈佛大學還是堅持不服,任由懂王各種錘,就是不愿意做出改變。
不得不承認,這所世界頂級名校果然是有高人。別的不說,就看特朗普打貿易戰,美國用的也是這個套路,對方表現出退讓就追著打,摁著腦袋壓,對方要堅定的不從,那咱們就談...
所以,只要最強的那個表示不從,后面的一群,也會上來硬剛的勁頭。
目前的美國學術圈,雖然懂王暫時還沒找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麻煩,但它們已經表示自己不會妥協了。
最后要說的是,在咱們看來,特朗普的這番操作,簡直是在自斷美利堅的命脈和根基。但為何依舊有大量美國群眾對此伸出大拇指點贊?
其實,那些點贊的美國群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不可能考上這類世界名校的。
對于能力一般,家庭也不寬裕的他們來說,學費貴的要死,招那么多外國人還發獎學金,而本國的老百姓卻無緣本國的教育資源。
在他們眼中,國家的大筆教育科研經費向這些機構傾斜,拿到好處的,只是少數精英;作為社會的中下層,他們確實看不到任何意義。
他們完全忽視了 ,美國本土現在基本上是不生產科研人員的,也是不怎么生產科學家的。美國本土人,腦子好的去讀金融、法律、商科,賺大錢,腦子不好的連高中都不讀。所以美國的科技優勢,主要靠的,就是他們想轟走的這批外國人。
社會撕裂到這種程度,簡直就好比在小船上打架,拆下船板互毆,居然根本不在乎船會不會沉了...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