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紀委消息,福建一建集團董事長吳建雄被查。
吳建雄,1959年12月生,在職大學學歷,1976年7月參加工作。
這是一個國企老總。
1980年到2014年間,他在福建一建永安分公司任施工員,隊長,副經理,經理,后升任公司經理助理,副經理,總工程師,福州分公司經理,后擔任公司總經理。
2014年到2015年,擔任福建一建總經理,董事長。
20年1月,正式退休。
從履歷可以看得出來,他一直在福建一建工作了,從普通員工干到了總經理董事長,這是他能力的體現。
能從底層做到這個位置,一定是有拿得出手的成績,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勝出。
現在的輿論場上有個不好的傾向是在臺上的時候各種好,不行了就給一棍打倒。
要知道,組織從來都是以治病救人為目的的。
一棍子打倒不是事實的全部,更有問題不好回答。
就比如說如果他一開始是不好的,為啥要提拔,是誰提拔的。
又如果他一開始是好的,是啥讓他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事情也就解決了大半。
必須要承認,他做出過成績,組織給過待遇,犯了錯誤,也是接受懲罰。
功過分明才是正確的方式。
這也是一個成熟理性的社會應該有的樣子。
這是一家全省性的公司,能在這樣一個大公司里脫穎而出還是相當不容易的,其中的努力也只有他自己最為清楚。
可以說,他的這些成績是來之不易的。
他也親手毀掉了這一切。
通報中說他是嚴重違紀違法,一個不全面的通俗說法伸手了。
伸手是很不明智的,并且也沒有讓日子過得更好。
算筆賬也就清楚了。
如果他不伸手的話,在這個位置上退下來,有養老金,退休有待遇,有各種福利和不錯的醫療,大富大貴說不上,但一定是過得不錯的那種。
伸手之后呢,之前的一切都歸了零,本來有的也沒了,一家人的生活被攪了個天翻地覆,如果再上有老下有小日子只會是更難過。
他應該是個聰明人,如果不是的話也到不了這個位置。
問題是一個聰明人為啥在伸手前就不評估一下風險呢,眼前的例子還是不少的。
要知道,平時做點小事都得考慮一下,但到了人生大事上卻撞起了大運。
這里的答案有兩個,一是犯了糊涂,是的,哪怕是再怎么聰明的也會犯。
二是認為足夠聰明,就是做了也不會被發現。
這種僥幸心態還是要不得的,要知道,現在的大數據已經足夠智能,那些小聰明都會被輕松識破。
他已經是時代的落伍者,如果他對大數據有所了解的話,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那樣的自信。
他可能是算清了各種的生活小賬,但卻唯獨沒算明白這筆人生的大賬,別的也只能算是小聰明了。
成長歷練二十年,干工作幾十年,大墻里再十幾二十年,這就是他人生的全部。
別人的晚年是兒孫繞膝,他的晚年是大墻鐵窗。
藥早就有了,吃了的都說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