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各大野戰軍下轄的縱隊司令員,是這場戰役中的中堅力量,歸野戰軍司令部直接領導,像一些重要的戰役指揮,都是由各大野戰軍下轄的縱隊司令去完成。
這樣一來,各大野戰軍的縱隊司令員,為了革命事業,以及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后,曾經任職縱隊司令員的將領們,都得到了重用,并且在軍中擔任要職。
那么,這些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赫赫戰功的縱隊司令,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后,各自的發展如何?
西北野戰軍下轄的第三縱隊司令員許光達,他在建國后的1955年,是獲得了大將軍銜。并且,任職裝甲兵的司令員,該兵種是建國后,新組建的重要兵種之一,被譽為是陸戰之虎。
可能,正是因為許光達在新中國成立后擔任的職位非常重要,加上為革命事業立下的戰功,所以,他獲得了大將軍銜。
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陳賡,在新中國成立后,投入軍事教育事業,創建哈軍工學院,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軍事干部。
與此同時,陳賡還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個人的戰術能力,統籌能力,絕對是最突出的一位縱隊司令。正因如此,陳賡在1955年獲得了大將軍銜。
剩余的縱隊司令員,在1955年,分別是上將,中將,少將。這樣看來:在解放時期,任職縱隊司令員的將領,在新中國成立后,軍銜最高的是許光達與陳賡。
雖然,這兩位的軍銜最高,但他們的職務并不是最高的。就比如負責軍事教育的陳賡大將,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遠離最高權力的核心圈子。從而導致,他在新中國成立后,擔任的職務并不是很高,行政級別還沒有達到副國級。
許光達的行政級別也沒有達到副國級,而他在建國后,擔任的最高職位就是裝甲兵的司令員。
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王震,在新中國成立后,各方面的任職情況很不錯。先是擔任鐵道兵的司令員,負責我國鐵路的修建。后又投入農業建設事業,擔任農墾部的部長。因出色的政績能力,王震進入最高權力的核心圈子,成為黨的重要領導人,先后任職副總理,副主席。
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的司令員陳錫聯,在新中國成立后擔任的職務也很高。任職炮兵司令員,負責我國的炮兵建設。1959年,陳錫聯被調到沈陽軍區任職司令員,后又調到北京軍區任職司令員。
要知道,在他擔任大軍區司令員的期間,他還是政治局的委員,行政級別達到了副國級,而這并不是他的高光時刻。
在1976年二月,陳錫聯代替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成為三軍最高統帥,個人的政治生涯達到了頂峰。
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洪學智,與第八縱隊司令員黃永勝,還有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許世友,他們三人在新中國成立后,擔任的職務也很高。
洪學智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后勤建設的骨干力量,兩次任職總后勤部部長,為軍隊的后勤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是80年代,軍隊建設的骨干力量。
黃永勝在新中國成立后,擔任的最高職務是總參謀長。
許世友長期任職大軍區司令,出色的軍事能力,讓他深得毛主席的重用,成為任期最久的大軍區司令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