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代人補養,為何越補越虛?
《素問?痹論》提到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如今,不少家長認為高蛋白就營養,拼命給孩子吃魚蝦肉蛋奶,卻忽略孩子脾胃 “成而未全,全而未壯”,難以消化高蛋白食物。這樣做,孩子輕則積食,重則 “脾虛肝旺”。成人盲目吃阿膠、人參等補品,脾胃虛弱時,也會腹脹、上火,出現 “虛不受補” 的情況。
二、“七少” 養護法,筑牢脾胃根基
- 少吃東西
:中醫講,脾胃是 “后天之本”,吃多會傷脾胃。飯后腹脹超 2 小時、大便黏馬桶,就是吃多了。每餐七八分飽,兒童遵循 “333 原則”,多吃小米、山藥等健脾食物。
- 少海鮮
:多數海鮮性寒,會傷脾陽。吃海鮮時搭配姜、蔥等調料,脾胃弱的人一周吃 1 - 2 次,別吃刺身、冰鎮海鮮。
- 少辛辣
:過量吃辛辣會胃熱、傷肺、讓氣血逆亂。可以用蔥、蒜替代辣椒,吃辣后喝綠豆湯緩解不適。
- 少水果
:寒性水果會傷脾陽,溫性水果吃多易生濕熱。每天吃 200g 以內,脾胃虛寒者把水果蒸熱再吃。
- 少晚餐
:傍晚 17 - 19 點后,脾胃運化能力減弱。晚餐 18 點前吃完,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飯后散步摩腹。
- 少喝水
:脾胃虛弱者不能盲目 “每天八杯水”,否則會水濕內停。不渴不飲,喝溫水,每次別超 200ml。
- 少寒涼
:注意頭頸、腹背和腳的保暖,少吃冰飲、涼菜,夏季不坐石凳。
乏力懶動、飯后犯困、大便不成形,晨起刷牙惡心,都是脾虛的表現。
2. 消積后再補養
積食時,用 “焦三仙” 煮水消積;恢復期,從小米粥油、炒山藥片開始平補。
3. 穴位按摩
每天按壓足三里 3 分鐘,順時針摩動中脘穴 50 圈,按揉公孫穴 2 分鐘,能調理脾胃。
4. 運動養脾
飯后散步、做八段錦 “調理脾胃須單舉”,避免久坐。
四、四季護脾,順時而調
春季多吃山藥、茯苓;夏季喝紅豆薏米粥;秋季吃銀耳、蜂蜜;冬季用生姜、肉桂溫脾。
脾胃養護,關鍵是敬畏身體,吃得少、吃得對、吃得暖,給脾胃喘息的空間 。正如《素問?五常政大論》所說:“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哲醫論壇——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聯系我們刪除:bflzyb
往期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