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媽媽Uma(ID:umawong666) ◎作者| uma wong
(*文章稍長,閱讀需要10分鐘)
前幾天,看到同事們都在發這張——二季度最新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表。一年期存款利率降到了1%以下,正式進入了0字頭時代。
才突然驚覺,我們70后、80后,乃至90后,所經歷的整整一個加息時代,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了。
很多伴隨了我們前半生的投資經驗,在這個時候會開始失靈。比如“買房永遠對,京滬永遠漲”。
利率不會是所有變化產生的原因,但它是很多社會現象的底層原因。
利率走低,經濟下行,賺錢辛苦,工資不漲,生育率也下降,年輕人連戀愛都不談了。社會上賺快錢的坑蒙拐騙也多起來了。還有可怕的延遲退休,社保賴賬。
車轱轆話大家都會說,但其實意義不大,除了增加恐慌和消極情緒,也沒啥價值。
今天我們換一個角度,我們從數據層面,來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是怎么熬過他們的低息時代的。
數據來源說明:以下數據均來自World Bank、IMF、CEIC、Trading Economics、World Economics等,根據本人手工整理而成。因為年代久遠,有部分有精準數據出處,有部分是推測數據,甚至來自新聞報道綜合整理而成。
失落的30年其實是從降息開始
1990年,正是日本資產泡沫化最嚴重的時候。
但其實,一直被認為是造成日本衰落的元兇,美國摁頭簽下的《廣場協議》,是在1985年簽訂的。日本簽下《廣場協議》后,被迫對日元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升值,但當時并沒有造成日本的金融大震蕩。
相反,因為日元升值,熱錢涌入,反而帶來了1985-1988這一段時間的繁榮。以日本東京市中心比較昂貴的公寓為例,單位平米價從1985年的100萬日元左右,短短五年間,同地段房價翻了一倍,在1990年達到了220萬日元每平米,直接翻了一番。
而真正的急轉直下,其實從1990年日本意識到經濟過熱,主動用急速降息的方式降溫操作開始。
1990年,日本緊急從6%的政策利率,降到4.5%,隨后一路踩急剎車,僅用了五年時間,就把日本政策利率降到0字頭,也就是我們目前現在的水平。
而參考中國的降息通道過程,我們還是要穩健得多。所以我們跟日本一些相似之處,但也不可一概而論。我們的降溫操作是從2019年開始,用了七年的時間,降到了低息通道的入口。
數據來源:2025年2月18日《近期我國國債收益率 持續下行的原因及建議》,中銀研究院
降息后的匯率走勢
降息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也跟我們的海外資產配置高度相關,那就是:
降息了以后,匯率到底會怎么走?
這里又有一個打破我們認知的事情。很多人會認為,匯率會是一個板上釘釘的,基本符合經濟學原理的一個簡單推理。
降息不可怕,放在世界范圍內,去尋找利息高地,不就妥了嗎?
很多朋友都是基于這個想法,開始研究匯率的。如果你開始在網上研究匯率,你就會發現,不管是經濟學家,還是專業投顧,還是網上的野生專家,大家的結論不僅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博主在這里不講任何推理,流派,也不站任何的隊。我們只看數據,以及分析背后的原因。
首先,日本在1990年到1995年這個緊急降息的通道中,匯率是同步走低,也就是日元升值的過程。
日本的廣場協議簽訂于1985年,1985年到1990年持續升值,1990年日本宣布大幅降息,并開始走降息通道,此后5年,又繼續走了五年的連續升值,一直到1995年。
在這個十年里,1990年是一個轉折年,前五年雖然持續升值,但也推高了日元資產,特別是日本的房地產,達到歷史頂峰。而在降息通道的五年(1990-1995年)里,日元進一步升值,但這個時候卻不再是資金流入的態勢,而是流出了。
流出的主力軍就是日本的五大商社。
日元升值的前半段,1985-1990年,是以日本財團帶頭的海外并購潮,他們開始先知先覺地在海外買買買(當時匯率還非常便宜!),日本的海外并購達到4000億美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其中最有名的,包括三菱地產以13.73億美元收購洛克菲勒中心,索尼以34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等。
1990年開始,日本的樓市、股市,同步開始長達五年的急劇下挫和漫長的20年蕭條期。1990-1995年期間的日元匯率倒是達到了歷史最低點,此時的換匯成本是最低的,持有現金的普通人,依然有機會布局海外資產。
但可惜此時,大部分普通民眾的資產都鎖死在了日本的房產和股票里,根本就無力逃脫,只能眼看著資產灰飛煙滅。
所以,如果我們只看利率調整,是會覺得:日本在1990年的急劇降息決策很魯莽。但現在回過頭看。
被套牢的只是普通人而已。
利用日元匯率、銀行低息的窗口,套利日元資產/房產,需要怎樣的身份/資金條件?歡迎掃碼加好友溝通咨詢:
降息通道中的日本
1990-2025年的時間跨度太大,大家看數據也看得不那么清晰。那么我們著重看一下日本在降息通道中的這10年(1990-2000年)里,經濟和社會面的主要變化是什么。
(1)匯率:先降后升
從1985年日元升值開始,到標志性的1990年日本央行突然降息,再到1995年,日元的匯率達到最低點。
從1995年開始,日本開始進入我們現在的0字頭利率時代,匯率也開始從歷史的最低點開始反彈。
起碼看日元的這一段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匯率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強大就升值,經濟下行就貶值的邏輯。它的影響因素其實很多,有被動的匯率調整,也有主動的意圖在內,單線思維真的行不通。
(2)出口:穩穩地保住了
看到出口數據,我們會能夠稍微理解當時匯率折線走勢的真正邏輯了。凸顯了當時日元高位,主動貶值的主要原因——保出口。
在這10年里,只看日本的匯率的大走勢,最終拿到的結果就是:在日本國內面臨巨大資產泡沫的環境之下。日本的看似激進的降息和匯率操作,卻神奇般地保住了日本的出口。
國內資產泡沫都爛在普通老百姓的鍋里了,民怨沸騰先不管他們。但出口還是穩住了。比起內需外貿一起完蛋,至少保住了外貿,也算是棋高一著。
我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都能看到大量文章評價這一段歷史,都是批評日本央行之“暴力”降息。但看到這一組出口數據,我個人卻覺得,日本當時還是有幾分智慧在里面的,依然保住了他們的基本盤。
小日子,有點東西。
(3)房價:急跌之后是漫長的陰跌
房價的數據就不多說了,我們很多人都對這段歷史耳熟能詳。1990年,用降息的刺穿日本經濟泡沫開始,日本的房價連降10年到2000年,然后在2000年以后,保持了將近20年的低位徘徊。
注:日本的房價歷史數據,對標的是日本東京某核心地段約70平米左右公寓,根據Global Property Guide、Japan Property Central、Nikkei Asia等綜合整理而成,僅供宏觀面參考所用,不構成直接的買房建議。
超低利率的20年(2000-2021年)
本人在做marketing顧問的時代,就一直在讀一位日本作家兼咨詢顧問大前研一先生的書。他有一本《低欲望社會》,就從他一個戰略咨詢顧問,兼日本普通居民的角度,從宏觀到微觀,到具體的生活,和社會百態上,全面展示了日本的這種超低息時代是什么樣子的。
大家感興趣了自己買來翻翻。目前我們的社會也顯露出一些相似之處:比如,低結婚率,低生育率,低就業率等等。
所以社會面的細節今天不多說,我在這里簡要匯報一下數據面看到的結論。
(1)匯率:匯率有時候是政策工具
低利率時代的匯率依然有很大的波動。08年世界金融危機,日元成為避險資產,開始大幅升值。2012年安倍晉三上臺,開始推行積極的寬松政策,刺激日元一路貶值。匯率在國家對抗階段,它是戰爭的工具。在非對抗的階段,更多的時候是國家政策的配套工具。
(2)房價:連跌20年后海外買家救場
日本房價從1995年直跌谷底,到2015年,整整20年,都是一個漫長的低位徘徊的狀態。在近五年也就是2019-2025年間,才有了比較快的反彈。而這種反彈跟日元貶值又不無關系。
回顧一下,中國開始走上緩慢降息通道,正是開始于2019年。在2023年以后,我們也在媒體頻繁看到中國人在日本買豪宅的新聞。在日本長達20年低欲望社會里,本地年輕人購房欲望和購房能力長期都在低位,外國人(其中較大比例的中國人)買房,推高了房價,是合理的。
(3)人口:一路萎縮
日本進入低息社會以后,新生人口也開始長年的下滑,從1990年繁榮時的高峰期每年120萬新生人口,降到了2025年尾的70萬新生人口。總和出生率(女性生育率)也是逐步走向低位。不生育的態勢,在我們國家這兩年也表現得非常明顯,這一趨勢估計會跟日本同步。
亮點:走出蕭條的偉大托底
低息社會和低欲望社會,不管是從數據層面,還是從感官層面,給人的感覺都很不好,那我們還是說點有希望的事情。
但我們在前面分析日本1990年主動大幅降息刺穿經濟泡沫這件事的時候,已經發現了,日本的五大商社,作為日本經濟的命脈之一,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托底作用。
不僅是在1990年降息前,在日本經濟最好的時候,如神來之筆,在美國買下了將近10%的資產,在隨后的20年里(2000-2021年),也依然在大幅地進行海外投資。
在日本的海外投資目的地中,對美國的投資一直是占比最大的,在中國房地產的黃金十年,也是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跟著我們中國的房地產吃了一波肉。
即便是在1995年匯率的巨幅波動里,日本的股票房產全面縮水,以三菱商社為首的五大商社,也是穩穩地拿住了歷史營收的高點。
回憶前兩個月前股神巴菲特謝幕演出中,反復提及的日本五大商社,他們除了有老爺子喜歡的避險資產,他們在過去三十年里,因為國內的長期蕭條,不得不深度布局海外,其實也是一種深層次的避險能力。
在內需不夠的情況下,我們也經常喊出海。中國有能力,有實力,有魄力觸達海外市場的企業,太多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的低成本,價格戰,強供應,這個三板斧,在目前全球萎縮的市場環境下,還好使不好使,真的難說。
日本長達三十年里,對海外市場的深耕,建立的一些品牌基礎,都有著非常堅實的抗風險能力。以我們目前生活的城市吉隆坡來說,這兩年比亞迪和吉利都在馬來西亞打出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目前路上看到的主要還是日系車。
日本的連鎖零售,在吉隆坡也是遍地開花。包括我們十年前做非洲市場的時候,貧窮如非洲,也可以見到大量日本人投資的種植園、商超和遍地的日本二手車。
咱們中國人可以搞得過他們嗎?當然可以。但我們是現在最難的時候才開始搞,而他們其實已經提前了三十年,在匯率成本最低的時候,慢慢悠悠地搞,并且深度輻射到了世界的每一個旮旯角落。
總結
最后,分析這些,對我們普通人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呢?除非你就在五大商社上班,否則這一切對咱們都沒有意義。
第一,只要不是在1-3年內就被打平的利差,其實值得追逐。
第二,海外資產配置的意義,日本30年前就已經玩明白了。
第三,如果再來一次,一定要在最有錢的時候,保持現金,以及多樣資產配置,而不是等到被套牢。
第四,匯率并不是簡單粗暴的東升西降,你輸我贏的直線邏輯,有時候你是戰友,有時候你是韭菜。
第五,放眼世界,才是低息唯一的出路。如果全世界都低息,那咱就認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