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喜歡記錄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尤其是媽媽這個角色,更是如此。
就像網上有人調侃的那樣:
當媽后,手機相冊成了孩子的成長日記,朋友圈里曬娃成了日常儀式。
和閨蜜朋友聊天,三句不離孩子的趣事、進步和新技能。
孩子這兩個字,似乎成了生命里最鮮亮的光,照亮了我們觸碰世界的前路。
然而,還有一群媽媽,卻反其道而行之,在曬娃大軍中顯得格格不入。
她們謹慎守護著孩子的影像,也克制著炫耀孩子的沖動。
就好像孩子是她們日常生活里最無關緊要的一部分一樣。
那么像這類媽媽,在其背后又有著怎樣鮮明的特征呢?
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01.警惕心強,深諳人性詭譎的“守護者”
有人說:
有了孩子,就相當于有了軟肋,我們不敢大意,因為輸不起。
對此,深以為然。
平日里,無論是曬娃,還是炫耀孩子的成績,看起來無傷大雅,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稍不注意,就可能埋下潛在的危險。
比如,先拿“曬娃”來說。
一張看似無害的照片,可能被別有用心者惡意篡改。
一段分享孩子日常的視頻,也可能暴露家庭住址、生活習慣等敏感信息。
更令人憂慮的是,兒童身份被盜用、網絡誘拐的風險,也并非只存在于新聞中。
其實,很多事情,我們沒遇到,只是“幸運者偏差”而已。
就像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新聞,有位媽媽,喜歡分享跟孩子有關的一切。
結果人販子通過這位媽媽曬出的信息,準確的拼湊出了孩子的學校、班級及其姓名。
并且打印出孩子的照片,假扮成孩子的家人,去學校接孩子。
幸好老師和學校保安,察覺出來不對勁,對方心虛之下露了怯,這才沒能得逞。
但事后回想,仍讓人心有余悸。
還有就是一些家長,逢人就炫耀孩子的一些成績或榮譽。
可能每個人都有分享喜悅的沖動,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很少有人能跟你感同身受。
甚至說,這種做法,還會刺痛一些人的敏感神經,使得他們生出嫉妒心。
哪怕是具有血緣關系的親戚,有時也是如此。
畢竟,“貴州6歲男童失蹤案”仍然歷歷在目,在耳旁回響,也值得引起我們所有家長的警惕。
所以說,那些不曬娃,也不喜歡跟別人炫耀孩子的媽媽,往往深諳人性的幽微復雜。
她們像是警覺的母鹿一般,本能地的保護著幼崽遠離潛在危險。
這種高度警惕、對人性復雜面的清醒認知,實則是深沉母愛的另一種表達。
以克制守護純粹,以沉默構筑保護孩子的堡壘。
02.懂得尊重孩子的邊界和空間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總喜歡強調說:
你是我生養的,我做什么,你都不能違逆我的意志。
這些振振有詞的表達,無疑是在擠壓孩子的成長空間。
作為父母,不但越界了,而且剝奪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權利。
甚至在某個事件中,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和麻煩。
就像我在朋友圈看到過一個事情。
有位媽媽,在翻越手機相冊時,無意間看到了上小學的兒子,小時候尿床的一張照片。
于是心血來潮,就把這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里。
可結果呢,朋友圈里還有其他學生的家長。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這件囧事在學校里傳揚了起來,主人公也迅速“走紅”,惹來了不少人的嘲笑和譏諷。
可讓人無奈的是,直到這個孩子想要退學,親子關系變得緊張起來,這位媽媽仍然不以為意,甚至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
其實,這在很多時候,真的是我們為人家長,認知狹隘的一種悲劇。
還有的家長,會把孩子的一些計劃中還沒成功的事情,拿出來炫耀和談論。
比如孩子可能會考上哪所名校,又準備考什么專業的研究生之類的。
其實,只要談論這些,就會引起蝴蝶效應,若是孩子最后沒能如愿以償,那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呢?
古人言:事以密成,言以泄敗,未竟之事,勿先言之。
就是在告訴我們,任何事情在成功之前,最好低調小心行事。
對應到孩子身上,也是如此。
而那些不會輕易曬娃和炫耀孩子的媽媽,不但深諳這個道理,而且懂得孩子是一個獨立的、有尊嚴的個體。
這類媽媽,往往懂得后退一步,將選擇權和展示臺,留給孩子自己。
這種尊重,不但保護了孩子的隱私權,而且會悄然在孩子心中種下邊界意識的種子,拓寬他們的成長空間。
03.內心富足,注重自我成長的“自洽者”
很多父母,自從有了孩子,總喜歡說:
這一生,我就是為了孩子而活的。
事實上,當我們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時候,至少會產生兩方面的問題。
其一,我們沒了自己。
其二,我們過度的介入孩子的人生,會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壓力,也會給他們套上無形的枷鎖。
哲學家尼采說過: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也不是你子女的前傳。
所以,當我們用心經營自己的時候,不但能觸達我們想要到達的目的地,而且還能給孩子帶來潤物無聲的積極影響。
而那些不曬娃,不喜歡炫耀孩子的媽媽,她們的生活重心穩固而多元。
雖然孩子是生命中的珍寶,但卻非唯一的價值坐標。
她們有熱愛的事業、專注的興趣,豐富的社交圈和持續的個人成長目標。
她們的自我價值感,不依賴于孩子的表現是否“拿的出手”,也不需要通過別人的點贊和羨慕,來確認自己是個“好媽媽”。
這類媽媽,往往內心富足、獨立自強。
她們享受與孩子相處的親密時光,但不會將孩子的點滴作為社交的談資。
她們更愿意分享自己閱讀的新書、學習的新技能、工作中的突出表現。
因為她們明白,自己存在的本身,就是一顆根深葉茂的樹,無需通過孩子,來證明自我的存在價值。
這類媽媽,不僅通透,而且會過得越來越幸福。
更關鍵的是,她們給予孩子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自我發展的同時,也拔高了孩子的上限。
其實,母愛的方式千姿百態。
但在我看來,既然愛本無私,就得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展開。
而那些不曬娃、不喜歡炫耀孩子成績的媽媽,恰恰用沉默的力量,塑造著孩子面對世界的方式。
不張揚,卻篤定,不喧囂,卻深沉。
也許,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拿開的那一瞬間,作為媽媽,也給了自己無限的可能性。
也勢必,會給孩子留出一大片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
大家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