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每個人自生下來就擁有的個人紀念日,一個伴隨終生的紀念日。
人們對它的態(tài)度或許都有一個節(jié)點——在那之前,我們期盼著它的到來;在那之后,它的到來又令人感到焦慮與感慨。
或許對很多人來講,這個節(jié)點就發(fā)生在25歲前后,就像《年齡是一種感覺》這本書里所講的,25歲才算真正長大成人。
我們在前一陣子讀了這本書,它很私人,很具體,很容易讓人有感而發(fā),想起過往的種種,喚起對未來的些許迷茫、擔憂。但合上書頁,最終感受到的是一種坦然,一種不悔。
《年齡是一種感覺》的編輯@三兒在它出版后,寫下一些對這本小書的感覺,作為它的生日禮物。
所以年齡是一種什么感覺呢?我們今天請到了@三兒老師 ,來一起聊聊。
Q: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特別,它是一本精裝書,外封是個透明的亞克力套子,上面還鑲嵌了一張可以取下來的透卡, 是怎么想到這樣一種設計的?
編輯:主要是為了配合盲盒閱讀的概念,就想著做一個書匣,這樣在閱讀之前可以得先把書“抽”出來,咻——
設計封面時想了兩種方案,覺得都不錯,難以割舍,就分別設計成了封面和封底,其實也是暗喻了這本書的兩種閱讀方式。透卡直接鑲嵌在封底這個思路我一直頗為得意,屬于編輯部私下埋的一個“彩蛋”吧,意思是:想拿到透卡,就得破壞封底——人是不可以走兩條路的,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反之亦然——但是不要擔心,摘下透卡后會看到精裝內(nèi)封上的貝殼,祝福大家做出選擇后總能柳暗花明,生命允許一切發(fā)生。
整體效果令人非常驚喜,超乎想象的滿意,送審時作者也特別喜歡這個設計,隨后it is very much approved!
在此特別感謝我們的設計師和生產(chǎn)老師,感恩大家(雖然他們看不到這條吧)。
Q:書里的章節(jié)共有12個,對應了不同的元素,為什么你對其中的“牡蠣”情有獨鐘,將其用在了書封設計和各種宣傳物料上?
編輯:因為好吃。
牡蠣一章寫的是剛步入社會的主人公在機緣巧合下和她一生的閨蜜相遇的場景。故事里她們?nèi)コ粤艘活D牡蠣大餐,在席間大放厥詞(x),那時的兩人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飽含著對未來和遠方的向往,生命力勃發(fā),放在全書的開篇讓姐姐我忍不住想當年啊……
牡蠣本身在文化語境里就很容易與女性形象掛鉤,同時世界著名文學大師莎士比亞說過:
the world is my oyster which I with sword will open.
世界是我的牡蠣,我將以利刃得之。
意味著有力量的人將得到世界的珍寶。基于這兩點,我覺得無論是牡蠣這一章的故事還是其本身的意象,都是對女孩們的美好的祝福,所以牡蠣和珍珠這兩個形象被我用在了各種物料上。
Q:作者在最后給12個人生片段都留下注釋,你覺得為什么唯獨“公交車”這一章是“/”呢?
編輯:不正經(jīng)版答案:因為那個男人不重要。
正經(jīng)版答案:因為愛情的感受是無法被簡略的。
公交車一章寫的是主人公遇到了一個男孩,兩人之間有一些很有愛的互動,然后感情逐漸加深最終確認關系。其實劇情不多,更多是兩個人相處的細節(jié)和來回的拉扯。這個男朋友的角色在后文還會多次出現(xiàn),如果跳過了這一章,可能會有人不理解為什么主人公總會忍不住提起他,畢竟一段關系里最動人的回憶其實是相處的細節(jié)嘛,相愛是一種感覺。
Q:“后悔”是書里的一個關鍵詞。在編輯完這本書后,對于如何面對“后悔”“悔不當初”“追悔莫及”這樣的感覺,你得到了什么新的啟發(fā)?
編輯:這本書在開頭就很巧妙地點出了“沒人了解你的全部,連你自己也做不到”,這本書誕生之初就是來自未來的一封信,以年齡為軸串起了主人公未來的12個切片。作者把這12個故事設計成了盲盒,除了常規(guī)閱讀之外,讀者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隨機跳過一些片段,拼湊出自己的人生主線。根據(jù)不同的選擇這本書會產(chǎn)生不同的打開方式,我就試過徹底跳過愛情線和友情線,倒是也別具風味。
我覺得這個世界很殘忍的事實在于我們確實只能「選一條路」走,所以人做出了選擇之后就需要面對遺憾和后悔,而不管結(jié)局如何,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去暢想平行宇宙里的另一種人生。雖然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不要去美化沒走過的路”,但徹底不設想也不可能,所以就接受后悔是生命的常態(tài)吧,沒事的。后悔很正常的,因為「也沒人了解你的全部,這一點連你自己也做不到 」,我現(xiàn)在就堅定的相信另一個世界的自己也在后悔,選擇不一定一樣,但不管怎么選都會后悔的,換句話說不管怎么選也都沒錯,所以沒事兒的。
Q:“年齡是一種感覺,你要滿心期待。”怎么理解這種“期待”?
編輯:我理解書里提到的期待指的是“切實擁抱前方生活的勇氣”。
前方的生活未必導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和幸福,不一定「好」,但一定充滿「未知」,這種不確定讓人心生恐懼,但也讓人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期待和向往。我做這書的時候時常會走神想到那句“希望是比金子更珍貴的東西”,我想這和這句“你要滿心期待”其實異曲同工,都在強調(diào)在既定結(jié)局的生命里,人應該活在切實的、微小的、具體的生活中,前方的樣貌你只有到達了才會知道,就像你只有自己活到了某一個年齡才會突然意識到自己少時對于這個年齡的幻想有多么的天真(x),但你也只有真的活到了這一天才有資格說這種話。
所以就是活在具體的當下,同時勇敢迎接未來吧,來都來了,來了就好好體驗,過好點。
Q:聊一些輕松點的,這本書是魯豫老師的譯作,在和她的合作過程中,有什么趣事嗎?
編輯:正好借這個機會感謝魯豫老師愿意擔任這本書的翻譯(雖然她應該也看不到)。有趣的事挺多的,說一件印象深刻的吧。
書中的主人公在提到自己愛情的對象時,英文統(tǒng)一稱呼為“partner”,但是魯豫老師在翻譯時有的翻譯成了“伴侶”,有的翻譯成了“愛人”,比如其中有一句:“52歲,你開始獨自旅行,不帶你的伴侶,這反而有助于你們的關系” ,一開始處理的時候我很疑惑,前文里主人公有對象啊,而且那時候還叫他“愛人”來著,為啥呢?
后來魯豫老師解答了我的疑惑——52歲的你出門旅行不帶伴侶,這是一個客觀描述,此刻的伴侶是一個概念,而不是具體的人。而前后文的愛人都是具體語境下的“他”,而這句話里的伴侶嘛,就像行李一樣,不帶了就不帶了。
這樣微小的細節(jié)處理在多次的譯稿溝通中還有許多,魯豫老師是一個非常“較真”(此處褒義)的完美主義人格,只要不給ddl就會揪著一句話反復打磨,我們只好到最后直接給下了“死命令”——XXX日必須定稿不然我們來不及了(其實藍紙可以改到最終下廠,但這話可不能讓她知道)。總之,最終的譯稿呈現(xiàn)讓我們編輯部全員都非常非常欣喜,原文的那種細膩與輕盈被很好地傳達了出來,好幾處翻譯我哪怕看了八百遍再次讀到還是會深深感嘆“這也翻的太好了……”,至于是哪些地方,就交給讀者自己判斷吧(^-^)V
Q:魯豫老師有透露過為什么她會選擇翻譯這本書嗎?
編輯:到時候活動我們會親自問魯豫老師的!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Q:魯豫老師對這本書有什么反饋和閱讀感受?
編輯:本問題同上,“你要滿心期待”。
Q: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于這本書的主題到底是什么,我想每個人都會讀到不一樣答案。但如果要問從你個人的角度,作為編輯,作為這本書的第一個讀者,用一個詞概括這本書的“內(nèi)核”,你的答案會是什么?
編輯:一千個讀者眼中還有一萬輛哈雷摩托(x)
這本書的內(nèi)核我會覺得是“尊重”吧,尊重自己的感覺,尊重光陰的流逝,尊重獲得也尊重失去。故事的主人公其實并不是一個世俗意義上很成功的女性,她人生的前半段和父親始終沒能徹底交心,在事業(yè)上空有一腔無處安放的雄心壯志,自己的感情生活也多有波折,和朋友更是忽近忽遠。到了生命的后半段好像漸入佳境了,卻開始和親近的家人朋友一一告別……
走向豁達的同時伴隨著失去,這聽起來好像很讓人悲傷,但我在讀書的時候反而覺得“暢快”。我想這是因為故事里的主人公很尊重自己,她尊重自己的喜怒哀樂,尊重自己所有的關系(雖然她年輕時往往不太理解),她的一切行為都是基于當時當刻的所感,想做就去做了,反之亦然。這個故事里只有死亡是必然的,其他的一切都好像能以“自己的感受”優(yōu)先。書里的主人公尊重自己,故事也沒有綁架我的情緒,它也很尊重文字外的我。
尊重其實比放任、保護、疏解、治愈都要更難做到,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在強調(diào)這個書讀起來特別舒服,是很獨特的文本。
Q:這本書有緩解你的年齡焦慮嗎?還是說更嚴重了?
編輯:不要對(任何)一本書有這么強的期待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但實話實說確實有點效果,間歇性的那種。
我覺得當前的環(huán)境下,年齡焦慮是沒有辦法靠個體的“開悟”而消解的,撇開社會競爭不提,作為女性,時間帶來的生理變化是很明顯的,而且咱們確實有個生育截點在(我就沒有卵用了 by小鹿)。有ddl這件事本身就會讓人焦慮,這沒有辦法。
而且年齡焦慮這件事吧,怎么說呢,越年輕人就是會越焦慮,因為未知更多,力量也更小。所以現(xiàn)在每天一覺睡醒,我都特別希望有個60歲的我就站在床頭,告訴我“不用害怕,其實這一生你過得還不錯”,或者是說“爛透了,但是你都熬過來了”。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樣,但我本人真的很多時候都需要一句“沒關系”,這能很大程度安撫我的焦慮。可惜來自別人的安慰我又總是不信,從內(nèi)心而言我也不太認可世俗規(guī)則下的成功能給予的安全感。結(jié)果就是我總在焦慮,總是擔心,卻又沒有辦法。
《年齡是一種感覺》某種意義上充當了“未來的我”的角色,里面的每一句“你會怎么樣怎么樣”都被我解讀成了一種“劇透”,雖然按照祖父悖論,接受劇透的同時未來就已經(jīng)不同了,但是這一句“沒關系”或者“結(jié)果都一樣”,對當下的我而言很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確實在各種時間碎片里擊中了我,安撫了我,謝謝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