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三極智能煤礦項目加速推進 示范區產業升級再添引擎
商務新聞網太原訊 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統籌協調與多部門協同發力下,山西省重點工程 —— 陽光三極智能煤礦感知裝備產業化項目日前進入建設攻堅階段。作為落實能源革命與智能化轉型的標志性項目,其建成投產后將形成智能煤礦裝備研發制造一體化能力,預計帶動區域產業鏈產值增長超 10 億元,為全省傳統產業迭代與新興動能集聚注入強勁動力。
重點工程提速:智能化裝備賦能能源革命
該項目位于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瀟河產業園區,總投資 8.5 億元,規劃建設智能傳感器生產線、礦山物聯網研發中心及檢測認證平臺。項目聚焦煤礦智能化改造核心需求,研發生產高精度地質感知、智能瓦斯監測等裝備,填補山西在高端煤礦感知裝備領域的國產化空白。截至目前,主體廠房鋼結構吊裝完成 60%,研發中心進入機電安裝階段,預計 2025 年第四季度試生產。
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落地是示范區 “鏈主” 企業培育戰略的關鍵落子。通過引入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陽光三極,將帶動傳感器、工業軟件、智能終端等配套產業集聚,形成 “研發 – 制造 – 服務” 全產業鏈生態,助力山西從煤炭資源大省向智能裝備制造強省跨越。
改革縱深推進:多維突破構建轉型新生態
陽光三極項目的加速推進,是山西以改革破局、以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當前,全省正以系統思維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在三個維度實現突破:
空間重構:打造新質生產力承載平臺
深化 “1+11” 轉型綜改示范區體系建設,推動國土空間規劃與產業布局精準匹配。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聚焦 “六新” 突破,2024 年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 22%,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 800 億元;晉城、晉中、大同 3 個國家級經開區在全國考核中排名提升超 20 位,成為新興產業集聚區。通過 “管委會 + 公司” 改革、”標準地 + 承諾制” 等制度創新,示范區土地投資強度較改革前提升 35%,項目落地周期縮短 40%。
動能轉換:能源與產業體系深度融合
高質量收官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2024 年全省智能化煤礦達 268 座、居全國第二,煤炭先進產能占比 83%,非常規天然氣產量 167.2 億立方米(同比 + 12.7%)。與此同時,”綠色能源 +” 模式加速落地 —— 晉北風光儲基地建成投產,呂梁氫能重卡示范線投入運營,形成 “煤電風光儲氫” 多能互補格局。產業鏈培育成效顯著,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半導體產業集群產值增長 45%,呂梁白酒專業鎮營收突破 200 億元,產業集群對 GDP 貢獻率提升至 38%。
活力釋放:市場主體培育成效顯著
縱深推進國企改革 “1551” 創新工程,建立省屬企業戰略使命評價體系,2024 年國企研發投入強度達 2.8%,較改革前提升 1.2 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20 條” 政策精準滴灌,”晉企通” 平臺累計解決企業訴求 1.2 萬件,民間投資占比提升至 42%。金融賦能成效凸顯,2024 年民營經濟貸款余額增長 13.7%,普惠小微貸款增速達 28.4%,市場主體總量突破 480 萬戶,同比增長 11%。
改革方法論:系統集成提升綜合效能
山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十二次會議明確,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構建 “責任閉環 + 協同聯動” 推進機制。聚焦標志性改革,山西正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一網通辦” 事項覆蓋率達 98%;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成全國首個省級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推進開發區改革,實施 “三化三制” 升級版,開發區工業投資占比提升至 55%。
“我們堅持把改革作為關鍵一招,通過制度創新打破資源依賴路徑,讓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山西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聚焦 “兩個轉型”,實施十大牽引性改革,確保到 2025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突破 28%,為中國式現代化山西實踐奠定堅實基礎。(李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