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提到618年中大促,主要是京東、阿里、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的棋局。
但是今年風向變了,或者說多了一個風向--汽車圈全面參戰618大促!
比亞迪首先投下了兩枚重磅核彈,開啟“腰斬式”降價!618期間,比亞迪旗下王朝網、海洋網共計22款智駕版車型,最高補貼達5.3萬元,以王朝網兩款熱銷車型為例,第二代秦PLUS DM-i智駕版補貼后售價6.38萬元起,秦L DM-i智駕版補貼后售價7.98萬元起,相比此前零售價分別減少1.6萬元、2萬元。PS:那些兩三年前14萬買秦的滴滴車主,哭暈在了廁所里。
幾乎在同時,奇瑞汽車發布旗下四大品牌百億廠補政策,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超30款車型全面開啟限時優惠補貼活動,車價最高可降5.5萬元,活動時間為5月27日-6月2日。可以預估到,按照目前競爭態勢,奇瑞的優惠時間必然會延長。
今年以來,連續奪得3個月銷量冠軍(新勢力榜單)的零跑汽車更是化身“價格絞肉機”,C16直接把6座位中大型SUV價格打到“骨折”,端午節期間售價來到11.18萬起。零跑旗下的C10和B10更是價格下探,把搭載激光雷達的汽車卷到10萬出頭。
前幾天,小鵬旗下最熱銷的MONA M03推出了Max版車型,相比當初超15萬的預售價,正式售價低至12.98萬元。這個價格一出,外界的普遍感受是“太卷了”、“讓友商無路可走”。
燃油車時代的代表,開啟的價格戰更是顛覆了以往認知。
以我家里那臺價格13萬的大眾朗逸為例,現在降低到了6萬元左右起售,同家族的帕薩特也來到12萬左右起售;當年起售價40萬出頭的沃爾沃S90,在618期間推出最新版,官方指導價來到30.08萬起,終端售價只會更低;至于起亞K5這種當年紅極一時的B級車,擁有接近C級車的空間,現在終端起售價來到了10萬出頭,讓人驚掉下巴。
放眼整個汽車圈,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當燃油車價跳水、新能源卷至成本線,狂歡背后我們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在消費升級的當下,價格戰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是哪個環節的產業革命,帶來了“好貨不貴“的汽車消費新革命?如此價格戰,又蘊含哪些“恒大式”的風險隱患?
01
618效應外溢:
擴大內需 激活消費潛力
電商平臺的618購物節,原本是線上消費的盛宴,但如今已演變為全行業的促銷狂歡。汽車行業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代表,也深度卷入這場消費浪潮。
當然,價格戰的本質,是產業升級的必經階段,也是消費升級的必然階段。在這場競爭中,車企不僅比拼價格,更比拼技術、品質和服務。比亞迪推出 “天神之眼” 高階智駕系統,全系車型標配 L2 級智能駕駛;零跑 C系列激光雷達版通過算法優化,智能能力持續提升。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更推動整個行業向智能化、網聯化方向升級。
618期間,國產汽車企業紛紛開啟“高配低價” 的策略,讓智能駕駛、長續航等曾經的高端配置,如今成為普通消費者觸手可及的普惠產品。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穩增長、穩消費是當前工作的重心。
很顯然,這場全民狂歡的背后,是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強力驅動。2025年,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明確將國四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最高補貼2萬元。北京市、上海市等地也出臺地方性補貼政策,進一步刺激消費。
新華社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31日,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5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放直達消費者的補貼約1.75億份。其中,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達412萬份,成績顯著。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2025年1-4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達到618萬臺,中國占世界新能源車份額 67.7%,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剛剛過去的5月份,包括比亞迪、吉利、理想、小鵬、零跑、小米等汽車品牌,均實現了兩位數以上同比增長。
02
凸顯我國科技成就
智駕消費平權時代到來
我們特別要說明一點,中國的這些車企在售價降低的同時質量并沒有降低(余承東炮轟的“按照華為標準,某些車廠一臺車都無法出廠”畢竟是少數現象),反而大多數企業實現了質量配置服務的升級,把價格打了下來,這一點一定要明確。
今年618前后,幾乎所有新能源汽車都有兩個標簽,除了“降價”,另外一個就是“智駕”。
按照理想創始人李想的說法,以后的汽車如果沒有智駕,就如同建立了高樓沒有安裝電梯一樣。
智能駕駛技術的突破,是中國科技制造業成就的重要標志。華為乾崑智駕ADS 4推出車位到車位P2P 2.0與泊車代駕VPD 2.0,面向未來,ADS 4還可支持高速L3商用;蔚來自主研發的神璣 NX9031芯片,采用 5nm車規工藝,是全球首顆車規級5nm 高性能智駕芯片,為智能駕駛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理想汽車端到端+VLM是集成了真正意義上的One-Model結構端到端模型+全球獨創的VLM視覺語言模型,并且開啟了理想VLA司機大模型研發,預計2026年將會量產面市。
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更推動中國智能駕駛技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2025年,中國乘用車NOA滲透率預計達到20%,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從高端車型向10-20萬元主流價格車型普及。比亞迪、吉利、廣汽埃安等車企將智駕技術下放到中低端車型,如廣汽埃安 RT新增650智享版,售價僅12.88萬元,配備激光雷達高階智駕,實現 “智駕平權”。
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離不開成本的大幅降低。中國制造業的規模效應和供應鏈優勢,使得智能駕駛硬件成本持續下降。當年,我第一次接觸百度自動駕駛汽車時,搭載進口威力登激光雷達的汽車,造價超過百萬,其中雷達的成本占據近乎一半。現在,激光雷達又從數萬元降至千元級別,地平線的征程6芯片助力國產智駕成本大幅度降低。
成本的下降,使得智能駕駛技術從高端車型走向大眾市場。比亞迪全系車型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10萬元級以上全系標配,10萬元級以下多數搭載;吉利銀河推出“千里浩瀚” 智駕解決方案,未來全系車型將標配L2級智駕。這種 “智駕平權”的趨勢,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和安全。
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生態的協同創新。中國汽車產業正構建起 “芯片·算法·數據·應用” 的完整生態鏈。在芯片領域,芯擎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等企業推出高性能車規芯片;在算法領域,百度、華為、Momenta等企業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在數據領域,車企通過用戶數據積累優化算法,提升智駕體驗。
這種協同創新,不僅加速了技術迭代,更提升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據瑞銀最新調查,在中國,特斯拉首選比例從18%降至14%,而比亞迪和小米超越特斯拉成為中國消費者首選品牌前二,這無疑是產品力作為品牌核心競爭力最有力的佐證。
03
車圈式恒大并非危言聳聽
平衡發展與風險
在車市狂歡的背后,風險也在悄然積聚。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警告“汽車產業的‘恒大’已經存在,只是沒爆而已”,為行業敲響了警鐘。
在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余承東也疾呼“我呼吁大家做高質量的產品,不能為了過分追求低成本而犧牲質量。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質量才是最大的豪華,品質才是最大的豪華。”
確實,價格戰、高負債、低價低質、供應鏈風險等問題,正考驗著車企的生存能力。
首先,從價格戰層面來看,確實刺激了消費,但也導致行業利潤率大幅下滑。2025 年一季度,8家車企業毛利率平均數降至 11.55%,廣汽集團毛利率僅0.21%,逼近虧損邊緣。為壓縮成本,部分車企采取 “鋁換鐵”“非車規級芯片” 等短視行為,埋下質量隱患。魏建軍尖銳指出:“降10萬的車,拿什么保證質量?”這種“賠本賺吆喝” 的模式,不僅損害消費者利益,更威脅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價格戰的背后,是車企高負債和現金流危機的隱憂。某來汽車2024年底總負債達940.98億元,資產負債率87.45%,遠超行業70%的警戒線;某吒汽車資產負債率飆升至 217%,拖欠供應商貨款超60億元,瀕臨破產,核心高管出走國外。這種“燒錢換規模”的模式,與恒大“高杠桿擴張” 的風險如出一轍。
另外,我們的供應鏈體系,也沒有完全實現自主可控。雖然地平線近年成績顯著,但與英偉達和高通等差距較大,像理想蔚來、小鵬的主流車型,均采用了英偉達的智駕芯片,多家車企采用了高通的車機芯片。在過往,這種選擇沒有多大風險,但2025年以來,特朗普政府掀起了新一輪關稅戰,進口芯片價格出現上漲。這種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使得供應鏈安全面臨考驗,一個卡脖子和制裁,就有可能導致一批巨頭級企業元氣大傷。
面對風險,車企需要從“規模擴張”和“價格戰”轉向“質量提升”和“技術升級”。一方面,加強技術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比亞迪、吉利、理想等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構建技術護城河;零跑、小鵬等新勢力通過軟件定義汽車,提升用戶體驗。另一方面,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風險。芯擎科技、地平線等企業推動芯片國產化,安波福、博世等外資企業加速本土化,共同構建安全穩定的供應鏈體系。
同時,政策引導也至關重要。國家應加強反壟斷監管,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支持企業 “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只有這樣,才能避免 “車圈式恒大”的悲劇,實現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寫在最后:2025年的車市價格戰,是一場消費革命,也是一場產業升級的大考。它既是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生動實踐,也是中國科技制造業成就的集中展示。
然而,狂歡背后的風險不容忽視。對于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 “薅車企羊毛”的最佳時機,但需理性選擇,避免陷入價格陷阱(也就是今天抽底撿漏,明天價格可能更便宜)。對于車企而言,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淘汰賽,唯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提升產品質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