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是蔣軍中難得的“明白人”,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王耀武雖然精于算計,但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以至于他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還在為三件事后悔:當年那三個關(guān)鍵節(jié)點,只要一次選擇正確,他的人生軌跡機會發(fā)生轉(zhuǎn)變,只可惜當時一念之差,這才鑄成大錯——用唐末割據(jù)軍閥、魏博節(jié)度使羅紹威話來說,就是“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羅紹威是被“親家”、梁王朱溫坑了,王耀武這位抗日名將,則是被老蔣坑了:抗戰(zhàn)勝利后,王耀武原本是想解甲歸田,開著從美國買回的兩臺拖拉機,回山東老家種種地、經(jīng)經(jīng)商,幾百畝良田,兩頭“鐵牛”,再開幾家糖果糕點作坊和連鎖商店,那才是他夢想中的人生巔峰,這個夢想,他在上海康泰餅干公司做學徒的時候就開始了。
王耀武父兄早逝,在慈母撫育下長大,事母至孝的王耀武從小對讀書不大感興趣,草草讀了幾天四書五經(jīng)就外出打工,先在天津一家煙草公司當雜工,后又去了上海的糖果公司當學徒——他投考黃埔軍校的路費,就是“東家”資助的。
王耀武才不相信什么“軍人的最好結(jié)局是在最后一次戰(zhàn)斗中被最后一顆子彈打死”,他在抗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對得起列祖列宗,剩下的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過自己的小日子了——王耀武不貪軍餉不喝兵血,但卻并不是沒有錢,這一點曾經(jīng)監(jiān)視過王耀武的沈醉十分清楚:王耀武一邊帶兵打仗一邊做買賣賺錢,最后還把他曾經(jīng)打工的那家糖果公司買了下來。
沈醉確實監(jiān)視過王耀武,那是在淞滬抗戰(zhàn)期間,王耀武是七十四軍五十一師師長,李天霞是副師長,沈醉是“軍委會戰(zhàn)地隨軍調(diào)查組羅瀏組組長”,五十一師打得怎么樣,沈醉都會記下來上報戴笠,戴笠再轉(zhuǎn)報老蔣。
老蔣對王耀武抗戰(zhàn)期間的表現(xiàn)是極為滿意的,所以抗戰(zhàn)勝利后王耀武不想帶兵打仗,老蔣卻不肯放過他。王耀武裝病躲進武昌一家醫(yī)院,老蔣派專機把他接到重慶大灌迷湯:“看你氣色,精神都很好,你有什么病?(王答:‘胃病咯血,這是多年來飲食起居失常的緣故。’)休息休息,生活一正常,不久會好的。日軍雖然趕出去了,可還有內(nèi)患,共產(chǎn)黨和我們能合作嗎?內(nèi)戰(zhàn)還是要打的,時局能讓你休息嗎?你知道濟南很重要,派別人去難以勝任。你是山東人,我認為你去最為相宜,你不要怕困難,我一切都有辦法。”
這就是王耀武最后悔的第一件事:他裝病裝得好好的,卻經(jīng)不住老蔣“衣錦還鄉(xiāng)”的誘惑,結(jié)果弄成了沐猴而冠,被老蔣趕鴨子上架,架在火上烤了。
王耀武不想打仗,但回家當“父母官”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而且當 “省主席”也真是一件很風光的事情——王耀武沒想到內(nèi)戰(zhàn)那么快就打起來了,他原本是想回山東做出一番政績的,所以練兵備戰(zhàn)不積極,卻搞出了一個《山東省政府施政綱領(lǐng)》,其中居然還包括土地改革和經(jīng)濟、文教振興與重建計劃。
老蔣對王耀武的“施政綱領(lǐng)”根本就不感興趣,他認為王耀武的主業(yè)應(yīng)該是當好“第二綏靖區(qū)司令長官”,這對師生就成了猴吃麻花——滿擰:如果王耀武真想打仗,就不會不擴軍備戰(zhàn),以至于最后防守濟南的時候幾乎無兵可用,老蔣還以為王耀武胸有成竹,會用濟南堅固的城防頂上三五個月呢。
王耀武直到李仙洲全軍覆沒,解放軍即將合圍濟南才著了急,他當時有兩個想法:第一,讓老蔣給他大規(guī)模增加兵力和裝備,堅持到杜聿明來救援;第二,象征性地抵抗幾天,就腳底抹油開溜。
老蔣沒有像此前承諾的那樣給予王耀武應(yīng)有的支援,王耀武也沒有及早開溜,這就是王耀武最后悔的第二件事:我把老婆孩子都安置在了安全的地方,也鋪好了后路,怎么就沒帶她們遠走高飛?我去了香港或南亞,老蔣能奈我何?
王耀武后悔自己被老蔣忽悠瘸了,沒有及早逃出濟南,他在《濟南戰(zhàn)役的回憶》(發(fā)表于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八輯)中回憶:“濟南形勢十分孤立,只靠現(xiàn)有的部隊是無論如何守不住的。我即于1947年5月15日乘飛機到南京見蔣介石,向他報告軍事情況,并建議放棄濟南,將在濟南一帶的軍隊撤至兗州及其以南地區(qū),與徐州一帶的部隊聯(lián)成一片,并鞏固徐州至兗州的鐵路交通,以利爾后的作戰(zhàn)。蔣聽到我這個建議,不滿意地說:‘你不從大處著眼。對濟南的問題,我曾考慮過。我們必須確保濟南,不能放棄。’接著,他說了一套為什么要確保濟南的理由。”
老蔣列出了“必守濟南”的三個理由,同時又連哄帶嚇唬王耀武:“濟南如果被圍攻,我當親自督促主力部隊迅速增援。只要你能守得住,援軍必能及時到達,我有力量來解你們的圍。為了確保濟南,必要時還可以增加防守部隊。你們?nèi)绮话l(fā)憤努力,堅定意志,將死無葬身之地。”
老蔣說大話使小錢,杜聿明也盲目樂觀,王耀武雖然很精明,但骨子里還是比較憨厚,相信了老蔣和杜聿明的保證——當年杜聿明從某種意義上也算王耀武的“長官”,因為“綏靖區(qū)”跟兵團平級,而杜聿明則是“剿總”副總司令。
如果王耀武堅持說濟南守不住,那么老蔣一氣之下,頂多把他一擼到底,看在他抗日有功的情分上,并不會將其抄家下獄,這也正是王耀武后悔的原因之一:連張群和何應(yīng)欽都提醒過他,可是他當時居然沒醒過來。
何應(yīng)欽對王耀武講了大局,也就是蔣軍已經(jīng)被消滅二百多萬,再打下去后果不堪設(shè)想,還一語雙關(guān)第暗示:“希望你守住濟南,不要再向共產(chǎn)黨送‘禮’了。”
何應(yīng)欽的真實意思,是王耀武困守濟南就是給解放軍“送禮”,張群則說得十分直白:“蔣總是說政治配合不上軍事,兵員糧食困難也要怪我們。軍隊一打就敗,地區(qū)不斷地縮小;地區(qū)愈縮小,兵員糧食也就愈沒辦法。這樣打下去,真是危險。”
張群是老蔣的“好友”,何應(yīng)欽也是軍方大佬,這兩人明里暗里說濟南守不住,但王耀武還是沒有下定逃出濟南的決心,這就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最佳機會——老蔣確實承諾給他增派一些部隊,比如周志道的整編第八十三師,但劉峙堅決反對,討價還價之后,只往濟南派了一個旅。
王耀武當五十一師師長的時候,周志道是該師三〇三團團長,王耀武任七十四軍副軍長兼五十一師師長、七十四軍軍長的時候,周志道是五十一師副師長,如果周志道在濟南,是有可能保著王耀武逃出去的,起碼不會像吳化文一樣陣前起義。
如果周志道的整編八十三師調(diào)到濟南,那么吳化文能不能起義、肯不肯起義就是一個問題了,這也是王耀武最后悔卻不能明說的第三件事:吳化文起義的時候,王耀武的應(yīng)對之策并不得當,甚至根本就沒有應(yīng)對之策。
吳化文起義,王耀武事先已經(jīng)知情,卻沒有調(diào)兵阻截,他自己說是很后悔沒有跟吳化文一同起義,但真實想法是不是后悔沒有早點拿下吳化文,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王耀武被俘后,曾給吳化文寫過一封信,大意是抱怨吳化文起義的時候沒有帶上自己,這封信說的可能是真話,也可能是假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王耀武在《濟南戰(zhàn)役的回憶》中說他對吳化文的起義采取的是聽之任之態(tài)度:“八十四師一五一旅一個姓王的團長,跑到綏靖區(qū)司令部要求立即見我,說有極重要的事向我報告。吳化文還不知道這個團長已來告密,為了麻痹我和掩蓋他的行動,他叫他的副師長楊團一打電話給我,報告他的陣地沒有什么變化,并說,為了增強戰(zhàn)斗力,請發(fā)輕機槍百挺及大卡車若干輛。我也裝著不知道他的起義行動,回答說:‘我可以設(shè)法抽調(diào)一部分給你們。’此時我看到情況更加惡化,軍心渙散,士氣低落,認為即使吳化文不起義,也難得守住,與其在濟南等著被俘,不如先走為妙。”
如果王耀武及早對吳化文動手,或者假裝不知道吳化文起義并對吳部突然襲擊,結(jié)果可能就會糟糕很多,所以我們不知道王耀武的“后悔”,是后悔沒有及早起義,還是悔不該放吳化文走。
不管怎么說,王耀武做錯了這三件事,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他便衣出逃到壽光被捉,實際還是逃得太晚了。
讀者諸君看了王耀武的回憶錄,肯定也有很多話要說:在您看來,王耀武半推半就出任山東省主席兼第二綏靖區(qū)司令,一方面是老蔣太能忽悠,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有王耀武想“富貴還鄉(xiāng)”的意思?王耀武在吳化文事件上十分后悔,他后悔的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