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
家里那個經常吼老公、吼孩子的女人,看起來是最兇、最厲害、最強勢的那個,對吧?
但其實啊,她往往最顧家、最操心的那個人!
一. 愛發脾氣的女人,其實是操碎了心
前幾天去我表姐家串門,還沒進門呢,就聽見她在屋里“吼”開了:
“兒子!跟你說了多少遍了!玩完的玩具放回箱子里!看完的書擺回書架!聽見沒?!”
“老公!我做飯的時候不是說了嗎?讓你把洗衣機衣服拿出來晾!怎么還在里面?!”
“你倆能不能讓我省點心?啥事兒都得我催八百遍才動彈嗎?……”
我敲門進去,表姐一邊招呼我,一邊還催著他們干活。平常那么溫柔的表姐,在家居然這么“兇”?我沒忍住問她。
她嘆口氣:“哎,沒辦法啊!家里亂成這樣,他們就跟沒看見似的!我要是不吼,他們根本不動彈;吼了吧,他們干得也不多,完了還嫌我煩。”
表姐說,每次吼完,她自己心里也特難受。她也羨慕那些溫溫柔柔、和和美美的家庭氛圍,可現實情況逼得她只能這樣。
她操心家里的大事小事:從每天吃什么,到孩子學習咋樣;從地板干不干凈,到各種雜七雜八的事兒,她都想著做到最好。她擔心孩子習慣不好,以后吃虧;擔心老公光顧著工作,把家給忽略了。
生活中,像我表姐這樣的女人真不少。
她們看起來脾氣大,愛吼老公吼孩子,好像是家里最“厲害”的那個。
但其實,她只是把整個家的擔子都扛自己肩上了,她才是最顧家、最操心的那個人!
就像《非暴力溝通》里說的:“每次生氣發火,背后都藏著我們的期待和需要。”
她生氣老公抽煙喝酒——那是擔心他身體搞壞了!
她生氣孩子就知道玩、看電視——那是怕他耽誤學習,以后日子不好過!
她生氣說了八百遍沒人聽——那是因為她真在乎這個家,希望大家一起上心!
很多時候,女人的吼聲,真不是為了罵人,那是著急,是提醒,是愛!
所以啊,別誤會這樣的女人。她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表面上兇巴巴,心里頭軟著呢,為這個家操碎了心。
二. 亂發脾氣,最后買單的還是自己和全家
老話說:“百病生于氣。”這話真有道理。
人這一輩子,很多麻煩都是情緒帶來的。研究都說了,動不動就生氣的人,得心臟病的風險比會控制情緒的人高不少。
要是太容易炸毛,為點小事就吼叫失控,首先傷的是自己身體,健康肯定亮紅燈。
其次呢,就算你發火是為家人好,吼得太頻繁了,家人也受不了。
他們一看到你臉色不對,就緊張得不行,開始琢磨自己哪兒又錯了,整天提心吊膽。時間長了,家里的氣氛能好嗎?關系能好嗎?
前兩天在網上看個視頻,一個小男孩眼圈紅紅地對他媽說:“媽媽,你好好說話的聲音其實可好聽了,不是罵人的那種。你如果‘啊啊啊’那樣亂叫,那肯定是罵人。你再罵我,我對你的愛就少一點,越來越少,你在我心里就不重要了。”
孩子的話很直白,但說到了點子上。在媽媽失控的吼叫里,他感覺不到擔心和愛,只聽到了指責和憤怒,這讓他又委屈又害怕。
這讓我想起一個老實驗:把兩只小羊羔分開養。一只在草地上快快樂樂,另一只旁邊拴了只狼(雖然碰不到)。結果那只天天看著狼的小羊,嚇得吃不下睡不著,最后活活嚇死了。
情緒這東西,殺傷力太大了。 如果一個家總是吵吵鬧鬧,怨氣沖天,這家人肯定幸福不了。反過來,如果家里人都能好好說話,互相體諒,日子自然會越過越順心。
就像《誰說我們不能生氣》里講的:“生氣很正常,但你需要點技巧,別讓它帶來壞結果。”
生氣也得有分寸。發點火表達情緒、提點要求,可以理解。但如果摔東西、罵難聽的話,那就越界了。這只會讓事情更糟,你自己更氣,家人心更傷。
只有跳出那個生氣的圈兒,冷靜下來,跟家人好好溝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三. 真正過得好的人家,都做到了這三點
老話說得好:“誰都會生氣,沒啥稀奇。難的是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方式、對合適的人、發合適的脾氣。”
“刀子嘴豆腐心”說起來容易,可聽的人,往往只感覺到“刀子”,扎得生疼。
家人是陪你最久的人,別因為一點小事兒,讓失控的情緒傷了彼此的心。
那些真正幸福的家庭,都守住了這三條“規矩”,缺一不可:
第一步:別跟自己較勁,承認有情緒
家里有一個人情緒不穩,整天焦慮、煩躁、發火,整個家都跟著遭殃,吵不完的架,互相指責。
想回到平靜日子,第一步就是得“看見”情緒。
看見它來了,想想它為啥來?是工作不順?還是覺得家人不關心自己?找到根兒,再想辦法解決:
是跟家人好好聊聊?還是去跑跑步出出汗?或者出去散散心?
把情緒處理好了,一家人才能和和美美。
第二步:好好說話,別急眼
有句公益廣告詞說得好:“因為有愛,每句話都要好好說。”
你幸不幸福,跟你怎么跟家人說話關系大了去了。越是愛家人,越要學會好好說話,耐心溝通。
有個挺實用的溝通方法,叫“XYZ”陳述法,簡單說就是:“當你在Y(什么情況下)做X(什么事)的時候,我感到Z(什么感覺)。”
比如,你說話老被打斷:
平常可能說:“你總打斷我!不讓我說完!” (聽著像指責)
用XYZ可以說:“剛才我說話的時候你打斷我,我感到挺生氣的。”(說清楚情況,表達感受)
你看,后面這種說法,對方更容易明白你的意思,也更容易解決問題。家人之間好好說話,溝通才能順溜。
第三步:一家人一條心,一起使勁
家里的事兒,不是誰一個人的活兒,是全家人的責任。總讓一個人扛,她累不說,心里肯定有怨氣;其他人呢,對這個家的感覺也會變淡,覺得跟自己關系不大。
家里人一起動手,不管是收拾屋子、洗碗掃地,還是計劃周末去哪兒玩、一起鍛煉身體,都能在做事的過程中聊聊天,感情自然就深了。
比如周末大掃除:爸爸擦家具,媽媽收拾廚房,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書本。活兒干完了,家干凈了,過程中還能說說笑笑。這種一起為家努力的感覺,能把大家的心拴得更緊,家里也更有溫度。大家一起使勁,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老話說:“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
一個家想興旺,靠的是全家人一起努力,互相理解。
爸爸懂得愛媽媽,媽媽心里安穩平和;媽媽情緒穩了,孩子就安心,成長也順當;孩子安心了,家里自然就和和氣氣,歡聲笑語多,吵鬧矛盾少。
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個家,想不幸福都難!
希望咱們都能記住這三點,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一起把日子過得甜甜蜜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