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傍晚時分,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三里橋社區“家門口”工作室仍然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細小零件碰撞聲交織成曲,43歲的張大姐指尖翻飛,把刷毛整齊植入牙刷手柄上。因為腿腳不便,過去的她只能在家里望著防盜門發呆,現在走出單元門就能上崗,這份跨越門檻的收入,承載著張大姐重燃生活熱情的希望。這也是廣陵區系統實施“民微善治”工程,精準回應民生期盼的又一個生動實踐。
1
廣開言路,定準“實事清單”
“從入戶摸排制定需求清單,到聯動企業定制就業崗位,再到改造場地優化工作環境,每一個環節都是大家說、共同議、集體定的結果。”文峰街道三里橋社區黨委書記林勇說。
為精準掌握基層群眾需要,文峰街道以日?!熬W格化”走訪為抓手,“沉下去”問需與“聚起來”座談相結合,組織70余名專兼職網格員常態深入樓棟院落,面對面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在“連心亭”“戶外聊吧”“議事長廊”等黨建“微陣地”設置17個流動征集點,組織居民代表、社會組織負責人等開展10余場 “圓桌議事會”,收集“健康養老服務、老舊小區改造、公共設施完善、困難群體幫扶”等4大類326條民生訴求,形成14個“民微善治”工程重點項目。推進過程中,大到項目實施方案比選,小到桌椅高度選擇,都經由多方協商敲定。
家住連福社區的王阿姨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小區里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現在不僅有了遮風擋雨的‘連心亭’,還能在亭子里和網格員嘮嘮家常,反映問題沒幾天就有回應!”
2
廣聯資源,繪好“共治藍圖”
從社區自籌資金“攥緊米袋子”,到社會組織“輸血強筋骨”;從基層干部單打獨斗,到黨員志愿者、專業社工師組團發力,文峰街道在“民微善治”工程中,持續凝聚多元力量,以民微“小項目”撬動社會“大資源”。
聚焦群眾邊“難以立項、難有預算”的急難小事,文峰街道整合“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老舊小區物業服務”“頤養社區建設”等專項資金,聯動駐地企業、社區組織等推出“‘快易潔’中心廚房、‘童’享陽光賦愛滿園”等個性化項目,結合“四點半課堂”“青年夜?!薄袄夏甏髮W”等助學三服務,提供技能培訓、食堂就餐、課后照料等各類活動300余場,惠及1.2萬余人次。以黨建為紐帶,緊密串聯本地醫療機構、醫藥服務企業、公共服務單位及各類社會組織、團體等24個點位,成立“紅峰大健康”服務聯盟,探索“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模式,成功孵化12支特色志愿者團隊,通過低齡存時間、老齡換服務,讓“老有所為、老有所依”美好愿景照進現實。
3
廣聚合力,寫好“共享答卷”
“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還組織村(社區)在網格公示欄定期張貼項目照片,讓基層群眾直觀看到變化?!蔽姆褰值老嚓P工作人員介紹。
為實現服務質量“全民監督、全民把關”,文峰街道以黨建引領匯聚多方力量,選聘26名“銀發顧問”,組建基層治理“智囊團”,對項目推進中的問題,現場會商、出謀劃策;對復雜難題,持續跟進,確保辦結。同時,街道積極吸納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擴充“民微觀察員”“民微體驗員” 力量,在走街串巷過程中實時發現服務短板,深度參與項目質量監督、效果評估等核心環節,讓基層治理更接地氣、更有溫度。近年來,文峰街道“家門口就業幫扶”“全年齡段健康服務”等6個A類重點項目群眾滿意度超98%,真正將民生工程打造成了群眾認可的“民心工程”。
來源:揚州市廣陵區委組織部
作者:朱超 賀宇塵
編輯:潘偉偉
制作:李夢葦
審核:王長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