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兒童節,全國消費市場呈現“民俗體驗升溫、親子經濟爆發、政策紅利釋放”三大特征。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達6.57億人次,同比增長3.0%;上海市節前兩日消費規模近200億元,同比增長4.1%,折射假日經濟新活力。
6月1日,天津濱海新區萬達廣場人流如織(圖源:熱心網友提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指出:“各地聚焦文旅等重點領域,推動居民消費意愿回升,傳統節令商品與商旅文消費的深度融合成為關鍵動力。”
民俗消費成流量密碼,地方特色引爆文旅訂單
龍舟賽事與非遺體驗成為拉動消費的核心引擎。廣東佛山因“龍舟漂移”爆火,旅游訂單量同比激增167%,酒店、機票訂單均翻倍;湖南汨羅作為屈原故里,景區門票訂單增長44%,沉浸式楚文化體驗吸引超2萬游客。
屈原故里傳統龍舟大賽開槳。(圖源:中新網)
地方美食借勢“出圈”。美團數據顯示,廣東“龍舟飯”訂單量同比增193%,新疆“酸奶粽子”“魚粽”訂單增241%,非遺市集攻略訪問量同比增超300%。
業內人士分析:“非遺疊加民俗正成為文旅消費新流量密碼,為暑期旺季傳遞積極信號。”天津海河龍舟賽創37年參賽規模紀錄,沿岸商圈客流增30%以上,無人機表演等創新形式強化互動體驗。
親子經濟占比超25%,“多孩友好”產品激活市場
雙節疊加效應顯著。攜程數據顯示,親子訂單占整體旅游訂單25%,親子跟團產品預訂熱度增80%;高星酒店親子房預訂量同比提升200%,熱門IP房型提前售罄。
消費場景持續創新:
主題樂園門票預訂量增127%(北京環球影城、上海迪士尼領跑),水上樂園增165%,上海瑪雅水公園單日接待超4000人;
西安、上海等地“親子寫真”“DIY手工”訂單環比增45%,露營營地“一帳難求”。
文旅研究人士分析:“端午假期游客偏向短途旅行,親子需求與民俗文化形成協同效應。”武漢光谷希爾頓等酒店因增設雙層兒童床、獨立游戲空間,入住率顯著提升,精細化服務成競爭關鍵。
6月1日,在山東省榮成市海驢島海域,游客乘船出海與海鳥互動(圖源:新華社)
政策紅利疊加數字賦能,大宗消費持續升溫
以舊換新成效突出。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上海家電家居核銷1.1億元,環比增14.5%,帶動銷售7.8億元。
離境退稅激增成亮點。上海離境退稅銷售額及退稅額均同比增約1.1倍,入境游門票銷售額漲1.5倍;北京首批“即買即退”集中退付點便利境外旅客,假期退稅商店銷售額增32.7%。
數字化串聯消費場景。美團“酒店+景點”套餐搜索量周環比漲233%,蘇州本地居民“家門口住酒店”訂單增31%。商戶通過“住宿+手作”“美食+研學”組合套餐提升客單價,縣域市場增速顯著(廣西北海訂單增380%)。
國際旅游雙向火熱,3小時飛行圈主導出行
出境游聚焦短途目的地。日本、泰國等“3小時航行圈”占比超70%,沖繩、巴厘島機票訂單增81%、52%;日本富士山包車游線路訂單漲189%。
文化和旅游部6月3日公布2025年端午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情況。經測算,假期3天,全國國內出游1.19億人次,同比增長5.7%;國內出游總花費427.30億元,同比增長5.9%。
(圖源:新華社)
入境游大漲90%。免簽政策推動訂單同比增近90%,上海、北京、廣州為主要目的地;海外游客偏好自然景區,九寨溝、張家界門票銷售額增幅居前。
行業報告顯示:“2025年粽子市場規模將突破110億元,文旅經濟與產業融合成增長引擎。”
綜合來看,端午消費以民俗為魂、親子為核、政策為翼,凸顯市場韌性與升級潛力。中國傳媒大學專家分析:“文旅消費本質是‘情感經濟’與‘注意力經濟’的融合,需通過精準傳播建立需求共鳴。”隨著暑期旅游旺季臨近,青甘環線、北疆等長線產品預訂已升溫,創新消費場景將持續釋放經濟動能。
本文來源:綜合自網絡
監制:張倩
編輯:李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