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零食行業正以驚人速度增長——2023年市場規模突破2694.5億美元(2377.9 億歐元),Statista 預測至2030年將以6.2%的復合年增長率持續增長。這場變革的核心,是零食從 "兩餐間的配角" 演變為 "正餐替代者" 的"零食化" 現象:人們通過每日攝入多份小餐(零食),逐步重構延續數百年的 "一日三餐" 模式。
國際食品信息委員會2024年調查顯示,56%的受訪者用零食替代正餐,73%的人每日至少吃一次零食。這不僅是飲食習慣的微調,更標志著飲食結構的根本性轉變。
圖片來源:pixabay
為什么零食化趨勢正在興起?
這一趨勢興起的主要原因無疑是便利性。忙碌的生活方式意味著消費者在家中或外出時都在尋求快捷方便的食品選擇。業內專家表示:“生活節奏加快,依賴三餐的人群減少,方便攜帶的零食成為主流選擇。”
另一個原因是健康零食的可獲得性日益提高,這意味著消費者更易在出行時吃得健康。
此外,有消費者反饋,相比傳統三餐可能引發的血糖波動,多次小劑量進食被認為更利于維持能量穩定,尤其受職場人群和健身者青睞。BBC的數據顯示,20%的人表示進食后會感到疲倦。
不過,不同年齡段的零食需求和偏好存在差異。尼爾森IQ指出,兒童與成年人的零食模式差異顯著:兒童通常偏愛餅干、蛋糕等甜食,而成年人更傾向于水果、堅果和酸奶等健康選擇。
尼爾森IQ還指出:“對于旨在開發針對特定年齡段零食產品的品牌而言,認識到這些偏好至關重要。”
創新與新產品開發機遇
零食化趨勢的興起為食品飲料行業的增長創造了重要機遇。尼爾森IQ指出:“在快消品的動態領域中,零食已成為充滿活力且快速演變的細分市場。”
隨著零食越來越多地替代正餐,所有領域都出現了機遇。然而,健康與養生趨勢的興起意味著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挑剔。隨著零食習慣的演變,制造商面臨著在口味與健康之間取得平衡的更大壓力。消費者希望零食既能契合他們的健康目標,又不犧牲風味或滿足感。這意味著需要重新思考產品配方,以適應現代飲食需求,同時仍保留人們熟悉的口感。
根據NIQ的數據顯示,在所有渠道中,“更有益健康” 的零食產品四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超過 “非更有益健康” 類產品。
特別是富含蛋白質、纖維和天然成分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它們符合不同消費者群體的健康目標。
盡管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可能很高,但英敏特研究發現,45%的消費者愿意為含有更健康成分的零食支付更高價格。
然而,品牌必須確保自身保持競爭力,因為自有品牌在這一領域正展現出極強的競爭力。尼爾森IQ研究發現:“隨著自有品牌的崛起,零食行業經歷了顯著轉變,這些品牌正在迅速搶占市場份額。”
零售商已經認識到推出自有品牌零食的潛力,其價格通常低于全國性品牌。這一轉變源于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的提高,以及對實惠且高品質產品的需求。
英敏特調研數據顯示:“多年來,自有品牌產品的質量顯著提升,導致消費者認知發生了積極轉變。如今,許多消費者認為自有品牌產品在質量上即便不優于品牌商品,也與之相當。”
事實上,尼爾森IQ研究發現,超市和零售連鎖企業正利用其廣泛的消費者數據,定制符合特定需求(如無麩質、有機和純素)的自有品牌零食產品。而這種針對性策略不僅能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還能鼓勵重復購買,鞏固自有品牌在競爭激烈的零食市場中的地位。
參考來源:
https://www.foodnavigator.com/Article/2025/05/30/snackification-trend-changing-how-people-eat/
End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刊發稿件、圖片均用于內部交流使用,并在顯要位置注明文章出處和來源,若涉及版權,或版權人不愿意在本平臺刊載,請版權人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食品飲料行業觀察
微信號:FoodBevDaily
覆蓋中國食品、飲料、包裝水、啤酒、乳品等細分領域
第一時間發布有價值的行業資訊
讓我們共同見證行業的跌宕起伏!
微博:@食品飲料行業微刊
小程序:@食業云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