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上看,國產ARM CPU存在一個現象,那就是越早做ARM CPU,其CPU性能相對偏低,反而是那些最新開始做ARM CPU的新丁,其ARM CPU性能反而越強。
就ARM 服務器CPU而言,國內最早做的是飛騰,然后是鯤鵬,再然后是阿里倚天,最晚的是中興珠峰。
然而,從性能上說,做的最早的飛騰反而是性能最一般的,阿里倚天、中興珠峰發布的更晚,都購買了更好的ARM CPU核,臺積電5nm工藝,性能反而后來居上。
手機芯片也是如此,做了十幾年手機芯片的麒麟,被后起新丁小米玄戒超越,GB6測試單核性能接近麒麟9020的2倍。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ARM芯片特殊的授權和開發模式。
arm cpu公司購買CPU核等IP模塊,把買來的模塊“組裝”起來做后端設計,然后去臺積電流片,就能獲得CPU/SoC。
ARM芯片性能強弱,哪家公司開發是次要的,關鍵看買的ARM CPU核好不好,買的臺積電工藝好不好。買的ARM授權最新,制造工藝更好,自然性能就好。
手機芯片也是如此,2021年,麒麟9006C可以與同時期的高通驍龍一戰,根源在于其CPU是從ARM購買的A55和A77,GPU是從ARM購買的Mali G78,制造工藝是臺積電5nm。在2021年,ARM Cortex A77和臺積電5nm工藝都屬于頂配,做出來的ARM芯片自然性能就強。
麒麟芯片這幾年性能提升緩慢,以至于麒麟9020單核性能只有玄戒O1的一半左右,根源就是沒法繼續購買X925這類性能頂尖的ARM CPU核心,只能在老核心的基礎上縫縫補補,多年前購買的CPU核到現在已經落伍了。同時,又買不到臺積電3nm工藝,只能用境內工藝,而境內晶圓廠恰恰與臺積電有不小差距。
小米玄戒O1打敗麒麟9006C,本質上是ARM X925和臺積電3nm打敗ARM A77和臺積電5nm工藝。小米玄戒O1打敗麒麟9020,本質上是ARM X925和臺積電3nm打敗ARM公版改和境內N+2工藝。
把小米換成聯想、吉利、比亞迪等公司,上述情況依然成立。
這就導致ARM芯片行業普遍存在后浪法則,也就是新入局的玩家因為買的ARM技術授權新,所以性能好。
具體來說,你買X1,我就買X2,他就能買X3,我再接著買X4。你買ARM V8授權,我就能買ARM V9授權,誰不買新授權,誰家的ARM芯片性能就會落伍。
前浪為了避免被淘汰,也只能去買ARM新授權,使自己重新成為后浪,比如宗教廠就在國際局勢緩和時購買了最新的ARM V9授權,讓自己重新成為后浪......最終形成后浪推前浪的軍備競賽。
這種軍備競賽一方面導致競爭激烈,芯片快速迭代,消費者能夠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也導致前浪ARM芯片無法建立技術護城河,后浪只要資金雄厚,市場地位強勢,就能夠入局。
事實上,除了小米之外,國內還有公司在開發3nm ARM芯片,未來,3nm ARM芯片并不是什么稀缺貨。
由于ARM、臺積電大幅拉低了ARM芯片的開發門檻,把CPU這項技術、智力的結晶徹徹底底變成資本的游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