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僅剩3天,在這緊張的倒計時里,你是否總被莫名的心跳加速、坐立不安困擾?是否常常因為擔心考不好而輾轉難眠?別緊張,這正是考前焦慮在悄悄作祟。這并非是個體現象,而是我們身體應對壓力的自然反應。只要掌握正確的應對方式,你完全可以有效緩解,輕裝上陣!
焦慮從何而來?身體在“備戰”!
考試被大腦視作一種“潛在威脅”。此時,身體會啟動“戰斗或逃跑”機制:
激素釋放: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皮質醇激增,為身體“動員”。
生理變化:心跳加速(提高供血)、呼吸急促(增加氧氣)、手心出汗(幫助散熱)、肌肉緊繃(預備行動)。
心理反應:注意力或過度聚焦于考試結果(災難化想象),或難以集中(“大腦空白”),煩躁、擔憂揮之不去。
適度焦慮能激發專注力與能量,但過度焦慮會干擾思維、影響記憶提取,甚至引發身體不適,反而阻礙發揮。
焦慮警報:識別過度信號
身體上:頻繁頭痛/胃痛、失眠噩夢、食欲驟變、手抖出汗、易疲乏。
情緒上:煩躁易怒、莫名恐懼、情緒低落、無助感強烈。
思維上:反復擔憂失敗、總想“考砸了怎么辦”、注意力難集中、記憶變差。
行為上:拖延復習、坐立不安、啃咬指甲、回避談論考試。
科學應對焦慮:將焦慮正常化,避免“假松弛”
1. 心理調節:穩住你的內心
接納而非對抗:對自己說:“我現在感到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都會這樣。”承認并允許情緒的存在,擁抱情緒,和情緒平和相處。
挑戰災難化思維:當想到“考不好就全完了”,停下來問問自己:最壞結果真那么可怕嗎?有其他可能嗎?以往經驗告訴我什么?保持松弛感,但避免假松弛,不是一味的表示“我一點都不焦慮、不緊張”,而是用更現實的念頭替代:“我已盡力復習,掌握該學的,結果不完全可控,這不代表我整個人不行”、“考試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積極自我對話:用“我可以專注解題”、“我能應對挑戰”、“盡力而為就好”取代“我不行”、“我肯定完蛋了”,對自己溫和一些。
專注當下練習:
5-4-3-2-1 接地法(五感落地法):深呼吸,快速默念:你看到的5樣東西(考場上的時鐘、窗外的樹等等)、聽到的4種聲音、觸摸到的3樣物品(衣物、皮膚、文具等)、聞到的2種氣味(青草膏、風油精等自己可接受的味道)、嘗到的1種味道(或想象一種)。
建議提前在考前分辨一下自己五感哪個相對于更敏感一點,可以進行針對性練習會更有效使你擺脫焦慮。
簡單版正念呼吸:安靜坐好,挺直身板,輕輕閉眼,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時空氣進出鼻孔的感覺上,走神了,溫和地拉回來。
2. 身體調節:安撫你的神經
深呼吸(4-7-8法):用鼻子深深吸氣4秒,屏住呼吸7秒,用嘴緩緩呼氣8秒(發出“呼”聲),重復幾次,關鍵在呼氣要長且徹底。
漸進式肌肉放松:從頭到腳(或從腳到頭),依次收緊一組肌肉(如緊握拳頭、皺緊眉頭)5-10秒,然后突然放松,體會緊繃與放松的強烈對比感,每組做一次。
規律有氧運動:快走、慢跑、跳繩、跳舞等,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鐘。運動釋放內啡肽,有效緩解緊張,提升情緒。
保證充足睡眠:考前熬夜是大忌。固定作息,睡前1小時遠離電子屏幕,營造安靜黑暗環境。若難以入睡,可嘗試上述呼吸法或聽輕柔音樂。
3. 考前準備:建立掌控感
制定合理復習計劃:分解任務,明確每天目標,留出休息和緩沖時間。完成計劃打鉤,增加掌控感和成就感。
模擬考試環境練習:在規定時間內,模擬真實考試情境做套題,訓練時間管理和適應感。
準備好考試用品:提前一晚將準考證、身份證、文具等必備物品放入透明文件袋,減少考試當天早上的慌亂。
熟悉考場路線與環境:提前了解考點位置、交通方式、甚至教室位置,減少陌生感帶來的不安。
4. 考試當天:臨場應對技巧
開考前緊張:深呼吸幾次,積極暗示:“我準備好了”、“平靜下來”,避免和過度緊張的同學交談。
做題時心慌:立刻停下筆,做幾次深呼吸,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喝一小口水。如遇難題卡殼,果斷跳過,先做會做的題,建立信心后再回頭。
考完一門后:避免反復對答案糾結。考完即“清空”,積極休息(散步、聽音樂),專注準備下一科。
給家長的建議
營造輕松氛圍:少說多鼓勵,減少嘮叨和施壓,多表達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盡力就好”、“我們相信你”。避免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與爭吵,從自身做起,減少手機使用,多看書、多運動、進行放松訓練。
做好后勤保障: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安靜的學習環境,督促孩子規律作息。
關注情緒而非過度追問:觀察孩子的狀態,多問“感覺怎么樣?”而非“復習得如何?能考多少分?”。不要告訴孩子:“你別緊張、別焦慮”,反而會適得其反,允許并接納孩子的焦慮情緒。
做孩子的定心錨:保持自身情緒穩定,比孩子更加松弛,也要避免“假松弛”,積極的想法,合適的目標期望,專注于當下“我能做的、能掌握的有哪些”,避免過度焦慮傳染給孩子。先照顧好自己,再去照顧孩子。
什么情況下我們需要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焦慮癥狀嚴重且持久(如持續數周失眠、情緒崩潰、完全無法學習、出現驚恐發作),或嘗試多種方法仍無法緩解,請務必及時尋求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生的專業幫助。這并非脆弱不堪,而是對自己的負責與關愛。
考試不是對未來的審判,而是展示你階段性努力的舞臺。當你掌握了這些科學應對焦慮的方法,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請相信,你為這場考試付出的汗水,早已在無形中塑造了你更強的能力。輕裝上陣,專注當下,你的潛力遠比想象中更為遼闊。祝所有考生穩定心態,發揮最佳水平!
文字|精神心理科 肖欣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