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上個月我們邀請了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文紀實"的負責人,曾經擔任何偉《尋路中國》等書編輯等張吉人老師,和短故事學員分享了他做編輯多年的心得。
張吉人
上海譯文出版社人文社科編輯,策劃編輯過《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尋路中國》《落腳城市》《江城》等書。2013年起,策劃并打造了“譯文紀實”書系。2014年起,譯文紀實叢書推出“日本現場觀察”支線。2015年起,譯文紀實叢書推出“自然與人”支線。2018年起,譯文紀實叢書推出“看不見的美國”支線。目前為止,譯文紀實叢書共推出150余種圖書,總印量400多萬冊,獲國家和地方獎項幾十項。
三明治:您是怎么最早發現何偉的寫作的?
張吉人:應該跟大家了解何偉的途徑有相似的地方。他最初是在《紐約客》上的“中國來信”欄目寫中國。我最早是在這本雜志上看到何偉寫的一些長報道和文章。后續就是他出書,其實像《江城》這本書,跟《紐約客》沒有太大的關系。然后我再作為中國出版行業的一個編輯,把他的書從國外的引進到中國,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我認識何偉也是這樣倒過去的這樣一個過程。
三明治:2010年代左右的中國環境對于引進新文本是否有一種熱潮?
張吉人:對,以何偉的出版為例,是這樣倒過來的過程。意思就是,我們回頭看,他有個所謂的“中國三部曲”,從《江城》到《甲骨文》到《尋路中國》,他的寫作順序也是這樣的。但是我們引進順序是倒過來的,這其實是比較奇怪的。這里面有很多因素,一方面可能有政治審查的問題,另一方面何偉本人他對于在是否在大陸出版也有自己的態度。此外,還有就是你講的一個大的背景,關于在大陸引進國外的優秀文本的趨勢,這是一個三合一的過程。
三明治:國內非虛構寫作的發展趨勢及現狀如何?非虛構寫作相較于虛構寫作有何特點?
張吉人:國內非虛構寫作近年來有逐漸從機構作者中涌現的趨勢,許多曾經受過嚴格新聞訓練的作者也開始轉向非虛構寫作領域。盡管目前真正達到出版水平的優秀非虛構作品并不多,但整個群體都很勤奮,并且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隨著對非虛構寫作認識的加深,這種敘事方式和寫作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寫作者和讀者接納,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非虛構寫作相較于虛構寫作,在表達自由度上可能被一些人認為不夠自由,但實際上它的自由度也是相對的,且需要確保所有內容都是經過查證的事實。非虛構寫作致力于構造一個他人可信任的真實文本,其創作過程充滿魅力,而作品的社會影響力也與小說有所不同,它旨在告訴讀者現實中存在的故事而非創造故事。
三明治:如何評判一部非虛構作品?
張吉人:首先提一些非虛構的下限,也就是底線,底線就是事實,就是書稿里面出現的這些都是事實,不是編造的。這些事實核查的工作和新聞寫作有共通的地方。這既是寫作者的義務,也是出版社的工作。寫作者有時會有碰到一些誘惑,也就是他發現了一個故事或者細節非常精彩。但是這個故事或這個細節,經不起核實,或者它是一個孤證,那就要認真考慮是不是要把這個細節放到書稿里面去,這是個很大的誘惑。
那么上限是什么呢?上限就是非虛構寫作追求的是什么,即真實。也即是說,能起到讓你,讓我們,讓閱讀者,讓讀者,破除認知跟偏見的作用。這完全取決于寫作者對于其寫作對象的認知水平。你的認知水平有多高,你書寫的內容與真實的切近度就有多密切。這取決于寫作者本人,我們編輯可能很難幫他。
此外,這里所指的真實一定是主觀的真實,因為并不存在客觀的真實。何偉書中所描寫的中國的人和事情,也帶有自己的立場。這反映了他所結識的中國社會或者中國人是什么樣,這反映了他對這些事的理解,以及他的認知水平。但反過來說,這也是非虛構寫作的魅力,有的時候我們需要不同的認知,來突破我們對于一些問題的固有看法。
我覺得不同程度的寫作者,對寫作的要求確實是不一樣的。對于經驗相對不足的寫作者來說,最實際的方式,是先用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把事情講清楚,把主旨表達明白。這已經是很重要的起點。我們編輯在和不同寫作者合作時,也會根據他們的寫作水平提出不同的建議。對初學者來說,只要把故事講清楚,把關鍵的情節和細節呈現出來,就已經很好了。當然,等你寫到第二部、第三部,或者你希望對第一部作品進行打磨,那時你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敘事技巧,在結構上做出一些變化,嘗試跳脫傳統和線性的敘述方式。這完全是可以的,也是值得鼓勵的。
本月,我們將繼續邀請資深的出版社編輯為加入短故事的學員分享。
荔枝
未讀 · 文藝生活工作室主編。在銀行跟證券業務廝混了十幾年后,懷著對人生的責任感,帶著“中年”時似乎不該有的不管不顧,轉行出版。已編輯的書包括《復調》《帶小狗的女士》《書怎么讀都有趣》等。
小馬
未讀·文藝生活高級產品經理。英美文學專業出身,多年從事外國文學圖書出版。從國企出版社到出版公司,如今是做編輯的第十年。編輯出版過的書包括“庫切文集”、《星際唱片》、《僥幸求生》等。
他們正在和三明治合作出版,他們也期待發掘更多的新作者。報名參加本月非虛構短故事寫作的你,說不定就成為下一個簽約作者!
李梓新
三明治創始人,有20年傳媒經驗。2024年以優等學位(Distinction)畢業于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EA)創意非虛構寫作碩士專業(MA Creative Non Fiction)。著有《災難如何報道》《民主是個技術活兒》等書,Newsletter。現在進行潮汕題材的非虛構中英文寫作。
渡水崖
三明治駐京編輯,出版項目負責人,曾任鳳凰網文化編輯。訪談作品參與出版《我只在意人存在的樣子》。對所有角落里的人感興趣,關心他們的基本生存法和未被述說的個人史。當下的寫作是一種歷史存檔。
主要作品:
chensi
三明治專欄作者,堅持非虛構寫作八年,出版個人作品集《世界上所有的早晨之光》。中國人民大學學士,巴黎索邦大學碩士,輔修法國近現代史和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在歐洲長居十來年之后搬到南洋。目前正在線下輔導兒童創意寫作,籌備在清邁和巴厘島創辦自己的療愈寫作營。因為一直在游蕩,所以擅長捕捉那些流離失所之人的故事;也相信這是自己的使命:寫下他們的故事,讓他們被世界看見。
主要作品:
邱不苑
非虛構作者、青年研究者、舞者、繪本譯者、前媒體人。
英國劍橋大學教育系全獎博士生,關注身體、情感與教育,創辦身體·舞動·寫作工作坊。曾任《南方人物周刊》資深記者,在多家媒體發表非虛構作品近百篇。翻譯出版繪本《爺爺有個魔法指南針》等。新書《劍橋一年:關于愛與擁抱的自我民族志》預計于今年出版面世。用舞蹈和文字與世界打交道。
電子版作品集見鏈接。
朱靜遠野
雙語寫作者,創意寫作導師,現居英國愛丁堡。擁有愛丁堡大學比較文學與格拉斯哥大學創意寫作優等學位。現為UNESCO聯合國愛丁堡文學之城Mary Ratcliff Writer’s Room駐留作家,英國The NewBridge Project藝術家培養項目駐留藝術家。曾于2019年作為訪問作家到美國愛荷華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學習。主持并參與多場國際文學活動,包括在Creative Conversations中與著名作家郭小櫓深度對談。作品入圍John Byrne獎提名,并被BBC廣播電臺特約報道。
那么我們邀請你加入短故事。因為在短故事寫作學院不僅僅是寫作,還有我們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身份標簽共同形成的討論和反思,也是認識寫作導師、來自全球各地的中文寫作者的機會,更是一種個人探尋。
6月短故事班,16號-30號,書寫只屬于你的故事。
“短故事Life Writing學院”
6月報名中!
報名方式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小程序
虛構 Fiction
(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大師工作坊
(中/英文,敬請期待,2025/07)
(英文,報名中)
類型小說
(英文,已完結,2025/04)
非虛構 Non-Fiction
(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英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英文,進行中,2025/03)
劇本 ScriptWriting
(中/英,敬請期待,2025/09)
詩歌 Poetry
里所詩歌工作坊(中文,敬請期待,2025/08)
(中文,2023)
每日書 Daily Writing Community
6月 (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6月(中文,進行中,每月開展)
6月共寫班(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6月自由書寫班(中文,報名中,每月開展)
Daily Writing(英文,每季度開展)
線下活動 In-Person Events
寫作聚會(北京/上海,不定期舉行)
在地寫作
(2017,上海)
出版 Publishing
出版作品
文學經紀
合作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未讀、天津人民出版社、微信讀書……
新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