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迎來今年首單,但與印巴空戰無關。
不是傳聞中的印尼,也不是埃及或者阿聯酋,也非孟加拉或者馬來西亞,而是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
做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傳統軍事勢力范圍,過往烏茲別克斯坦一直都是以蘇式武器為主,雖然烏空軍規模不大,僅有50架現役戰機,且多為上個世紀出產的米格-29,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難以滿足本國防空所需。當然,更先進些的蘇-30系列戰機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但是價高質不優,也是烏空軍所顧慮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烏政府財政也不寬裕,要不然也不會修個中吉烏鐵路還要中方投資占大頭了。
正因如此,所以中國產的JF-17(梟龍)與殲-10CE,因為比蘇-30更為先進的相控陣雷達與優異的空載彈藥,加之誘人的價格,還有中方產能上的交付保障能力,讓烏方空軍將目光集中在中式戰機身上。
最后烏方于去年航展期間正式簽署了進口12架殲-10CE的合同,總價為9.6億美元,隨后就派出飛行員來中國進行前期接收訓練。而且近期已有媒體拍到中方即將交付烏方的殲-10CE進行出廠前試飛的影像,顯示這一批戰機即將于近期完成全部交付。
而烏方能最終選擇中式戰機,其實也是在長期使用中式武器后建立起的一種信任,畢竟此前,烏方已經采購了多款中式外貿軍備,如“紅旗-9B”遠程防空系統、“凱山-1C”中遠程防空系統和“飛蠓-90”近程防空系統。由此構筑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國土防空體系,并完全取代了此前的蘇系防空體系。
而軍事采購某種方面也是政治需求的延續,甚至有時政治方面的考量還可能大于軍事實際需求,比如近期中東橫掃美國6000億軍火的大單,與其說是對美國軍火性能的渴望,不如直接說交給美國的政治保護費。
而今年印巴空戰中殲-10CE的優異表現,對烏軍來說,只能說是意外之喜了,更是暗嘆自己早有眼光,早買早享受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