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之神,梅開二度?
封面 I 雷軍微博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車圈頂流愛豆小米YU7的八卦緋聞又來了!
自從前段時間正式亮相后,小米首款SUV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很大原因是最撓人的定價問題遲遲沒有落地。
畢竟網友們一直在等待著如小米SU7般的奇跡出現,友商們勢必也關注著小米汽車的一舉一動,準備隨著調整價格奉陪。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當初第一款車雷軍高呼“賭上個人全部聲譽,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豪情,小米YU7正值小米汽車飽受爭議之際,稱得上是其成立以來最兇險的一戰。
昨日,雷軍在小米投資者大會上披露,最新推出的小米YU7售價不可能是網傳的23.59萬元,正式定價要1-2天前才能確定。還表示,小米的汽車業務虧損正在逐步收窄,預計將在今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實現盈利。
圖源:微博@新浪科技
作為一個正式推出首車只有一兩年的車企,雷軍早已寫下造車史上的奇跡。
但這一次的小米YU7承擔的是全新的責任,“豪華高性能SUV”的格調是需要真材實料來支撐的,否則捧得越高摔的越狠。
市場經濟的規則,買東西講究個你情我愿,買定離手。
9塊9的小米充電線可以用愛發電,但幾十萬的小米汽車只能用真金白銀交朋友。
其實在價格策略這一塊,雷總現在的操作咱們在小米SU7以及小米SU7 Ultra身上已經見過了,比如提前預熱宣傳配置相當于其他品牌30萬/百萬以上的車,之后在發布會上天神降臨,降低價格一戰封神。
之前雷軍曾表示,YU7對標Model Y的配置,賣到三十幾萬差不多。
圖源:小米發布會
但仔細研究下,2025款特斯拉Model Y后輪驅動版指導價為26.35萬元,長續航全輪驅動版指導價為31.35萬元。
再結合小米汽車性價比突襲策略,網傳的23.59萬看似有一定合理之處,但雷總親自回應又讓網友們摸不著頭腦。
在我看來,小米YU7定位為豪華高性能SUV,而且目前“諸多功能尚未正式發布”,只能“以不開門的方式進行靜態展示”,到底藏有多少黑科技仍舊是個謎。
而且當小米SU7性價比策略以及小米SU7 Ultra高端策略同時奏效后,后續的車型會不斷地嘗試摸高,擦亮品牌形象。
這段時間,如比亞迪、BBA等車型都不可避免的卷入了價格戰,但雷軍表示小米汽車反內卷,不打價格戰,信心底氣十足。
這話從車圈爆款制造機雷軍的口中說出來,我相信不乏認可的聲音,但關鍵問題是,小米YU7能否憑實力撐起自己的豪華底色。
還記得小米YU7發布當晚,法拉利中國公眾號發布了多張Purosangue車型的圖片,配色與小米YU7當晚發布會的主色調“寶石綠”極為相似,有股暗諷的味道。
圖源:法拉利中國公眾號
當即網上出現了小米汽車“外觀借鑒”的聲音,“法拉米”的稱呼不脛而走,這對于潛在消費者絕對是個勸退因素。
但根據小米的說法,小米YU7外觀延續了小米SU7的家族化設計語言,但絕對不是小米SU7的簡單拉高版本,小米YU7的外觀線條流暢,車長近5m,車寬近2m,軸距3m。
還記得之前的小米SU7就因為和保時捷外觀相近引發抄襲質疑,彼時保時捷高情商回應稱:“對兩者相似之處,或許是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
但如果說沒有非議是不可能的,關鍵問題在于小米YU7正式售賣的那一刻,能否憑借硬實力打破質疑。
現在流量已經拉滿,是騾子是馬即將公布答案。
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是,相比較SU7問世時雷軍的謹慎卑微,如今的他明顯火力更強了。
還記得小米首款汽車即將發布前,雷軍先是挨個致敬了一些造車廠商,拜了拜碼頭,之后又在微博卑微求“輕噴”,求生欲拉滿。
彼時首戰即決戰的態勢的確沒有容錯空間,雷總的做法算得上滴水不漏。
但伴隨著車圈競爭進入深水區,戰斗開始全方位升級,輿論場就是其中之一。
5月31日,2025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舉行。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會上表示,當前汽車企業不僅要有制造、銷售、服務能力,還需要有很強大的對用戶體驗的把握能力、產品定義、產品分析、產品市場定位定義和設計能力。
“大家看到,從其他行業來的這個公司只做一款車就賣爆了。雖然他的產品可能不是那么好,但賣得很爆”,然后又發出了靈魂拷問,“無論它的質量,甚至它的智駕能力都很……”
雖句句不提,但句句不離,外界普遍認為其針對的是小米汽車!
隨后,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發表微博予以回應,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轉發微博表達支持,嘴仗一觸即發。
最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儒雅隨和的雷軍也發微博稱,“剛學會一句莫言名言: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被不少網友解讀為對余承東言論的隔空回應。
圖源:微博@雷軍
商業大佬的隔空互懟看點十足,但背后其實是截然不同的造車哲學。
友商們對于小米汽車爆賣姿態一度是摸不著頭腦的,認為營銷的功勞再大,但最終還得回歸產品力。
這話的確沒問題,但忽視了營銷的鋒利之處,尤其雷軍憑借自身強大的IP 影響力,為小米汽車造勢,帶來了不少流量。
之前盧偉冰表態過小米汽車產品力的問題,“SU7發布這么久,一款都沒有是SU7的對手,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產品力強才沒有對手,沒有對手就能夠保證利潤率。”
但各位車圈大佬都心知肚明,只有持續打磨產品特色,塑造獨一無二的品牌標識,才能在車圈立于不敗之地。
這是小米目前最引起爭議的地方,同樣也是雷軍最不容觸碰的地方!
從銷量以及財報來看,小米汽車是一個優秀的車圈“攪局者”。
雷軍在投資者大會上透露,小米汽車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盈利。
要知道,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足以讓其他車企汗顏,小米汽車正式啟動交付兩年的時間就解鎖了如此成就,即便是特斯拉和理想都相差很遠。
還記得業內關于車圈“未來頭部玩家不超過五個”的預言,在這場造車馬拉松比賽中,有人掉隊,有人飛奔,銷量、盈利和毛利等指標都是決定性砝碼。
圖源:微博@雷軍
以2024年數據為例,各大新勢力品牌間銷量數據兩極分化較大,如1-11月理想汽車以44.20萬輛的成績領跑一眾新勢力品牌,最高月銷5萬輛,問界則以35.58萬緊隨其后。
但阿維塔、智己、極越、創維、哪吒、嵐圖和極狐等品牌,月平均銷量低于1萬輛,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銷量不穩定,意味著虧損就難以收窄,沒有持續輸血回血的能力。
其中蔚來是典型的例子,有媒體計算,自2014年成立至今,蔚來累計虧損已破千億元,但高投入并未帶來高回報。
乃至于李斌迫切立下軍令狀,2025年銷量翻倍,2026年實現盈利。
如果小米汽車真能實現雷軍預言,首先將打破電動車必須長期虧損的行業共識,同時證明了其“全棧自研+生態協同”技術路線的正確性,書寫行業新規則。
當然了,小米汽車能夠快速止虧,除了銷量上的遙遙領先,毛利率同樣不容忽視,2024 年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毛利率第四季度為 18.5%,已經到了很高的水平。
不過對消費者而言,小米汽車要想實現盈利預期目標,勢必要在小米YU7身上穩住價格,至少不會拖后腿,所以大家期望的19.9萬交個朋友很可能將落空。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按照小米汽車目前的火爆態勢,的確有底氣堅守自己的策略方針,但有個問題是。如今已經過了用戶為夢想“窒息”的階段,下一輪硬實力的比拼將是退無可退的。
雷軍和他的小米汽車是否還會繼續騰飛,我想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