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我保健,尤其要注意自己的飲食,那心臟不好的人在飲食方面有什么禁忌呢?今天就教給大家如何“吃”出一顆好心臟。
01
心臟不好少吃冷飲
夏季到來,很多人習慣吃冷飲解暑,但是心臟不好的人日常一定要注意少吃冷飲,因為在氣溫高時,血管處于擴張狀態,一旦進食冷飲,患者的腸道突遭刺激,可能會引起全身血管收縮,血壓突然升高,容易突發心絞痛、心梗、腦溢血。
02
心臟不好多補充維生素
心臟不好的人還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膳食中應注意多吃含鎂、鉻、鋅、鈣、硒元素的食品。如含鎂豐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豆類及豆制品、枸杞、桂圓等。鎂可以影響血脂代謝和血栓形成,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抑制凝血或對血小板起穩定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此外,冠心病患者還要注意控制熱量,維持正常的體重。可以多吃一些粗糧,適當控制單糖及雙糖。
03
心臟不好要控制脂肪攝入
脂肪的攝入應限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為主。適當的吃些瘦肉、家禽、魚類。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歐美人冠心病發病率高,而亞洲的日本人冠心病的發病率低。注意在膳食中應控制膽固醇的攝入,膽固醇的攝入量每天應少于300毫克。
04
心臟不好多喝水
很多人沒有定時喝水的習慣,反而等到渴了想喝時才喝,其實這已造成程度不同的“脫水”了。心臟不好的人的血黏度都有所增高,脫水導致血液濃度升高,達到一定程度會出現血凝傾向,導致缺血或心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腦卒中。建議睡前半小時、或者是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后最好喝一些開水。
05
心臟不好別喝酒
乙醇可以提高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能引起動脈硬化,它在血中的含量越高,則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性越大;而高密度脂蛋白可將動脈壁內堆積的膽固醇等脂質清除出去,減慢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國內報道一組25-64歲男性,每月飲白酒0.55~1.5升時,其高密度脂蛋白已接近峰值,繼續增大飲酒量并無顯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卻可使膽固醇水平升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